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奚正榮,時芮芮,陳小濰
難治性產后出血是指經過保守治療措施無法止血,需要外科手術、介入治療或切除子宮處理的嚴重產后出血,若出血量達到1500 mL以上,器官功能會出現(xiàn)損傷甚至衰竭,最終可導致患者死亡[1],這嚴重危害著孕產婦的生命。難治性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危重病,出血迅猛,進展快,危害大,經常需要多學科一起搶救治療。對于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迅速控制出血是治療的關鍵,子宮動脈栓塞術(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和子宮切除術都可以有效止血,是目前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止血方法,但是子宮切除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手術醫(yī)師往往都會慎重選擇。子宮的大部分血供來源于子宮動脈,如果能夠有效阻斷該動脈供血,可以迅速起到有效的止血作用[2],避免行子宮切除。UAE可以有效阻斷子宮的血供,在有效止血的同時還能保證子宮的完整性,保留生育功能,目前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評價UAE的使用價值,本研究對我科收治的51例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UAE和子宮切除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我科收治的51例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為難治性產后出血;②所有患者均簽署了手術知情同意書;③孕周>28周;④子宮切除術組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且出血量>2000 mL。排除標準:①腹股溝區(qū)困難置管的患者;②凝血功能明顯異常的患者;③心肺功能差的患者;④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3];⑤對造影劑過敏的患者。入選患者根據(jù)止血方式不同分為栓塞組(UAE治療)31例和對照組(子宮切除術治療)20例,栓塞組患者年齡為25~48歲,平均年齡為(33.28±8.36)歲,孕周29~40周,平均孕周(35.16±2.48)周,陰道分娩4例,剖宮產2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5~41歲,平均年齡為(31.63± 7.63)歲,孕周31~39周,平均孕周(34.62±2.48)周,陰道分娩2例,剖宮產18例。2組患者平均年齡、平均孕周及分娩方式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前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的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組均采用積極輸血、輸液以及抗休克等治療,維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所有患者均給予心電監(jiān)護。栓塞組采用UAE,消毒鋪巾,局麻成功后在患者右股動脈處置管,引入導管,通過顯影劑明確出血部位及子宮動脈走向,靶動脈內注入栓塞劑,觀察造影變化,造影顯示出血停止后將導管拔出,進行加壓包扎止血治療。對照組采用子宮切除術,根據(jù)患者出血的嚴重程度和出血部位不同,決定患者是采取全子宮切除術還是子宮次全切除術。20例患者中4例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其余16例行全子宮切除術。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產后平均出血量;②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顯效: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的情況明顯減少或停止;有效: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的情況有所減少,但是仍有出血的癥狀;無效: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的情況沒有停止[4];③比較2組患者術后發(fā)熱、切口疼痛等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④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3 d后)的變化。
2.1 平均手術時間等觀察指標比較栓塞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栓塞組的平均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臨床療效比較2組患者均全部有效止血,總有效率均為100%,但栓塞組顯效率[30例(96.8%)]高于對照組[15例(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栓塞組有效1例(3.2%),對照組有效5例(2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術后未即刻顯效的6例患者經止血輸血等對癥治療后均明顯好轉。
表1 入組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等觀察指標比較
2.3 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2組術后有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和切口疼痛的并發(fā)癥,均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栓塞組出現(xiàn)3例(4.8%)并發(fā)癥,其中發(fā)熱2例,切口疼痛1例;對照組出現(xiàn)4例(20.0%)并發(fā)癥,其中發(fā)熱2例,切口疼痛2例。栓塞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的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較治療前均有好轉(P<0.05);治療后栓塞組的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均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入組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的比較
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逐步放開,產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的發(fā)生有上升趨勢?;颊呷鬚PH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出現(xiàn)難治性產后岀血則會致死率更高,危害性更大。本研究中所有難治性產后岀血患者經過UAE和子宮切除治療處理后,出血明顯好轉,未有死亡,病情恢復順利。
由于UAE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及對器官損傷小等眾多優(yōu)點,被認定為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眾多措施中的首選。美國婦產科學會在指南中推薦,應在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有持續(xù)性緩慢出血且于較小侵入性治療失敗時,及時采用UAE治療[5]。多項研究表明,各種因素引起的PPH均可采用UAE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6-10]。與子宮切除術相比,UAE還可以使手術時間更短、出血更少、術后首次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更短。雖然本研究中栓塞組與對照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但是栓塞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因此UAE治療應該可以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目前許多醫(yī)院都能開展UAE治療,但是UAE治療的水平參次不齊,治療效果也不一樣。在行UAE治療過程中,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把握好栓塞的時機,正確評估病情,熟練操作,精準插管及合理選擇栓塞劑,這都可以有效減少栓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合理規(guī)范化的操作可顯著降低栓塞對患者月經和受孕率的影響[11];選擇可吸收的栓塞劑對生育力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12];對于再發(fā)出血的患者,可考慮選用長效栓塞劑進行栓塞,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13]。由于本院開展UAE治療時間較早,技術人員操作嫻熟,栓塞時機把握恰當,因此本研究中栓塞組的31例患者行UAE治療后均成功止血,治療效果滿意,無一例再行子宮切除,成功保留了子宮。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雖然國家出臺政策鼓勵生育,PPH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但是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及對PPH認識的不斷深入,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的數(shù)量增多不明顯,尤其需要行子宮切除的患者更加有限,導致本次研究各組樣本量偏少,尤其對照組的樣本量更少。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栓塞組的手術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止血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治療后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3 d后)較治療前均有好轉,治療后栓塞組的平均動脈壓、平均心率和平均血紅蛋白(3 d后)均好于對照組。由此可見UAE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可縮短手術時間、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出血量少,可以有效止血,顯效快,治療效果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