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雪瑩
摘 要:聲樂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演唱者通過不斷練習歌唱技巧,能逐步形成歌唱風格。歌唱風格既是演唱者歌唱技巧的體現(xiàn),也是其個性化的體現(xiàn)。因此,探究聲樂教學中的歌唱風格和歌唱技巧,提出聲樂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音色特點和性格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美學、心理學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的歌唱風格。
關鍵詞:聲樂教學;歌唱風格;個性化
歌唱風格與演唱者所處的成長環(huán)境、人生閱歷、價值觀、性格、藝術素養(yǎng)等息息相關。對于歌唱風格的個性化培養(yǎng),是當今聲樂藝術向前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對演唱者進行個性化風格的培養(yǎng)可以更好地促進高質量、高水平音樂作品的發(fā)展,對于我國聲樂教學工作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歌唱風格的類別
成熟的演唱者普遍都有其自己的歌唱風格,這種歌唱風格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外界事物的刺激,也包括演唱者成長經歷、個人思想與性格等內在因素的影響。歌唱風格類別的劃分需要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嗓音條件進行考量。
(一)按照演唱技巧進行分類
一是流行唱法類。流行唱法是很常見的一種歌唱風格,流行歌曲的歌詞多來自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內容簡練而直白,傳唱度高。此種唱法因為聲音隨意而自然,所以具有多樣性,個人風格特點比較明顯??v觀世界歌壇,此種唱法源于生活,具有明顯的即興性,市面上很多流行音樂都屬于流行唱法。從藝術的角度審視流行唱法,其特點就是不追求統(tǒng)一的演唱音色,演唱者在演唱時的音色與平時正常說話時的音色非常接近,聲音更為自然而質樸。流行唱法的審美情趣較為特殊,演唱者需要對聲音細節(jié)有很強的詮釋能力,需要穩(wěn)定成熟的聲樂技巧。流行唱法演唱的大多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在形式和內容上多表現(xiàn)靈活性和多樣性,加上現(xiàn)代燈光與音響的加持,流行歌曲滿足了人們的情感文化需求,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
二是民族唱法類。常見的曲藝、戲曲和各個民族的民間唱法,都可以歸到民族唱法中。民族唱法從遠古走來,歷經哼唱、吼唱到《詩經》,再到之后的《楚辭》等,再到戲曲等。西洋美聲的傳入,使我國的民間唱法吸取了相當多的發(fā)聲技巧和音樂表達經驗,大幅度提升了民族唱法的情感豐富度與內涵。審視民族唱法可以發(fā)現(xiàn),民族唱法的音色更為清晰明亮,跨越音區(qū)時音色的變化較小,這也導致民歌在演唱時相對需要更少的氣息輸出,從而帶來更為高亢清麗的聲音;在風格上,民族唱法更具多樣性,這也使得其藝術表現(xiàn)力更為豐富多彩;在表達意境上,民族唱法由于更為注重作品底蘊和內涵,更專注于作品的品質與氣質,所以在表達上不側重于技巧、嗓音與藝術構思等。
三是美聲唱法類。美聲唱法就是意大利語中“美好的歌唱”的意思,該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多以展現(xiàn)強烈的戲劇效果為重點,歌唱的發(fā)聲更為追求男子漢氣概。世界十大著名男高音中,有半數(shù)都是意大利人,尤以弗蘭科·科萊里和魯契亞諾·帕瓦羅蒂為代表性人物。此唱法是側重詠嘆性,注重戲劇效果的一種歌唱技巧。美聲唱法的音域頗為寬廣,聲音連貫性很好,聲區(qū)非常統(tǒng)一,這也使美聲唱法可以突破歌唱方法,上升為一種聲樂教學原則。其不但在歌唱氣息上兼具藝術性與技術性,還使得聲音和共鳴進行非常完美的結合,突出表現(xiàn)在真聲和假聲的混合發(fā)聲上,演唱者可以隨音高調整真聲和假聲的占比。
(二)按照演唱者嗓音條件進行分類
人與人之間嗓音的個體差異非常明顯,由此也產生了差異性聲部,這使得演唱者普遍具有自己獨特的辨識度。歌唱風格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戲劇性歌唱風格。此類風格具有寬厚而洪亮的聲音,對于悲劇色彩的塑造更為強烈,對于戲劇性的沖突塑造更為準確,對于崇高風格的表達更為熱烈,對于聽眾的感染力極強。人們熟知的很多男高音、女高音都是戲劇性歌唱風格的代表。
二是花腔類歌唱風格。此類歌唱風格在聲音上更為靈巧纖細,具有寬廣的音域和多變的音色,曾經是女高音聲部的獨有風格?;ㄇ活惛璩L格的女高音在音量、張力上都極為突出。隨著聲樂藝術的發(fā)展,女中音也逐漸嘗試花腔式唱法,以使得聲音更靈動。
三是抒情性歌唱風格。此類風格在聲音上流暢而優(yōu)美,給人如沐春風的聽覺感受,富有抒情性。演唱者對于歌曲作品的情感把握更為細膩、全面,以“我”的角度感受歌曲、表達歌曲情感,具有十足的代入感。演唱者充分揣摩人物內心,并用詩意般的歌聲進行詮釋。
四是復合型的歌唱風格。在多元文化交匯的今天,歌唱領域也向著交匯融合方向發(fā)展,進而衍生出了復合型的歌唱風格。此種風格不再受限于一種唱法,受限于一種風格,而是嘗試唱法和風格的多樣化糅合。這種歌唱風格使演唱者更具藝術個性,增添了舞臺魅力,順應了時代發(fā)展,能夠跨越唱法界限和風格壁壘,是演唱藝術成熟而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標志。
二、關于聲樂教學中的歌唱技巧
(一)聲樂基礎訓練要具備科學性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是一部且歌且行的歷史。人們在歌唱技巧上不斷研究開拓,無論是歌唱技巧上的豐富還是美學上的升華,都是在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進入近現(xiàn)代以來,人們對歌唱技能的研究有了長足發(fā)展,例如發(fā)展出了混聲發(fā)聲法和關閉唱法等。當然,這也為歌唱技巧奠定了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理論基礎。
聲樂基礎訓練不但要具備藝術性和科學性,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推動學生掌握歌唱技能,形成歌唱思維。可以說,聲樂教師只有對聲樂的基礎訓練在科學性上有很好的把握,才能有助于聲樂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提升。
(二)聲樂基礎訓練要具備經驗性
發(fā)聲技巧是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對于歌唱有著科學的指導意義。學生通過對文章著作的閱讀,對音樂會或音樂作品的聆聽等,有助于歌唱經驗的獲得。當然,只有間接性的聲音經驗是不完備的,學生要想在歌唱技巧上有質的改變,還需要具備聲樂方面的主觀經驗。只有間接經驗和主觀經驗齊備,學生才能更好地突破聲音基礎訓練中的障礙,才能更好地提高訓練的質量。
(三)聲樂基礎訓練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心理調控
主觀上的經驗是演唱者在聲樂基礎訓練中獲得技巧提升的內在因素,也是關鍵因素。聲樂基礎訓練通過心理調控,直接影響演唱者的水平和能力。最理想化的訓練應該達到“心”與“聲”合一。
可以說,歌唱思維對于歌唱聲音具有支配作用,因此演唱者要培養(yǎng)自身正確、靈敏的歌唱思維。就歌唱思維來講,演唱者需要培養(yǎng)自身聽覺敏感度,通過對歌聲優(yōu)劣的分辨,將反饋信息傳輸給大腦,再對聲音進行調整。歌唱技能是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的,是呼吸、發(fā)聲、共鳴、語言等多器官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多器官交織于一起時的感覺,是一種動覺感知,也是聲音基礎訓練中另外一個極為核心的要素。
(四)聲音基礎訓練要具備審美性
聲音的基礎訓練是一個發(fā)現(xiàn)美和培養(yǎng)歌聲美的獨特過程,是高低音的對比、強弱力度的對比、緩急速度的對比、音色變化的對比等。該過程主要由人主觀調控,因此其受限于演唱者的文化素養(yǎng)和社會閱歷等,更與演唱者的審美經驗、樂感、節(jié)奏感等多方面緊密結合,是演唱者在聲音基礎訓練過程中的審美追求。概括來說,聲音基礎訓練過程中的審美性是多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其包括演唱者的聽覺與形式美,也包括作品內涵之美,當然也與歌唱語言的形態(tài)美,即伴奏、伴唱等多方面息息相關。
三、在聲樂教學中推動歌唱風格形成的
常規(guī)因素
(一)歌唱風格的形成要兼具模仿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
歌唱技巧和個人歌唱風格的形成,都需要經歷模仿的過程。演唱者不同的技巧,必然導致歌唱風格的差異。演唱者通過對高水平歌唱技巧持之以恒的借鑒和模仿,可以提升自己的歌唱技巧,這是培養(yǎng)自身歌唱風格的基礎之一,但不是決定性條件。自身歌唱風格的形成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這也是形成自身歌唱風格的不二法門。
歌唱風格的培養(yǎng)不是簡單、機械的技法學習,演唱者要不斷感悟、借鑒歌唱家的不同風格,從而在創(chuàng)造意識與自我意識的推動下,培養(yǎng)自身個性化的歌唱風格?;诖?,聲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藝術個性等,將其與歌唱技巧放在同等位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拘泥于唱法設定,不以某位歌唱家為唯一標準或模仿對象??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質,引導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特點與精神風貌。當然,這不是放任學生標新立異,而是要以藝術性、科學性為前提。
(二)正視歌唱風格中階級、地域、民族的異同
不同的國家、地域具有不同的民風特點,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這也帶來了不同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音樂文化特質。同一個地域會因為諸多因素而形成不同的歌唱風格和藝術特點。因此,具有強大感染力的歌者,必須汲取地域、民族乃至世界的歌唱養(yǎng)分。聲樂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堅守民族文化之根,把握地域文化之魂是自身歌唱風格之基,是力量之源,是給自身提供豐富藝術土壤的寶地。從社會和民族來說,堅守民族和地域文化是勇?lián)幕瘋鞒兄煹谋憩F(xiàn)。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深研民族音樂的民族語言、民風、民俗、調性,并從精神信仰、思想情感方面挖掘其審美特點,這是歌唱風格得以不斷精進的源泉。
(三)歌唱風格要具備穩(wěn)定和流變的統(tǒng)一
從哲學上來看,歌唱風格要具備穩(wěn)定和流變的統(tǒng)一。在歌唱風格中,穩(wěn)定是流變的基礎保證,而流變是歌唱風格可以不斷探索精進的穩(wěn)定形式。在穩(wěn)定和流變統(tǒng)一的基礎上,歌唱風格才能更具獨特性與整體性。歌唱風格的穩(wěn)定性與演唱者本人的性格直接相關,演唱者個性的穩(wěn)定直接關系歌唱風格的穩(wěn)定。因此,聲樂教師要指導、培養(yǎng)學生在歌唱風格上的穩(wěn)定性,這種穩(wěn)定性可以更好地彰顯演唱者的個人演唱特色,而且這種穩(wěn)定性也是演唱者成熟的顯著特征。
此外,聲樂教師還要推動學生的歌唱風格與時代主旋律相輝映,唯有順應時代,演唱者才可以有更廣闊的天地施展自己的音樂才華。當然,上述所指的穩(wěn)定性也僅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因為所有的事物都處于發(fā)展狀態(tài),教師也要告知學生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流變性,要順應時代發(fā)展,審視時代審美傾向,不斷提升自己的歌唱技巧,實現(xiàn)在穩(wěn)定中發(fā)展,在流變中日益精進。
四、從心理學角度推動性格和氣質與聲樂教學的應用融合
(一)學生氣質類型、性格類型和歌唱風格的關系
學生氣質、性格是影響其歌唱風格個性化的關鍵因素。不同演唱者演唱同樣一首歌,呈現(xiàn)的音色、質感、內涵、美感會有很大的差別。這種不同演唱者對于同一首音樂作品所呈現(xiàn)的不同效果,除了與歌唱技巧有關,還與演唱者的氣質、性格有著緊密聯(lián)系。因此,聲樂教師要認識學生的氣質類型、性格類型與歌唱風格上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生氣質和性格上的積極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同時也要注意學生氣質和性格上的消極方面,揚長避短,推動學生歌唱水平的提高??傊?,聲樂教師要洞察和審視學生的氣質特點、性格特點,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發(fā)揮學生性格和氣質上的優(yōu)勢,從而助力學生歌唱風格的養(yǎng)成。
(二)以身作則,幫助學生在思想上進步
聲樂教師對于學生的言談舉止和三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聲樂教師一定要將具有正能量的思想和積極向上的意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直面困境、自強不息,豁達淡然地面對生活與歌唱事業(yè)。對此,教師一要向學生傳授自信與勤奮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演唱出真摯、感人、積極而具有豐富意境的歌曲;二要善于、樂于發(fā)揮自身榜樣作用,讓學生看見自己堅韌不拔追求藝術的決心和努力,讓學生看見自己嚴于律己的道德風范,讓學生看見自己一絲不茍做學問的態(tài)度。這種以身作則,可以在潛意識上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歌唱風格。
參考文獻:
[1]龍致澄.解析聲樂教學中歌唱風格的個性化培養(yǎng)[J].藝術大觀,2020(6):75-76.
[2]賈燕.跨界唱法與風格交融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高教學刊,2021(15):113-116.
[3]孫駢.高師聲樂教學中唱歌風格個性化培養(yǎng)研究[J].北方音樂,2020(11):204-205.
[4]段鳳琴.淺談聲樂教學中學生自身演唱風格的培養(yǎng)[J].中國文藝家,2020(2):190.
[5]李昀權.我國高校流行唱法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思考[J].明日風尚,2019(3):92,147.
[6]祝承曦.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與教學研究[J].藝術評鑒,2022(1):104-107.
[7]魏娜.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J].戲劇之家,2021(33):120-121.
[8]李清清.新時期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構建分析[J].戲劇之家,2021(27):176-177.
[9]吉鵬飛.聲樂教學中歌唱風格的個性化培養(yǎng)[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9.
[10]范政.試論高師聲樂教學中對學生原創(chuàng)性和個性化的培養(yǎng)[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4):111-113.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