李 秀,謝玉文,陳會榮
(湖北省漢川市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湖北 孝感 431600)
地中海貧血癥也可稱為海洋性貧血,因血紅蛋白之中珠蛋白鏈生成數(shù)量減少所致。以往調(diào)查顯示,我國地中海貧血疾病基因攜帶者主要集中于廣西以及廣東等地區(qū),分別占當?shù)厝丝跀?shù)目約20%-25%[1-2]。地中海貧血癥在發(fā)病初期癥狀具有一定隱匿性,隨著病情惡化,會產(chǎn)生慢性溶血性貧血癥,使得機體血液運氧能力減弱。有報道稱,地中海貧血一般具有貧血癥狀、無效紅細胞生成以及鐵過載所致骨質(zhì)疏松或者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3-4]。地中海貧血癥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α-地貧及β-地貧?,F(xiàn)階段,臨床對于β-地中海貧血癥仍無有效治療手段。了解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預后相關(guān)因素,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以往研究表明,鐵調(diào)素hepcidin能夠通過抑制腸對鐵元素的吸收與人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對其的釋放,有效調(diào)控鐵代謝狀態(tài),在地中海貧血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5]。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是聯(lián)系“紅系”細胞生成以及hepcidin調(diào)控鐵代謝水平重要分子蛋白。有報道稱,GDF15能夠用于評估人體無效造血情況[6]。當前,關(guān)于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預后相關(guān)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探究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血清hepcidin、GDF15表達水平,并分析其與預后關(guān)系,旨在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漢川市人民醫(yī)院106例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1)與《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7]中β-地中海貧血癥有關(guān)診斷標準相符;(2)初次就診,以往無輸血或者相關(guān)治療史。排除標準:(1)合并重要臟器(比如心、肝、腎等)功能異常;(2)合并感染性疾病、白血病或者糖尿病等;(3)腫瘤患者;(3)沒有按要求接受治療。并選取同期50例體檢健康者納入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或其家屬對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依據(jù)《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7],將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分為輕型組、重型組與中間型組。
1.2 方法
1.2.1臨床資料收集 以自擬調(diào)查表收集2組臨床資料,主要為性別、年齡、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網(wǎng)織紅細胞(RET)、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等。
利用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購自貝克曼公司)進行血清ALT、AST水平檢測;采用CAL8000血液細胞分析儀(購自邁瑞公司)檢測血清Hb、RET及RDW;Vi-CELL XR全自動細胞計數(shù)儀(購自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檢測PLT。抽取兩組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15 min離心處理后分離血清樣本,3 000 r/min,置于-80℃條件下保存待測,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hepcidin與GDF15水平檢測。
1.2.2隨訪 對患者進行2年隨訪,詳細記錄其生存情況,分為生存組與死亡組。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2組性別、年齡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表1 一般資料比較[例
2.2 4組血清hepcidin、GDF15水平比較見表2。輕型組、重型組與中間型組血清hepcidin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輕型組、重型組與中間型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GDF15為:重型組>中間型組>輕型組>對照組(P<0.05)。
表2 4組血清hepcidin、GDF15水平比較
2.3 不同預后組臨床資料比較見表3。兩組性別、年齡、ALT、AST、Hb、PLT、RET、RDW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死亡組Hb、hepcidin水平明顯低于生存組(P<0.05),且GDF15水平明顯高于生存組(P<0.05)。
表3 不同預后組臨床資料比較[例
2.4 預后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預后為因變量,取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中有顯著差異因素作為自變量,變量與賦值見下表4;Hb、hepcidin為預后獨立保護因素(P<0.05),GDF15為預后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4 變量與賦值
表5 Logistic回歸分析
hepcidin能夠靶向作用于人體內(nèi)膜鐵轉(zhuǎn)運蛋白,從而負性調(diào)節(jié)鐵水平,因此被稱為鐵調(diào)素[8]。有報道稱,hepcidin結(jié)合相應膜鐵轉(zhuǎn)運蛋白之后,一方面導致鐵通道關(guān)閉,從而影響十二指腸吸取鐵原素,另一方面,可減少單核巨噬細胞鐵原素釋放量,最終降低血清鐵水平[9]。以往有研究表明,相較于健康人群,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hepcidin水平更低,且重型地貧患者稍低于中間型[10]。本研究中,輕型組、重型組與中間型組血清hepcidin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且不同分型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與上述研究結(jié)論基本一致。說明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呈異常降低趨勢。hepcidin表達水平影響因素眾多,比如鐵缺乏、“紅系”細胞增多、感染、缺氧以及貧血等,均能對hepcidin的表達產(chǎn)生抑制作用,使得血清鐵水平升髙[11]。
以往研究表明,GDF15可作為多種病變的有效生物標志物,包括多種腫瘤、心血管疾病、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糖尿病以及慢性腎臟病等[12]。人體處于正常生理狀態(tài)時,各器官中GDF15呈現(xiàn)為低表達[13]。有報道稱,GDF15表達水平升高與GDF15介導的相應信號通路活化有關(guān),亦有可能對鐵調(diào)素產(chǎn)生抑制作用,由此提高無效造血以及鐵吸收過量所致多種疾病發(fā)生機率[14]。亦有研究表明,GDF15基因可能屬于可調(diào)控基因,相關(guān)因素(比如腫瘤、急性損傷或者炎癥等)能夠誘導其表達[15]。有報道稱,無效造血增加所致疾病中,GDF15水平明顯升高,可見于白血病前期綜合征與地中海貧血等[16]。本研究顯示,GDF15水平為:重型組>中間型組>輕型組>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與上述報道基本一致,進一步證實了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存在血清GDF15異常升高變化,且重型患者升高程度最大。地中海貧血癥產(chǎn)生機制主要為珠蛋白合成障礙使得α與非α珠蛋白動態(tài)平衡失調(diào),其中α珠蛋白增加,β珠蛋白大量聚集于紅系細胞膜表面,引起細胞膜氧化損傷,同時對骨髓造成損害,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未成熟“紅系”細胞髓內(nèi)調(diào)亡-大量無效紅細胞產(chǎn)生-貧血)。有研究指出,生理濃度GDF15能夠適當促進hepcidin合成與分泌,但過高濃度GDF15能夠?qū)epcidin表達產(chǎn)生明顯抑制作用,引起鐵過載[17]。在無效紅系生成過程中,原紅細胞調(diào)亡可以對GDF15表達產(chǎn)生誘導作用,使其表達水平升高,有效抑制鐵調(diào)素,加快腸道鐵吸收,并使巨噬細胞釋放更多鐵,造成鐵過載。本研究經(jīng)Logistic分析發(fā)現(xiàn),Hb、Hepcidin屬于患者預后保護因素,而GDF15則為預后危險因素,表明Hb、Hepcidin水平越低,GDF15水平越高,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死亡風險越大。應對地貧患者血清Hepcidin及GDF15水平予以重視,根據(jù)其檢測結(jié)果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血清hepcidin與GDF15表達水平分別呈異常降低、異常升高趨勢,均屬于患者預后獨立影響因素,在指導臨床治療與預后評估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具有樣本量較少的局限性,且為單中心研究,有待后續(xù)大樣本及多中心研究進一步補充、完善與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