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跟強
摘? ?要:在新時代思政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導下,文章以提升高校專業(yè)課的課程思政效果為目標,以經濟學專業(yè)課“經濟思想史”為例,以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為載體,通過課前思政素材的深度挖掘、課堂思政理念的互動實現、課后思政效果的及時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研究有效提升高校專業(yè)課程的課程思政效果的方式和路徑,為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經濟思想史;雨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 1002-4107(2021)11-0090-03
一、“經濟思想史”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9月22日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發(fā)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1]。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比如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3]。這一教育理念為高校實施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索基于雨課堂的“經濟思想史”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式和路徑,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任務,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課程的緊密結合,使廣大青年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同時,這一探索將有助于切實有效提升課程思政效果,實現“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此外,加強“經濟思想史”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多方協作和交叉促進,提升課程思政的協同性和系統(tǒng)性[4]。
課程思政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融合到專業(yè)課教學的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實現對學生全方位、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但現有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目前課程思政建設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課程思政形式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思政元素停留在簡單植入層面,呈現植入的碎片化、膚淺化、牽強化等特征,植入多停留在傳統(tǒng)灌輸方式上,做不到專業(yè)內容和思政內容的“轉場自然”,表面上搞得轟轟烈烈,實際上“水過地皮濕”[5]。在講述經濟學理論時,多是由教師主動提供現實例子,手段與形式較為傳統(tǒng)單一。
第二,專業(yè)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夠充分。以往教學過程更多停留在知識傳授層面,對專業(yè)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夠深入充分,特別是在教學課件選材上受傳統(tǒng)條條框框局限,封閉性特征明顯。
第三,課程思政效果反饋不及時,難以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傳統(tǒng)課程思政一般由教師在課堂上完成,課后沒有有效搜集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調整和完善。
二、“經濟思想史”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
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社會多元價值交織滲透,經濟學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具有以下幾點發(fā)展趨勢。
一是課程思政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全過程參與和全方位參與。課程思政將緊緊圍繞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滲透到所有課程中去,做到課程在哪里,課程思政就在哪里。
二是思政元素嵌入課程教學的深度化和系統(tǒng)化。課程思政將進一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專業(yè)知識的完美融合,做到這一點需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避免思政元素植入的碎片化、膚淺化和牽強化,力求思政元素深度嵌入到專業(yè)教學中,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知識形成有機系統(tǒng)的整體。
三是課程思政方式的多樣化和科技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和便捷,如果僅僅依靠傳統(tǒng)“灌輸式”的方式進行簡單植入,難以有效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未來將越來越多地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工具,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
三、基于雨課堂的“經濟思想史”課程思政建設實踐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學堂在線”推出的一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教學工具,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線上交流和線下互動,具有課前資料推送、課堂習題實時測驗、彈幕、隨機點名、投稿反饋等功能。“經濟思想史”是經濟學本科生的核心專業(yè)課,主要介紹自重商主義以來的西方主要經濟學思想或流派的內容及演進規(guī)律,需要重點講授重商主義、重農學派、古典學派、邊際學派、新古典學派、福利經濟學、凱恩斯學派等學派的主要信條與觀點。在2018—2019學年和2019—2020學年基于雨課堂對“經濟思想史”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探索,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前素材挖掘:主題推送與思政習題設計
充分利用雨課堂的預習資料推送功能,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有趣讀物或資料,同時鼓勵學生自發(fā)搜集相關內容的新聞報道、經濟專欄等,在課程思政素材上形成教師主導、師生共建的思政德育素材挖掘新方式。比如,在講“重商主義”時,結合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新一輪貿易摩擦,課前推送中美貿易爭端的相關新聞資料,鼓勵學生獨立自主思考重商主義理論是否適用于當前國際貿易格局分析。學生通過比較當前與16—18世紀盛行于歐洲的重商主義思想,自發(fā)使用“人類命運共同體”解讀現有國際分工格局,認為中美兩個大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是行不通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應成為全人類的共識。通過主題推送和自我拓展,學生不僅了解了一個重要經濟思想具有其歷史適用性,還加深了對新時代外交政策的認識。
充分利用雨課堂的習題設計功能,在制作教學PPT時可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單選題、多選題、主觀題、投票題等,專業(yè)理論課的思政建設要特別發(fā)揮主觀題和投票題的優(yōu)勢,不限范圍,不設標準答案,為學生提供發(fā)散性思維訓練的平臺。比如,在講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時,如何處理市場與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關系是一個重要內容。一方面,設計如下一道客觀習題,“以下表述亞當·斯密可能認同的有:A政府做經濟活動的守夜人;B對市場法無禁止即可為;C設置政府權力清單,進行‘放管服改革;D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無法保持一致”,這道多選題不僅僅涉及亞當·斯密的基本觀點,還將其關于市場與政府的觀點應用于分析當前經濟實踐,加深學生對政府“放管服”改革的理解。另一方面,設計如下一道開放式主觀題,“對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及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結合生活經歷說一下你的體會”,該題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市場與政府關系的論斷,讓學生辯證思考理解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加深對亞當·斯密思想的認知,同時進一步了解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
(二)課堂實時互動:彈幕交流與隨機點名互動
充分利用雨課堂的彈幕交流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充分表達所見所感,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適時滲透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客觀、理性、全面認識問題,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思想家、經濟學家或科學家在理論創(chuàng)新等方面作出的貢獻,自覺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和認同感。比如,在課堂上講解“重農學派”時,可拋出重農學派的如下觀點:重農學派主張政策制定者要遵從自然法則,勿違天道,讓萬物和諧共存。接著詢問“大家對重農學派的這一主張是否感到似曾相識?我國古代有沒有哪些思想家也持有類似的觀點?請發(fā)彈幕說出你的看法”。當大家發(fā)了一些彈幕后,可以適時說出老子《道德經》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事實上中國古代先賢如老子、孔子等對法國重農學派有著重要的影響,重農學派有著濃厚的中國淵源,他們認為中國是遵守自然秩序從而達到和諧與繁榮的典范,中國優(yōu)秀燦爛的文化對法國重農學派的興起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一彈幕交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充分利用雨課堂的隨機點名互動功能實現師生的實時互動,充分調動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講授理論時及時拋出發(fā)散性問題或經濟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形成正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比如,在課堂上講解亞當·斯密的工資差異理論時,亞當·斯密認為工資的職業(yè)差異來源于“工作的舒適性、為獲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識所付出的成本、工作的規(guī)律性、信任與責任水平、成功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這時可使用隨機點名的功能讓學生對每類給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某某同學,你能否為大家舉出一例來說明由于工作的舒適性而導致的工資職業(yè)差異”,有學生會說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工作比較辛苦,他們的工資在同等條件下應該高一些。這時,教師可以適時補充這一案例,比如有一位快遞員叫柴閃閃,他冬天在站臺上凍得渾身發(fā)抖;夏天又頂著車廂近50℃的高溫奮戰(zhàn),團隊一天裝卸包裹3 000多袋。柴閃閃兢兢業(yè)業(yè)刻苦提升本領,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簡單延展介紹這一案例一方面說明工資差異理論,另一方面激勵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白每個平凡崗位都能成就不平凡,勇做最美奮斗者。另外,結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堅守崗位保衛(wèi)人民健康,承擔巨大的精神和身體壓力,從工資差異理論角度來說他們也應獲得更高的工資報酬。這種隨機點名互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工資差異理論的認知,還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三)課后效果反饋:思政效果的統(tǒng)計分析與投稿反饋
充分利用雨課堂的統(tǒng)計分析功能,基于雨課堂提供的詳細后臺教學日志數據,對課堂習題的答題情況以及彈幕頻數進行統(tǒng)計分析,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和彈幕頻數,及時對課前思政素材與習題設計進行修正,對課堂實時互動的方式、時機與節(jié)奏等進行調整。比如,在課后對彈幕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會經常遇到學生發(fā)的一些當下流行網絡用語彈幕,比如2020年網絡熱詞“打工人”“后浪”“尾款人”“奧利給”“干飯人”等,這些詞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大學生關注的問題或娛樂的談資,可以作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一個窗口,這些網絡熱詞出現在課堂上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教師在以后上課的過程中可借助這些網絡用語適當升華,如“后浪”一詞的流行起源于B站2020年五四青年節(jié)推出的一支視頻,之后在網上引發(fā)對青年人如何被定義以及如何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討論,當講述經濟學流派演進與傳承時,可對后代經濟學家如何作為“后浪”在繼承中發(fā)展之前經濟學思想進行延展討論,啟發(fā)學生對未來人生的思考。
充分利用雨課堂的投稿反饋功能,借助這一平臺完善師生的雙向互動,根據學生的投稿反饋,對課程思政反映效果不佳的環(huán)節(jié)及時調整,對學生提出的有益改進建議及時采納。比如,在講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時,在第一次課上以講述人口理論為主,以介紹討論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為輔。通過雨課堂投稿功能,有學生反映當下一些“延長產假”“丁克”等熱點如何和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結合起來,這一反饋及時啟發(fā)了筆者,在下次課中筆者及時增加馬爾薩斯人口理論與現實情況的討論,比如設計以下幾個場景:(1)四川延長產假,最長共188天;(2)迫于房價、醫(yī)療、教育等成本,北漂青年成為丁克一族;(3)上海市從2019年4月1日起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 420元調整到2 480元。從馬爾薩斯的觀點出發(fā)討論以上場景是否會被其認可或支持。通過投稿反饋,及時調整部分內容,在講述經濟學思想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現實世界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的理解和認識。
四、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與問題
基于雨課堂的“經濟思想史”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首先,利用雨課堂豐富了課程思政形式,學生的抬頭率和參與度明顯提高。其次,利用雨課堂充分挖掘了專業(yè)課程的思政元素,提升了學生在課程思政教育上的主體性,增強了課程思政的協作性。最后,利用雨課堂優(yōu)化了課程思政效果反饋機制,及時地調整方式,提升了教學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方面,在硬件上要求多媒體教室的系統(tǒng)能安裝雨課堂插件,同時需要保持實時聯網,網絡信號穩(wěn)定。另一方面,使用雨課堂進行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教師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前期的準備和設計,課程結束后需要根據教學反饋及時調整。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思政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導下,以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為載體,通過“經濟思想史”課前思政素材的深度挖掘、課堂思政理念的互動實現、課后思政效果的及時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可有效提升高校專業(yè)課程的課程思政效果,為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強調:全面推進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N].人民日報,2020-09-23.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4]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5]沙占華.課程思政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深化拓展路徑[J].保定學院學報,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