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
【摘要】在小學勞動教育中構建起課程化教學體系屬于一項必要舉措,通過該項舉措有助于小學勞動教育系統(tǒng)化向前推進,切實保障小學勞動教育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本文對于新時代下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構建的意義以及必要性進行了分析,且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助力小學勞動教育順利展開,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 課程化教學體系? 構建? 運行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4-0037-03
新時代下,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愈發(fā)凸顯,且逐步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勞動教育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勞動品質、培養(yǎng)學生勞動素養(yǎng),給學生樹立起“勞動最光榮”的價值體認,提高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效性。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勞動教育質量,需要積極推進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從而逐步形成全新的勞動教育模式,推動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改革,幫助小學生加強對勞動教育的認知,確保小學勞動教育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
一、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構建的意義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勞動教育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其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學生的知識眼界,并且使學生積累下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成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發(fā)展所需的優(yōu)秀人才。
在教育部所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充分強調了在教育事業(yè)中融入勞動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在小學教育工作當中積極推進與落實勞動教育,以此切實提升小學生的勞動素質、增強小學生的勞動意識。與此同時,在小學勞動教育當中積極構建起課程化教學體系也成為一項關鍵性的教育措施,通過該項措施能夠保障小學勞動教育更具條理性與層次感,能夠自覺自愿、認真負責、安全規(guī)范、堅持不懈地參與勞動,形成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的品質。因此,需要在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當中展開細致的規(guī)劃設計,致力于構建起科學且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從而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性地學習勞動知識、強化勞動技能,以此促進小學勞動教育工作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二、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全面推進小學勞動教育是提升小學教育質量最為關鍵性的一環(huán),不但能夠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同樣也能幫助小學生加強勞動認知,從而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國家同樣也充分重視勞動教育,在《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當中深入闡述了勞動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發(fā)育的促進作用,并且將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作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根本目標,從而逐步在其中引導小學生加強勞動教育認知、逐步鍛煉勞動技能,從而促進小學生成長發(fā)育。
與此同時,國家同樣也針對于以上文件發(fā)布了配套文件《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從而逐步確定了勞動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明確要求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以及在不同學段展開勞動教育的內容,有效促進了勞動教育體系的形成。所以,為了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切實做好小學勞動教育工作,形成科學且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便有必要加大力度構建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從而通過課程化教學體系,引導小學生逐步加強對勞動教育相關知識的認知與了解,讓小學生能夠逐步積累下豐富的勞動知識、強化小學生勞動技能、拓展小學生勞動認知,從而更加優(yōu)質地完成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任務,有效促進小學人才培養(yǎng)成效的提升。
三、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構建與運行策略
在開展小學勞動教育工作階段,需要教師群體加強對勞動教育的分析與研究,深入探索如何有效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推動勞動教育的創(chuàng)新改革,從而逐步摸索前行的勞動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勞動品質,所以在小學當中構建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策略,通過該項舉措能夠逐步引導小學生系統(tǒng)性展開勞動相關知識學習,并且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小學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有效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總結來講,構建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階段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升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重視程度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對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從而在勞動教育工作中能夠細致規(guī)劃以及設計勞動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致力于在小學范圍之內建立起科學且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從而促進小學勞動教育能夠井然有序地向前推進,并且逐步取得良好的勞動教育效果[1]。除此之外,領導層人員也需要針對于小學勞動教育加強學習與認知,充分明確勞動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發(fā)育的促進作用,并且能夠結合當前學校內部的教育資源配套情況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策略,制定科學且清晰的勞動教育目標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課程考核體系,如:組織學生參觀農博會,體悟農民勞動的艱辛,引導學生提升對勞動的重視度,此外也鼓勵引導學生參觀農業(yè)園、工廠、社區(qū)等,在校內設立“創(chuàng)新工廠、黨建聯盟”等平臺,幫助學生體會勞動過程,以此保障小學勞動教育更具條理性與層次感,同時也能夠給小學勞動教育開展帶來全新的發(fā)展視野。除此之外,學校領導層同樣也需要注重勞動教育的課時安排,號召各個從業(yè)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革新教育形式,逐步在勞動教育中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從而幫助學生在勞動中增強自信,深刻認識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從而切實保障小學勞動教育能夠更加優(yōu)質地完成。
(二)進行特色勞動校本課程創(chuàng)新
為全面推進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在小學范圍之內構建起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需要教師群體充分明確當前新時代背景之下對小學生培養(yǎng)的全新要求,并且能夠著重圍繞學生主體展開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改革,從而逐步形成科學且完善的勞動教育模式,有效促進勞動教育質量的提升[2]。在實際中,教師群體需要致力于開設特色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從而通過校本課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每一次勞動任務中,保障小學勞動教育的條理性與層次感。如結合網絡化條件開展“云上勞動課堂”或“博士直播聯盟”,運用校外技術和智慧,幫助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逐步開發(fā)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開發(fā)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生活實踐當中逐步展開勞動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并且能夠將勞動相關知識付諸生活實踐,因地制宜開展勞動,例如:教師組織學生植樹造林、第二課堂實習、勤工儉學等,通過以上勞動過程能夠逐步引導小學生加強勞動認知、提升勞動素養(yǎng),展現出參與勞動的主觀能動性,并且逐步打造出科學且完善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體系,有效促進小學生的成長。
(三)開展富有時代感的勞動教育主題班會
組織開展與時俱進的勞動教育主題班會同樣也是構建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提高小學教育質量、強化小學勞動教育水平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細致思考以及分析新時期下勞動教育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注重貼合當下勞動熱點,從而引導小學生在主題班會當中強化勞動認知[3]。在召開主題班會階段教師以“身邊最美抗疫英雄”為主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主題班會當中要求各個學生走上講臺發(fā)言,闡述自身對于勞動的認知與了解,講述自身參與抗疫勞動的故事,從而通過主題班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例如:要求學生對于自身參與勞動的過程進行總結匯報,相互交流心得體會以及在勞動中的收獲等,通過總結匯報的過程引導學生對勞動形成具體化的認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意識、塑造學生勞動品質,從而高質量完成小學勞動教育任務。
(四)促進勞動教育與不同學科的融合
在小學生開展知識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科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能否有效引導小學生將普通學科知識聯系在一起決定了小學生的學習成效。而小學勞動課程同樣與各個學科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將勞動課程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同向進行,從而逐步形成學科之間的協同育人效果[4]。如:在《道德與法治》各學段課程教學中包含了許多新時代背景下的勞動教育相關內容如“自理、待客、理財、熱愛家鄉(xiāng)”等內容,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勞動實踐,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勞動的過程當中體悟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學校還可以利用“勞動節(jié)”“童玩節(jié)”“美食節(jié)”等節(jié)慶儀式開展項目化研究,教師利用提供勞動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調整行為。當項目有成果后,鼓勵研究團隊將其應用實踐,當物化產品的資金不足時,學生可以參加學校舉行的校外投資基金路演來獲得夢想基金。這樣不但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勞動能力,同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和能動性,進而切實提升小學教育工作的質量以及水平。
(五)開設多樣化勞動課程實踐活動
實踐操作的過程對于學生勞動品質的培養(yǎng)以及勞動技能的鍛煉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同時也成為小學生勞動教育最為關鍵性的組成環(huán)節(jié),所以在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過程當中同樣也需要注重開設多樣化的勞動課程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將自身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勞動實踐之間充分結合,以此增強小學勞動教育的趣味性與多樣性,保障小學勞動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每年的雷鋒學習日當中,教師組織學生進入到社區(qū)參加公益活動“賡續(xù)紅色基因”,通過公益演講、打掃街區(qū)、擦拭公共自行車、清潔墻面、清理垃圾等活動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品質,使小學生群體能夠在活動當中加強對勞動的具體化認知。再如:在母親節(jié)的時候組織小學生開展“誠心誠意——我為媽媽做事情”的勞動教育內容,鼓勵小學生在回到家之后幫助媽媽做家務,諸如洗衣服、掃地、洗碗、煮飯等方面的家庭勞動,從而讓學生在家庭勞動中體會到勞動的幸福、感悟到勞動能創(chuàng)造價值,同時也促進小學勞動教育更具條理性與層次感,通過活動的過程使小學生更加集中精神與注意力完成勞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與勞動品質。
(六)構建以生為本的勞動課程教育評價反饋機制
構建以生為本的勞動評價機制是一項關鍵性的措施,通過勞動教育反饋評價機制能夠確保教師及時發(fā)現在勞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當前勞動教育的改善方向,從而保障小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勞動任務,提升勞動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如:教師在班級范圍之內周期性開展勞動教育評價,在學校走廊上布置優(yōu)秀勞動學員照片,注重獲取多元化教學評價指標,學生可以通過展示、實踐、合作、作品等多種形式參與評價,并可由自我、同伴、家庭、社區(qū)等群體多元評價。根據當中每一個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完成勞動任務情況、完成勞動質量等方面指標評價學生的勞動能力。在校園內營造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的氛圍,開展“小勞模”“小工匠”“值日之星”的評比展示。在評價完成之后,教師群體分析當前勞動教育課程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對于小學生所起到的教育作用,并進行總結梳理、歸納當前勞動教育存在的不足,在后續(xù)勞動教育工作中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改善,從而切實形成科學且完善的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保障課程體系高效率運轉,并且達到對學生的良好教育效果,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需要打好基礎,同時也要放眼于未來。其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每一位學生的更好成長奠定基礎。所謂的基礎并不是應試教育中所認為的課本知識,其是一個非常豐富且廣泛的概念,如其包含樹立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勞動觀念,對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熱愛勞動以及勞動人民,這也是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性內容,是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的關鍵。同時,小學生的素質是以原有個體素質為積淀,在教育環(huán)境的逐步影響之下所發(fā)展的一種和身心素質相統(tǒng)一的綜合素質。而勞動教育的實施是基于先進文化培養(yǎng),繼而不斷地優(yōu)化學生的個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勞動教育的內容和目標,最終形成小學生的全面化素質?;诖?,為了進一步推動小學勞動教育,需要教師群體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加強思考,深入探索以及分析如何有效構建起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從而使小學勞動教育更具條理性與層次感,保障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能夠系統(tǒng)性向前推進,進而取得良好的勞動教育成效,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與勞動習慣,促進小學生成長發(fā)育。
參考文獻:
[1]李敏捷.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fā)應用與實踐——以重慶市江北區(qū)鋼鋒小學“小巧手”勞動課程為例[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1(11):2.
[2]李秀娜.新時代民族地區(qū)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以張家界市為例[J].亞太教育,2021(3):2.
[3]張榮晉.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的原因、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教育觀察,2020(35):3.
[4]杜萍萍.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化教學體系構建與運行[J].公關世界,20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