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媛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福建 廈門 361000)
近視為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青少年為高發(fā)群體,具體是指眼睛在調節(jié)放松的前提下,經眼的屈光系統(tǒng)曲折后、平行光線在視網膜前聚集,導致視遠物較模糊。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質量提高,電子信息普及、青少年戶外活動減少,近距離用眼增加了近視患病風險。經流行病學顯示[1],近視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為19.31%,分析致病因素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學習不注意眼睛及熬夜學習及看電子設備等因素有關,患病后呈瞳孔直徑下降、眼位異常及視力疲勞等癥狀表現(xiàn),若患者長期近視,則持續(xù)性收縮睫狀肌、增加晶狀體曲度,直接影響其視力水平,甚至增加白內障、視網膜脫離等患病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學習。因此盡早如何提供對癥治療、成為臨床關注熱點。劉莉[2]證實,目前矯正視力的常用方式為佩戴框架眼鏡,提高視力水平、及時矯正視力,但未能對患者屈光度加以改善,未獲得患者滿意。鑒于此,本文選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4例青少年近視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青少年近視患者行藥物防治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為前瞻性研究,樣本取自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4例青少年近視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劃分為兩組,科研組(42例):男女比例22∶20,年齡9~16歲,平均(12.32±4.15)歲;病程1~4年,平均(2.32±1.14)年;矯正前等效球鏡值-4.00~-6.00 D,平均(-5.39±1.24)D;近視程度-1.00 D以內46只眼,-1.00~-6.00 D 38只眼??蚣芙M(4 2 例):男女比例2 4 ∶1 8,年齡8~1 5 歲,平均(1 2.2 5±4.0 9)歲;病程1~3 年,平均(2.14±1.05)年;矯正前等效球鏡值-4.00~-6.00 D,平均(-5.46± 1.38)D;近視程度-1.00 D以內46只眼,-1.00~-6.00 D 38只眼;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比較?;颊咧椴⒑炇鹬橥鈺?,已獲得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納入標準:①患者與《青少年近視防治指南》相關標準相符[3],眼前節(jié)及眼底檢查正常。②患者最佳矯正視力≥5.0。③患者眼壓<21 mm Hg。④患者年齡9~16歲。⑥患者輕度近視<-1.00 D。⑦患者中度近視為-3.00~-6.00 D。⑦患者具備正常語言溝通及思維能力。⑧患者有完整性資料。
排除標準:①既往眼部外傷史、眼部手術史者。②伴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病變及顯性斜視者。③器質性疾病者。④家族遺傳性近視者。⑤伴干眼癥、眼部急性炎癥者。⑥用藥禁忌證者。⑦精神病史或精神病者。⑧中途轉院者。
1.2 方法
框架組佩戴框架眼鏡:根據(jù)患者驗光度數(shù),合理佩戴框架眼鏡,持續(xù)佩戴1年、停止佩戴1個月,對眼睛度數(shù)復查。
科研組使用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給予患者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生產廠家: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95,規(guī)格2.5 g∶25 mg)滴于結膜囊內,每日3次,1次1滴。
兩組持續(xù)治療時間及隨訪時間均為1年,囑咐患者及家屬定期到醫(yī)院復查,對近視恢復程度進行了解,促進疾病盡早恢復。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指標 記錄兩組眼軸(利用眼科A超儀對患者眼軸長度檢測,每只眼自動測量10次,獲取平均值作為眼軸長度)、眼壓(利用非接觸眼壓儀檢測眼壓,每只眼測量3次、獲取平均值)、屈光度(利用0.5%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散瞳驗光,輔助視網膜檢影驗光,借助電腦驗光儀復驗,對所檢查的屈光度進行記錄)及瞳孔直徑(常規(guī)視力檢查方式檢測[4])。
1.3.2 療效標準 顯效:近視穩(wěn)定,裸眼視力提高>2行;有效:近視度數(shù)增加,但低于0.75 D;無效:近視加重、增加≥0.75 D[5],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3 不良反應 統(tǒng)計兩組發(fā)生面部發(fā)紅、過敏及心悸的例數(shù)。
1.3.4 近視反彈情況 隨訪患者病情半年,記錄兩組近視反彈的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excel表整理,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構成比[n(%)],行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前比較兩組臨床指標無差異,P>0.05;治療后與框架組比較,科研組瞳孔直徑、屈光度高于框架組,眼壓低于框架組,眼軸長度增長延緩較框架組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科研組治療有效率高于框架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與近視反彈率對比 研究發(fā)現(xiàn),框架組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科研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76%,兩組比較不良反應無差異,P>0.05;而科研組近視反彈率低于框架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近視反彈情況對比[n(%)]
研究表明,目前矯正視力的常見方式為佩戴框架眼鏡,具備成本低、范圍廣及適用性強等優(yōu)勢,患者佩戴框架眼鏡較方便、不與眼球接觸,安全可靠,仍是現(xiàn)階段主流的光學矯正方法[6-8]。配戴框架眼鏡可將視網膜的模糊像減少、減緩疲勞及眼負擔,對延緩疾病進展有重要意義,但佩戴框架眼鏡僅能將中心視力提高,周邊視野落在視網膜后方,可導致眼軸增長、增加近視度數(shù)。在屈光度高時具有視物變小、影響外觀、視野限制等缺陷,角膜接觸鏡視物變小、變形較輕,控制近視的效果不理想,且佩戴或使用不當則易引起炎性反應、角膜損害等,臨床應用受到限制[9-10]。有文獻報道[11],阿托品防治用于青少年近視中具有可行性,分析發(fā)現(xiàn)有以下3點優(yōu)勢:①阿托品屬阻止延長眼軸、膽堿能M受體拮抗劑,用藥后麻痹睫狀肌、起到放松調節(jié)作用,對明確療效有積極作用,利于減緩疾病進展,促進疾病轉歸,可達到改善預后目的。通過對調節(jié)機制、鞏膜機制加以調節(jié),阻止眼軸增加,且用藥后可抑制調節(jié)、對近視發(fā)展加以延緩。通過對鞏膜上內源性BFGF的表達加以調節(jié)、使膠原交聯(lián)增加,有效抑制近視形成,對控制疾病進展有積極作用,利于促進青少年盡早回到正常生活、學習[12]。②阿托品用藥后,可保證患者的虹膜括約肌、晶狀體睫狀肌放松,通過刺激膽堿,瞳孔括約肌及睫狀肌得以松弛,繼而達到麻痹睫狀肌作用。用藥后通過多種途徑抑制近視發(fā)展,及時將眼調節(jié)阻斷、避免患者發(fā)生用眼過度現(xiàn)象。在實際用藥時,以脈絡膜、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及鞏膜上的M受體為基點,直接抑制眼軸增長,影響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經細胞器釋放,同時影響視網膜信號傳導,控制患者眼部發(fā)育在合理范圍,對改善視力水平有積極作用[13]。③阿托品對毒蕈堿性乙酰膽堿受體的親和力較高,用藥后松弛緊張的睫狀肌,使晶體曲折率降低,及時糾正近視情況,藥物直接在視網膜眼后段部位發(fā)揮作用,直接影響視網膜信號傳導,利于直接控制疾病進展,縮短療程、對改善預后效果有重要意義,具有臨床實踐價值[14]。雖然阿托品治療青少年近視具有可靠性,但實際應用時仍有畏光、調節(jié)力下降、瞳孔擴大、過敏性結膜炎等不良反應,臨床推廣受到限制,且瞳孔長期散大、極易發(fā)生遠期負效應,如光線引起白內障形成、視網膜損害等,長期使用藥物治療也會導致色素上皮萎縮、眼軸變長、睫狀肌扁平等。濃度較低的阿托品不良反應較少、耐受性良好,但僅能將部分調節(jié)張力、近視消除,建議臨床根據(jù)實際情況,切實提供藥物治療[15]。
本研究顯示:①與框架組比較,科研組瞳孔直徑、屈光度增加,眼壓更低,眼軸長度增長延緩更明顯,分析發(fā)現(xiàn):導致近視的最大特征為瞳孔直徑低下,對青少年學習、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引起心理不良現(xiàn)象發(fā)生,且患病后因視覺空間縮小、自我限制生活范圍,導致青少年性格趨于內向。另外,近視屬于屈光不正疾病,分析引起近視的根本原因是眼內屈光狀態(tài)紊亂,患病后主要有屈光度異常增高,屈光度的差異性表示近視程度有明顯差異,一般情況下,屈光度與瞳孔直徑程度呈負相關,繼而屈光度越高,瞳孔直徑水平越低,因此盡早提供阿托品防治用藥可借助擴瞳形式,松弛瞳孔括約肌,使眼內壓提高,調節(jié)麻痹、及時松弛睫狀肌,對延緩疾病進展有重要作用,切實用藥利于發(fā)揮藥效、利于提高患者屈光度。②科研組治療有效率較框架組更高,表示阿托品用藥可充分發(fā)揮藥效、減緩不適程度,促進眼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營養(yǎng),對眼肌痙攣程度起到緩解,利于增強療效、促進患者盡早回到正常生活及學習。③與框架組比較,科研組近視反彈率更低(P<0.05),而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差異,提示應用阿托品后擴瞳作用較強,光線進入患兒眼內,易增加視網膜損傷、視神經損傷風險,繼而增加面部潮紅、過敏發(fā)生概率,因此用藥時需注意控制阿托品用藥劑量、保證用藥安全,效果較理想,與朱顯豐和周曉偉[16]文獻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青少年近視患者行阿托品防治可提高視力水平、屈曲度,嚴格控制眼壓及眼軸長度,達到預期用藥效果、保證用藥安全,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避免發(fā)生近視反彈情況,利于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