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麟
(湖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治散曲者,尤其是研究散曲中之民歌時調一類小曲者,恐怕有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小說作品中所描寫的各類人物當場演唱的曲子。眾所周知,宋江的《念奴嬌》詞,被唐圭璋先生收進了《全宋詞》。唐先生在這首詞的后面交代出處云:“《詞品拾遺》引《甕天脞語》?!盵1](p986)《詞品》乃明代嘉靖年間楊慎所編,上引宋江《念奴嬌》詞附載《詞品拾遺·李師師》中。編者云:“《甕天脞語》又載:‘宋江潛至李師師家,題一詞于壁云:天南地北,……醉鄉(xiāng)一夜頭白?!≡~盛于宋,而劇賊亦工如此?!盵2](p168-169)
那么,《甕天脞語》的記載是否真實?其作者童甕天何許人也?楊慎對此亦有回答:
詹天游以艷詞得名,見諸小說。其《送童甕天兵后歸杭齊天樂》云:“相逢喚醒京華夢,……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此伯顏破杭州之后也。觀其詞,全無黍離之感,桑梓之悲,而止以游樂言。宋末之習,上下如此,其亡,不亦宜乎。童甕天失其名氏,有《甕天脞語》一卷傳于今云。(《詞品》卷五)[2](p149-150)
楊慎所言,至少可以說明兩點:第一,童甕天確有其人。第二,童甕天生活的時代是宋末元初。對童甕天的問題,此處暫置勿論,但對楊慎所謂《甕天脞語》記載宋江《念奴嬌》詞的說法,卻在明代就遭到了胡應麟的質疑:“楊用修詞品云:《甕天脞語》載宋江潛至李師師家,題一詞于壁云:……案此即水滸詞,楊謂甕天,或有別據。第以江嘗入洛,則太憒憒也。”(《少室山房筆叢》卷四十一《莊岳委談下》)[3]因此,歷史上的宋江是否寫過這么一首《念奴嬌》詞,實屬疑案。
上述這些資料,唐先生肯定都看過。但他還是將這首詞置于宋江名下并收入《全宋詞》中。而且,在宋江小傳中,唐先生又寫道:“江于政和中,領導農民起義,結砦于梁山濼?!端疂G傳》云:鄆城人。”[1](p985)分明采信小說資料。同時,在宋江名下的“存目詞”中,唐先生又說:“《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有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一首,乃小說依托。附錄如下?!盵1](p986)
筆者在這里不厭其詳地列舉這個事例的相關資料,是想探討一個問題:小說作品中出現的一些詩詞歌賦,能否被采入作品所屬時代的“全集”中?這里有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小說中作為詩詞歌賦作者的那位人物,如果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而且又有某些旁證材料,那么,這篇作品是否應該采入書中人物所屬的時代“全集”,如宋江的《念奴嬌》詞能否進入《全宋詞》?第二,書中作為詩詞歌賦作者的那位人物,并非歷史人物,那么其作品是否應該作為小說作者的作品而被采入小說作者所屬的時代“全集”,譬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是否能作為曹雪芹的作品而采入《全清詩》?
當然,以上疑問不過是本文的一個引子,本文真正討論的問題是中國古代小說中所描寫的那些表達“離別相思,幽懷悲訴”的小曲,并且是被書中人物現場歌唱的小曲。至于這些小曲是否應該被編入《全明散曲》或《全清散曲》,那又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另一個問題。
若論及小說作品中寫情愛相思的小曲名唱,《紅樓夢》中賈寶玉在馮紫英家酒席上所唱的一段肯定算得上: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滿喉,照不盡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第二十八回)[4]
這支曲子雖然寫得不錯,但有些泛泛而言,無非是寫得“相思”二字,既不具體,亦不太感人,手法也不見新奇之處?!都t樓夢》這樣寫,正可以表現主人公賈寶玉的普通平常一面。諸如此類的泛泛言相思的小曲,在明清小說中還有不少。如《夢中緣》中兩個婦人唱的《山坡羊》,最感人的也無過是“虛飄飄風箏線斷,忽喇喇鴛鴦拆散。顫巍巍井落銀餅(瓶),急煎煎眉鎖平康怨。”“意懸懸愁懷不斷,哭啼啼悲聲自咽,痛煞煞淚盡江流,眼睜睜望斷關河遠?!?第十回)[5]其實,這不過是青樓女子略帶憂傷的情感作秀,并沒有多少深刻之處。與之同調的還有《合浦珠》中的狹邪之歌,也是《山坡羊》二首,或曰:“蒼天,恨入煙花誤少年?!被蛟唬骸俺剡叄涣w雙飛戲水鴛?!?第十二回)[6](p1391-1392)如此表達,只能說是相思者的大眾化、程式化表達方式。
還有一種情愛相思的小曲,是用第二人稱寫的。其間的“傾訴性”似乎讓人感到更親切一些,有點兒有的放矢的意味。其實,小曲中的那個“你”某種意義上就是讀者,是一個不確定的對象。但無論如何,有了這個“不確定的對象”也比泛泛而談要好,它能讓讀者產生一種“親切感?!鼻铱聪旅鎯啥蚊鑼懀?/p>
鳳林喊人遞過琵琶,將弦和準,唱了一個《疊落》。其詞曰:我為你把相思害,我為你把相思害,哎喲!我為你懶傍妝臺,傷懷!我為你夢魂常繞巫山、巫山外。我為你愁添眉黛,我為你愁添眉黛,哎喲!我為你瘦損形骸,悲哀!我為你何時了卻相思、相思債?(《風月夢》第七回)[7](p45)
桂英心煩體悶,遂將小旦所唱之歌唱來解煩,唱道:“奴的情郎哥,你聽著,奴家有話對你說。自從那日相逢過,朝夕思想在心窩。”(《躋春臺·審禾苗》)[8]
前一例倒還只是青樓調笑,后一例卻惹出了麻煩。雖然兩例中的“你”并非專有所指,但后例中那位思春的小女子從戲臺上學到幾句唱詞,又記不全,只好反復亂唱,唱成了閨閣俗曲。結果,讓一位屠戶產生錯覺,以為是對他唱的,從而引起一場人命血案。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用第二人稱唱的相思小曲更容易動人心扉。
但如果這種歌唱的“你”是有所專指的話,那當然就會讓聽曲者更加心花怒放了:
于是春鴻打著板,唱道:“奴家想你你不信,奴家想你卻是真心。我想你逢人遇人將你問。我想你相思害的無投奔。奴想你,如同你想你那心上人。你那心上的人,他不想你,你恨不恨,你恨不恨?”官人聽了,只喜得眉歡眼笑,叫到跟前,攬在杯中,說:“疼殺我了,你還會什么?再唱一個我聽?!贝壶櫽痔嫠蛑澹溃骸跋肽阆氲酶文c斷,盼你盼得眼兒穿。你來了不覺心里生撩亂,離別后淚珠兒只在腮邊轉。一寸寸的柔腸,一陣陣的心酸,都只為一點恩情與你割不斷,一點恩情與你割不斷?!?《小奇酸志》第四回)[9]
這個春鴻本是《金瓶梅》中西門慶的男寵,而在續(xù)書《小奇酸志》中又被奪走者張二官送回。于是,再次見面時他就在西門慶面前“男子作閨音”獻媚取寵,唱了這兩支極為煽情的曲子。果然,西門慶聽完以后喜得“拍手打掌”。
《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這個人物,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較早出現的“現實”而又“復雜”的藝術典型。就以他對女人的態(tài)度而言,我們并不能簡單地以“大色狼”三個字概括之。筆者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拙著中就說過下面的話:
一直到給李瓶兒舉喪演戲時,“西門慶看唱到‘今生難會面,因此上寄丹青’一句,忽想起李瓶兒病時模樣,不覺心中感觸起來,止不住眼中淚落,袖中不住取汗巾兒搽拭。”(六十三回)所有這些,應該說是西門慶真情實感的流露,在這個問題上,他是不會做戲給人看的?!徊俊督鹌棵贰?,到處是爾虞我詐、霜劍風刀,唯有在西門慶與李瓶兒之間,作者竟架起了這么一座頗富真情的獨木橋。(《章回小說通論》第三章)[10]
這里說的還是西門慶看戲的感受,而在此后不久,他幾次聽曲,居然又一次一次引起對李瓶兒的思念之情。
西門慶因想起李瓶兒來:“今日擺酒,就不見他?!狈指缎?yōu)兒:“你們拿樂器過來,唱個‘洛陽花,梁園月’我聽?!表n畢與周采一面搊箏撥阮,唱道《普天樂》:“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ㄒ袡跅U,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圞夜。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ㄖx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唱畢,應伯爵見西門慶眼里酸酸的,便道:“哥教唱此曲,莫非想起過世嫂子來?”(《金瓶梅》第六十五回)[11](p992)
兩個小優(yōu)連忙改調唱《集賢賓》:“憶吹簫玉人何處也”唱了一回,唱到“他為我褪湘裙鵑花上血。”潘金蓮見唱此詞,就知西門慶念思李瓶兒之意。及唱到此句,在席上故意把手放在臉兒上,這點兒那點兒羞他,說道:“孩兒,那里‘豬八戒走到冷鋪中坐著——你怎的丑的沒對對兒’!一個后婚老婆,又不是女兒,那里討杜鵑花上血來?好個沒羞的行貨子!”西門慶道:“怪奴才,聽唱罷么,我那里曉得甚么。單管胡枝扯葉的?!敝灰妰蓚€小優(yōu)又唱道:“一個相府內懷春女,忽刺八拋去也,我怎肯恁隨邪,又去把墻花亂折!”那西門慶只顧低著頭留心細聽。須臾唱畢,這潘金蓮就不憤他,兩個在席上只顧拌嘴起來。(《金瓶梅》第七十三回)[11](p1127)
你看,幾支曲子,不僅能塑造人物,寫出人物性格的多層面,還能同時寫出幾個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矛盾斗爭。
像西門慶這樣的暴發(fā)戶商人一旦有了愛的思念,居然也能表現得如此纏綿悱惻,如果是對纏綿的思念體會最深的才子佳人呢?那當然更是剪不斷理還亂、迢迢不斷如春水了。請看《花月痕》中的一段描寫:
秋痕道:“我平日不彈琵琶,今日給癡珠盡情一樂。”便喚跛腳取出琵琶,彈了一會,背著臉唱道:“手把金釵無心戴,面對菱花把眉樣改??蓱z奴孤身拚死無可奈,眼看他鮮花一朵風打壞。猛聽得門兒開,便知是你來?!鼻锖鄢蛔郑室宦?,末了回轉頭來,淚盈盈的瞧著癡珠,到“是你來”三字,竟不是唱,直是慟哭了。(《花月痕》第二十四回)[12](p198)
這種被風塵女子演唱的情愛相思小曲,多半是哀怨憂傷的。但如果在中間加上一些民歌表現方式或寫作手法,就會讓人感到分外俏皮,分外耐讀。
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碰的銀燈當啷啷的響,驚醒了奴家的夢赴陽臺。(《補紅樓夢》第十九回)[13]
惜只惜的今宵夜,愁只愁的明日離別。離別后,鴛鴦流水梅花謝。猛聽得,鼓打三更剛半夜。剎時窗外月影西斜。恨不能,金釵別住天邊月。恨老天,閏年閏月不閏夜。(《泣紅亭》第十七回)[14](p175)
十三十四正當時,只我十八十九婚姻遲。二十三十容貌退,衾寒枕冷哪得知。(《飛劍記》第五回)[15]
第一例唱曲的是《紅樓夢》續(xù)書之一嫏嬛山樵《補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柳湘蓮聽到的賣唱的“媳婦兒”,有趣的是,這支曲子在蒙古族作家尹湛納希模仿《紅樓夢》及其續(xù)書而寫成的小說《泣紅亭》第十七回中,卻變成金公子和劉功耳中所聽,唱曲的是歌女平兒,唱詞卻又是一個版本:“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不下來。鳳臺呀!艇等郎郎臺。香徑香渺吳家臺。夢赴陽臺?!盵14](p173)這里的鳳臺就是鳳凰臺,在金陵,而吳家臺即姑蘇臺,在蘇州,因此,這個版本的《小耗子》當源自江蘇南部的民間小調。更為有趣的是,金、劉二位后來找到了平兒唱曲的地方,意料之外又聽到另一位歌女月兒唱的《郎郎調》,也就是上舉第二例。第三例唱曲者角色轉換較大,是呂洞賓眼中一個不知趣的丫鬟。然而,無論歌唱者是何角色,她們在演唱時都運用的是民間“通俗唱法”,歌詞也借用了民歌常用手法:白描、夸張、鋪排、比興、嵌字乃至頂針續(xù)麻、一唱三嘆。
當然,如果在情愛相思的小曲中加入一點“關心當下”的內容,哪怕只是點綴一下或裝潢一下,也會取得異樣效果的。
當有一名歌妓,輕敲檀板,巧轉珠喉,唱道:“人兒我的天,人兒我的天,儂這里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青山有限三春暮,紅豆無言一線牽,看迢迢萬里關河月,習習千條柳絮風?!蹦侨顺酱颂?,又把嗓子提高了一調,唱道:“都收入愁人眼底,孤客樽前,怎么不叫人熱淚灑漣漣?”(《冷眼觀》第二十八回)[16]
這位名叫再菊的歌妓之討好賣乖處,正在于她在唱柔情相思時,加入了異味的“調料”——“萬里關河月”“孤客樽前”“熱淚灑漣漣”,頓時就使人有了“向上一路”的感覺。無怪乎書中的聽者要豎著大拇指高聲叫好,而同行的幾個姐妹都稱贊她唱的是“改良格新曲子”。當然,這也僅是點綴而已,因此,本文并未將這支曲子放到第三節(jié)“滄桑巨變”之中討論。
中國古代的情歌也罷,小說也罷,寫到男女之情往往有一種極端性描寫,愛到盡頭翻成恨,然后產生獨特的情感之花:愛恨交加。
我們首先還是來欣賞《金瓶梅》中潘金蓮對西門慶盼望到極點以后的又愛又恨的歌唱:
取過琵琶,橫在膝上,低低彈了個《二犯江兒水》唱道:“悶把幃屏來靠,和衣強睡倒?!泵吐牭梅块苌翔F馬兒一片聲響,只道西門慶敲的門環(huán)兒響,連忙使春梅去瞧。春梅回道:“娘,錯了,是外邊風起落雪了。”婦人又彈唱道:“聽風聲嘹亮,雪灑窗寮,任冰花片片飄。”一回兒燈昏香盡,心里欲待去剔,見西門慶不來,又意兒懶的動彈了。唱道:“懶把寶燈挑,慵將香篆燒。捱過今宵,怕到明朝。細尋思,這煩惱何日是了?想起來,今夜里心兒內焦,誤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稍來沒下稍?!?第三十八回)[11](p577-578)
這一回書叫做“潘金蓮雪夜弄琵琶”,寫得情景交融,聲情并茂。因為西門慶許多時日不到潘金蓮房中,潘金蓮獨守空房,長時間處于等待——失望——再等待——再失望——直到心灰意冷而又憤憤不平的心境,于是,她借助琵琶,借助雪夜,唱出了心底對西門慶的愛恨交加。如此片段,應該說是《金瓶梅》中最具抒情意味的章節(jié),代表著蘭陵笑笑生的最高水平,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這一位”淫亂而病態(tài)的女性復雜性情描寫的一重新的境界。然而,我們必須看到,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女主人公“唱曲”這一具體而特定的行為得以表達的。
與潘金蓮相比,下面這兩位唱曲者卻缺乏切身感受,只不過是一種愛恨交加的表達模式罷了。
金哥兒打掃嬌音,慢慢的唱道:“梧桐葉落金風動,翠被生寒,半貼著身兒半邊空。想的我病體懨懨,一日輕來一日重。你全不想別離時,我拉著你的衣襟兒送,親口叮嚀,海深山重。你說是春盡夏初,是必歸來,影同形共。到如今雁字兒書空,水花兒將凍,恨的我要個縮地符兒,又找不出些兒縫。我為你四處兒的肉疼。你待我一點兒不心痛。我想你的癡心兒,每夜里總是那紅樓中的好夢。”(《紅樓復夢》第三十三回)[17]
藕官道:“他就唱的好《馬頭調》,還會自己彈?!饼g官便拿起琵琶,伸出尖尖玉指,撥動弦槽,嗽了一聲嗓子,輕啟脂唇,唱道:“繡不完細針密線的鴛鴦帶,拭不干淚珠滾滾滴下香腮。想起我那可意人兒今何在,病懨懨香銷錦帳,軟咍咍夢醒陽臺。聽梧桐葉落,雨滴空階。剔銀燈苦把秋涼耐,嘆命薄的紅顏錯轉了胎,恨只恨今生還不盡相思債!”(《紅樓夢補》第三十九回)[18]
之所以說金哥兒和齡官的歌唱不及潘金蓮那么真摯,乃是因為潘金蓮唱的是切膚之痛,而后兩位不過是職業(yè)行為甚或商業(yè)行為,她們是代替別人表達愛恨交加的離情別緒的。
如果是有明確對象的愛恨交加的表達,而在表達過程中加上一些藝術性的處理,這樣的小曲,唱出來就更加意味綿長了。如下面這兩首:
阿粲說:“好?!本屠砹讼覐椫?,彈出那一段如泣如訴的音來,宜人這邊唱道:“這孤燈影醉,坐著俺兩個人兒,一遞一聲長嘆。嘆的是有緣的偏無緣,嘆的是無緣的反有緣,嘆的是好因緣變成了惡因緣。恨只恨前生不曾見,恨只恨今生見了如不見,恨只恨來生不知可能再相見。俺兩個人兒,你對著我,我對著你,凄凄慘慘,嗚嗚咽咽??蓱z俺買風光錯使了金錢,可憐俺種美玉錯耕了藍田,可憐俺訪桃源錯上了漁船。只想著見那月下老兒,罵他一番,為甚么把紅繩不緊緊的手牽?”(《風月鑒》第八回)[19]
火氏……口編了個四句半的《劈破玉》,低聲唱道:“趁此秋光,憑倚南樓。想當初大雁兒飛去,小燕兒飛來,他兩個相遇在途中,他把春秋談論。大雁兒叮嚀小燕兒,囑咐你我兩個,作速分飛,休要耽誤了工夫。他那里說,你我失卻了信行。到如今,你看小燕兒飛去,大雁兒他信信行行又來了。冤家,你可記得孔圣之言。大車無輗,小車無軏,豈可以行之哉?言而無信的冤家,你反不如了個禽鳥。我自眼含著珠沔,哭進了香房,跌綻了金蓮。自嘆了一聲,哎喲,奴家不是悔恨當初錯認了你這人兒。冤家,我似醉如癡方才醒,好一似吊桶落在他人井?!?《姑妄言》第二十四回)[20]
上一例是兩個女孩子宜人與阿粲沒能跟隨心上人青年公子嫣娘,反而被賣給五十多歲的李立的悵惘與悲哀。殊不知這段情節(jié)其實是嫣娘耍的一個小把戲,其實就是嫣娘派李立去買的兩個女孩。但當時宜人與阿粲并不知情,因此很悲傷,就唱了這一支愛恨交加的小曲。下一例中的火氏是個淫婦,其淫行甚至令人不堪入目。但她也有心上人,也有欲火中燒的思念,甚至這思念也是愛恨交加的。兩例中的女人的情欲以及由情欲而引起的愛恨之情雖然有很大的相異之處,借著唱小曲來表達、宣泄卻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而且,這兩支小曲的表現方式也很有特色。上一例以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排比句來宣泄心中的恨意,后一例則用比興手法來表達心中的念想。兩部小說的作者也因為高妙的描寫而塑造了人物,推動了故事,創(chuàng)造了很不錯的藝術氛圍。
小說作者們不僅僅用只曲來表達筆下人物愛恨交加的情緒,有時候,以篇幅曼長的“開篇”乃至“套曲”的方式來演唱,效果也不錯。如《合浦珠》第三回所寫趙友梅所唱的時曲《春閨怨》中的若干句子:“恨啼鶯,偏向紗窗鬧?!薄鞍最^詠,白頭詠,朱弦斷了?;诋斎?,悔當日,不阻征軺?!薄凹t顏薄命休把春風惱,要相會除非夢里招,直待歸鞍怨始消?!盵6]再如《海上塵天影》第八章中燕卿所唱的“新開篇”中的句子:“歡娛無限都消歇,一旦無常萬事休。如此情深天下少,我是生生世世總難酬!到今朝親制芙蓉誄,一瓣心香一個頭。愿你天上靈魂來鑒我,我是綿綿今世恨長留。何日相思一筆勾?”[21]雖然一個是自家傷懷,一個是替古人落淚,但有兩點是相同的:其一,二者都是流行歌曲,“時曲”或“新開篇”;其二,都是薄命紅顏愛恨交加的當哭長歌。
其實,愛恨交加的思念也并非全然存在于男女之間,姐妹們分離后的難以相逢,也會造就傷人心魄的由愛及恨。請看《鏡花緣》中才女紫芝俏皮而又多情的歌唱。
青鈿道:“你想他,他不來呢?”紫芝道:“他不來,我自然要恨了。我這小曲就是這個意思?!币虺溃骸坝质窍雭碛质呛?,想你恨你都是一樣的心。我想你,想你不來反成恨;我恨你,恨你不來越想的恨。想你是當初,恨你是如今。我想你,你不想我,我可恨不恨?若是你想我,我不想你,你可恨不恨?”(《鏡花緣》第八十三回)[22]
然而,姐妹間的思念之情只不過是在平常日子里的平常事,若碰到戰(zhàn)亂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離情別緒乃至由此而形成的愛恨交加的傾訴,其中所蘊含的幽怨可能更加濃烈。且看下面這段“紅顏”對著“沖冠一怒”的歌唱:
圓圓接著,便舒玉腕,展珠喉,把琵琶一拔,即唱道:“自悔當初辜情愿,輕年別,兩成幽怨。雖夢入遼西,奈關山隔越難逢面。我獨自慵抬眼,悵望暮云似天遠。感離愁倍加腸斷,今咫尺天涯,莫言心曲空回看,恨今日徒相見?!?《吳三桂演義》第三回)[23]
表面看來,這支曲子已經包含了滄桑巨變的蒼涼韻味,似乎應該放在下一節(jié)討論。但由于小說中情節(jié)所表現的還只是陳圓圓與吳三桂初次見面的情景,而當時滄桑巨變尚未發(fā)生,不過“山雨欲來風滿樓”而已。小說這樣的描寫,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只能算作藝術性的“預敘”,亦即提前向讀者預示將來可能發(fā)生在二人之間的曲折故事和情感糾結。故而,仍然放在本節(jié),并作為一個過渡的“引子”。
只要是正常的人,其感情一定是復雜的,而且又是變化的,甚至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同一種情緒可以發(fā)生對立轉換的巨變。如情愛憂思可以轉變?yōu)閻酆藿患樱瑯?,情愛憂思如果碰到了生活中的巨大變化,就會使得歌曲變成幽懷悲訴的載體。當然,如果要問古代小說中所描寫的最大的幽懷悲訴的小曲所表現的內容是什么?筆者的回答只能是“滄桑巨變”。
讓我們緩緩道來。
先看那些苦命女子對自己悲劇命運的哭訴。
只聽得嬌聲騫舉,唱道:“門外天涯,……”只第四字聲卻咽住。停一停,琵琶再響,又唱道:“知今夜汝眠何處?滿眼是荒山古道,亂煙殘樹。離群征馬嘶風立,沖寒孤雁排云度?!睏钚⒘溃骸昂寐牭煤?,真?zhèn)€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弊蠝娌徽Z。接下唱是:“嘆紅妝底事也飄零,空中絮!”唱停了,琵琶聲劃然一聲也停了。楊孝廉道:“這不是‘空中絮’三字么?真?zhèn)€四弦一聲如裂帛,凄切動人?!弊蠝娴溃骸斑@支詞,我是見過,不想他竟譜上琵琶了?!睏钚⒘溃骸罢{是《滿江紅》,我卻不曉得此詞?!弊蠝娴溃骸澳懵?!”只聽得琵琶重理,又唱道:“沙侵鬢,深深護;冰生面,微微露。況蒼茫飛雪,單車難駐。昨宵偎倚嫌更短?!钡竭@一句,唱的聲便咽起來,琵琶的手法也亂起來,以下便聽不出,就都停了。紫滄十分難受,楊孝廉道:“怎的不唱了?”紫滄慘然道:“以下的詞還有四句,是:‘今朝相憶愁天暮。愿春來及早,報花開。歡如故’?!睏钚⒘溃骸澳阍醯囊娺^這支詞?”紫滄道:“你道唱的是誰?”楊孝廉道:“我都不曉得?!弊蠝娴溃骸斑@隔墻就是杜家,唱的就是采秋。這詞是他來時,韓荷生做的送他。他裱起來掛在屋里,我因此見過。如今卻譜上琵琶了?!?《花月痕》第三十四回)[12](p285-286)
無須再做說明,小說中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這里歌唱的就是韓荷生和杜采秋這對才子佳人的離別情,只不過其間包含了較多的悲歡離合、人世滄桑而已。然而正是這種飽經滄桑的幽懷悲訴,才令人感到更加深切、更加哀慟。
飽經滄桑而幽懷悲訴的不僅僅是才子佳人,那些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征人情緒更為激越。且看《西游記》的續(xù)書《西游補》中那位“變異”的唐三藏耳邊聽到的歌唱,雖然表面上另是一番風味:凄迷而又油滑,然底色仍然如小月王所言:“陳先生,想是你離鄉(xiāng)久了,聞得這等聲音,便生悲切?!蔽覀儾环僚c唐僧陳先生共同諦聽。
聽得竹林里面隱隱有聲,戴巾的唐僧便倚斜闌而聽。當時一陣松風,吹來字句,他唱道:“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人在玉墜金鉤帳?幾個瀟湘夜雨舟!姐兒半夜里打被頭,為何郎去你吤勿留留?若是明夜三更郎勿見,剪碎鴛鴦浪錦裘!”(《西游補》第十二回)[24]
小說展現民間小唱,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具有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的特殊“觀照”。如此處“戴巾的唐僧”所聽的這首吳歌,便有竹林、松風、僧人、思鄉(xiāng)等種種事物與情緒的包圍,因而很像植根于土壤的花草,特富生命力。
游子征人而外,社會下層的各行各業(yè)都有飽經風霜的心靈喟嘆。謂予不信,請聽下面這位商女所唱的《長隨嘆五更》:
文蘭遂唱道:“一更里窗前月光華,可嘆咱們命運差。受波查,跑海投不著主人家。背井離鄉(xiāng)遠,拋撇爹和媽?;诋敵醪粚W耕和稼,南來北往,全靠朋友拉,行囊衣服一樣不能差。我的天呀!顧不得含羞臉,只得把薦書下。二更里窗前月光輝,可嘆咱們武藝灰。派事微,初來吃的合漏水。問印無我分,馬號沒我為。流差問了充軍罪,押解囚徒,上下跑往回。犯人動怒,笑臉相陪。我的天呀!就是長短解,我也不敢將他來得罪。三更里窗前月光寒,可嘆咱們跟官難。好心煩,百般巴結派跟班。煙茶新手捧,彎腰帶笑顏。有種官府愛嬉頑,朋友都恥笑,哇咕言煩雜。自己心中氣,不好向人談。我的天呀!說甚么少屁、中龜、老討飯。四更里窗前月光圓,可嘆咱們抓不住錢。碰官緣,派了門印有了權。衣服時新式,書差做一聯。五煙都要學周全,女妓、小旦日夜纏綿。浪費銀錢,忘記家園。我的天呀!碰釘子,即刻就把行李卷。五更里窗前月光沉,可嘆咱們不如人??嚯y伸,打了門子派差門,接帖回官話,時刻要存神。差來差往鬧紛紛,終朝忙碌碌,四處喊掉魂。門印尋銀子,看見氣壞人。我的天呀!不是大煙累,久已別處滾。天明窗前月光遲,可嘆咱們落臺時。苦誰知,住在寓所怎支持。行囊都當盡,衣服不興時,煙癮到了沒法施。想起妻和子,不覺淚如絲。尋朋告友,沒處打門子。我的天呀!難道跟官人,應派流落他鄉(xiāng)死?”(《風月夢》第七回)[7](p49-50)
以上所言,都是市井各色人等飽經風霜的幽懷悲訴,但如果具有這種憤懣之情是一個帶有英雄氣的市井人物呢?那將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抑郁情懷呢?請看,即便在續(xù)書中,《紅樓夢》里那位帶有英雄氣的市井人物柳湘蓮仍然能唱出廓大而又感傷的《寄生草》:
只見湘蓮手彈劍鋏,高聲唱道:“舞罷鴛鴦劍,凄涼淚欲流。大荒山,猛參得紅塵透。沒來由,死別生離驟,好姻緣,何日方成就??諏χ嗵毂毯擅C?,怎當他春花秋月年年舊?!?秦子忱《續(xù)紅樓夢》第六卷)[25]
柳湘蓮最多只是一個市井中帶有豪俠之氣的鐵血男兒,他唱的《寄生草》,卻也大有《虎囊彈》中魯智深的流風余韻。如果是真正隱居于草野中的英雄人物,他發(fā)聲小唱時所體現的壯志難酬的痛苦,則更為令迥野充滿悲涼:“嘆釜底魚龍真混,笑圈中豕鹿空奔。區(qū)區(qū)泛月煙波趁,漫持竿,下釣綸。試問溪風山雨何時定?只落得醉讀《離騷》吊楚魂?!?《隋唐演義》第四十九回)[26]這支《醉三醒》的曲兒,歌唱者是托名“張?zhí)钡臈盍x臣,他是隋唐之際的一位英雄人物。歌兒雖是唱給村童聽的,表達的卻是隱居于山水之間的亂世英豪的一種博大渾厚的幽懷悲訴。
自古亂世出英雄,而亂世英雄最大的心愿則是得遇明主,風云際會。正是這種思想,將《水滸傳》中梁山一百八人帶到并不很“明”的“主”宋徽宗身邊,而下面燕青所唱的這支《減字木蘭花》所代表的正是以宋江為首的企盼金雞消息的招安情結:“聽哀告,聽哀告,賤軀流落誰知道,誰知道!極天罔地,罪惡難分顛倒!有人提出火坑中,肝膽常存忠孝,常存忠孝!有朝須把大恩人報?!?第八十一回)[27]雖然這首歌曲中帶有分明的奴性意味,但毋庸諱言,要想當時的草莽英雄徹底打破“常存忠孝”的心理,將宋徽宗連同貪官污吏一起反掉,那也是不可能的。他們在面臨滄桑巨變時由衷傾訴的最多只能是懷才不遇、大賢處下的悲哀而已。
還有一種情況,某位英雄人物已經認定了當時的君王不是自己應該推崇和追隨的“明主”,何去何從,正在艱難選擇之際。小說作者該如何通過歌唱來警醒之,并指出作者認為的光明之路呢?且看《女仙外史》中一位先知先覺的道姑對女英豪飛娘的歌唱和解釋:
道姑說:“我不信,且待我唱個道歌,看解得解不得?!北闱弥鴿O鼓唱道:“平生一劍未逢雷,況值興亡更可哀。蠻女猶能氣蓋世,貞娘何事志成灰?中原劫火風吹起,半夜鼙聲海涌來。自有嫦娥能作主,一輪端照萬山開?!憋w娘聽他唱得有些奇怪,就道:“如何不唱修行的話,卻唱這樣感慨的詩句呢?”道姑順口道:“只為娘子心中感慨,我這道情也不知不覺的唱出來了?!憋w娘見他說得有些逗著心事,便道:“煩請道姑解說與我聽?!钡拦谜f:“這個容易。首二句。是有才未遇,正當國變之話,第三句說武陵女子征側、征貳的故事,第四句請娘子自思,第五句是說山東大舉義師,第六句天機不敢預泄,第七、第八句是說義師之主卻是個女英雄也?!?《女仙外史》第三十九回)[28]
呂熊的《女仙外史》是一部站在建文帝的立場來反對明成祖的小說,其間,又綰合了唐賽兒的故事。因此,這里所反映的“國變”還只能算作明王朝皇族內部爭奪政權的斗爭,算不上真正的國破家亡。因此,這種幽懷悲訴的嗚咽,其感人的程度還是有限的。而下面這部小說所寫才是真正的國破家亡的滄桑巨變,而且是亡國的太后在敵人面前被侮辱的泣血之歌。
元主道:“美人,你會唱曲子么?”全太后道:“不會。”元主道:“不會么?左右給她五百皮鞭?!比髧樀幕瓴桓襟w,忙說:“會,會?!痹骱呛谴笮Φ溃骸皶?,就免打,你要知朕是最愛聽曲子的呀!快點唱來?!比鬀]奈何,隨口編了一個北曲“新水令”,唱道:“望臨安,宮闕斷云遮,痛回首,江山如畫。烽煙騰北漠,蹂躪遍中華;誰可憐咱在這里遭磨折!”(《痛史》第十四回)[29]
吳趼人的《痛史》真是一本“痛史”,它反映的是南宋滅亡的歷史,目的是于國之將亡時警醒世人:“各國之人,茍能各認定其祖國,生為某國之人,即死為某國之鬼,任憑敵人如何強暴,如何籠絡,我總不肯昧了良心,忘了根本,去媚外人。如此則雖敵人十二分強盛,總不能滅我之國。他若是一定要滅我之國,除非先將我國內之人,殺凈殺絕,一個不留,他方才能夠得我的一片絕無人煙的土地。”(第一回)[29]如果大家還不警醒,所面臨的就是全太后那樣屈辱萬分的悲劇場面。那么,當國家出現危難時,我們舉國軍民應該怎樣保家衛(wèi)國、浴血奮戰(zhàn)呢?小說中有不少這方面的歌唱。
晚清小說《孽?;ā返诹鼐兔鑼懥藖碜栽颇系摹昂谄燔姟庇嗖恳晃毁拦盟摹痘ǜ缜?,歌唱的就是劉永福的一位侍妾花哥的故事,其中核心內容就是黑旗軍在法越戰(zhàn)場上的血與火的生活?!痘ǜ缜酚小八氖狻?,我們且看其中一些片段:
我是個飛行絕跡的小女朋狠,我是黑旗隊里一個女領軍;我在血花肉陣里過了好多歲,我是劉將軍舊情人。(一解)……將軍如虎,兒郎如兔,來去如風雨,黑旗到處人人怕。(四解)……幸有將軍先預備,軍中練了飛云隊,空中來去若飛仙,百丈紅繩走女朋妹。(八解)我是飛云隊里的女隊長,名叫做花哥身手強,銜枚夜走三百里,跟了將軍到宣光。敵營扎在大嶺的危崖上,沉沉萬帳月無光。(九解)……大軍山前四處伏,我領全隊向后崖撲,三百個蠻腰六百條臂,蜿蜒銀蛇云際沒。(十二解)一聲吶喊火連天,山營忽現了紅妝妍,鸞刀落處人頭舞,槍不及肩來炮不及燃。(十三解)……鎮(zhèn)守了保勝、山西好幾年,保障了越南固了中國的邊!惹得法人真討厭,因此上又開了這回的大戰(zhàn)!(十六解)……七十歲的老將馮子材,領了萬眾鎮(zhèn)守鎮(zhèn)南來,那時候馬江船毀諒山失,水陸官兵處處敗。(三十二解)將軍誓眾筑長墻,后有王孝祺,前有王德榜,專候敵軍來犯帳。(三十三解)果然敵人全力來進攻,炮聲隆隆彈滿空;將軍屹立不許動,退者手刃不旋踵。(三十四解)忽然旗門兩扇開,掀起長須大叫隨我來!兩子隨后腳無鞋。(三十五解)……八日夜追奔二百里,克復了文淵、諒山一年來所失的地,乘勝長驅真快意,何難一戰(zhàn)收交趾!(三十八解)[30]
對于這位曾經有過過失的女將軍而言,這是一段銘心刻骨的往事,由她的徒弟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演唱出來,在當時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應該對普通民眾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警醒和激勵作用。但那畢竟是民族災難即將到來的時刻,并沒有真正的國破家亡。如果是成為亡國奴以后,再去表達滄桑巨變的泣血嗚咽,那又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胡仇說了半天,還沒有人理他;他便手擊銅鉦,高聲唱起“道情”來。唱道:“據雕鞍,逞英雄,撥馬頭,快論功:輕輕便把江山送!尸橫遍野屠兄弟,膻沁心脾認祖宗。中原有你先人冢。全不顧、忘根背本,還夸說:‘勛耀從龍?!龈吖伲鈸P揚,失心瘋,似病狂。異言異服成何樣!食毛踐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亂頌揚。此時饒你癭心恙;問:‘他日黃泉地下,何面目再見爺娘?’沒來由,變癡聾;叛國家,反夸功。人身錯混牛羊種!史遷傳來編夷狄,周室功忘伐犬戎。問他:‘是否真如夢?何處是唐宮漢闕?誰個是圣祖神宗?’兩朝官,一個人。舊烏紗,怎如新?出身履歷君休問。狀元宰輔前朝事,拜相封候此日恩。門生故吏還相引。一任他、故宮禾黍。我這里、舞蹈揚塵。一般人,最堪悲,似城墻,厚面皮。大威一怒難容你。將軍柔性甘凌辱,兵部尊臀愿受笞。低頭不敢爭閑氣。試問他:‘捫心清夜,衾影里、羞也么咦?’肉將麻,骨將酸,媚他人,媚如狐。爭恩斗寵還相妒。吮癰舐痔才奴婢,傲妾驕妻又丈夫。撫心自問誠何苦!媚著了騷官臭祿,失盡了男子規(guī)模。好男兒,志氣高,重泰山,輕鴻毛。如何乞命將頭搗!降旗偏說存民命,降表無非乞免刀。偷生視息甘膻燥。雖說是死生大矣,到頭來誰免一刀!(尾聲)嘆世人苦苦總無知,須知禍福相因倚。勸諸君,若攖奇病還須治?!?《痛史》第二十一回)[29]
這首《道情》與上面那首《花哥曲》堪稱相反相成,《花哥曲》是表彰英烈,《道情》則是批判貳臣,但所表達的卻都是滄桑巨變時人們?yōu)r血滴髓的嗚咽嘆息。小曲寫到這個份上,小曲唱到這個份上,可以說是真正的血淚交迸的心靈悲歌,當然,同時也就達到了小說與小曲的社會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的雙重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