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王蘭翠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對高職教育的不斷探索,其教學模式得到一定程度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對于高職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高職學校在思政視角下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不再一味地將學生的專業(yè)成績視為第一要素,而是轉變角度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觀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作為一項語言學科,教師可利用語言的優(yōu)勢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觀念。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陳志軍(1973.10.28-),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本科,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高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課堂教學和英語詞匯教學;王蘭翠(1975.09.21-),女,漢族,江蘇鹽城人,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教育碩士,本科,高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課堂教學和英語詞匯教學。
引言
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發(fā)嚴格。應聘人員不僅僅要擁有較強的專業(yè)能力,還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職學校為了培養(yǎng)新時代專業(yè)人才,應從教學開始抓起,從專業(yè)教學中培養(yǎng)新時代高職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專業(yè)成績,而忽視學生的思政教育,使一部分學生步入社會后無法適應于當代社會環(huán)境。本文主要講述在高職院校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英語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以供參考。
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新時代下的高職院校要將立德樹人的觀念印刻在教學目標中,任何重大改革方案都以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為第一要務。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學生在發(fā)展自身專業(yè)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觀念,學生的德育觀念一旦得到提高,將會造福于整個社會。就當前的教育模式而言,個別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過于形式化,學生只能依靠個別專業(yè)課進行思政課程的學習。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得知,思政教育對于高職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1.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之需。隨著我國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高職院校的學生逐漸成了網絡發(fā)展的受眾群體。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在方便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也將會向學生傳達不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受到影響。就網絡發(fā)展而言,學校與教師不應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而是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要以教學課堂為主要的教學陣地,在教授專業(yè)課程的同時向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教師以教學課堂為主要的教學陣地將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的同時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提升,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依舊可以貫穿正確的價值觀念。相較于其他教學方式,教師通過課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可以結合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特性進行教學。同時英語教學作為一項理論課程,教師在課堂中實施思政教育更加貼合學生的專業(yè)學習。
2.高職英語教學本體之需。高職英語教學相較于其他專業(y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英語教學作為一項語言學科,最能表達出教師所要傳達的東西。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在專業(yè)上得到一定的提升,未能在其他方面對學生進行幫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對英語進行充分的利用,以語言的方式向學生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念,使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更加深入。英語這門語言作為其他國家的母語,教師可以通過教師的方式向學生傳達我國的文化自信,以及我國在國際中的大國地位。教師通過語言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教化,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使英語教學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二、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所面臨的難題
1.高職英語教學方法滯后。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課本教學,使整體的教學氣氛過于枯燥。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高職教學進行改革,新型的教學方式更受廣大學生的歡迎,但由于教學設備過于落后,無法將信息化教學模式融入教學中,從而導致高職英語教學方法滯后。
2.高職英語教師思想政治意識薄弱。就當下而言,高職英語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師倘若沒有進行系統(tǒng)化的思想教育,便無法將正確的思想觀念向學生進行傳播。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最為主要傳播者需要具有極高的思想修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參差不齊,難以為學生樹立正確學習榜樣。其次,學校也應結合學生需求,對任課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而在實際教學中,學校難以為教師提供相應的教學課程。
三、課程思政結合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踐策略
1.將思政內容同專業(yè)課結合。高職學校的學生是為我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提供主要人才勞動力的搖籃,所以除了要培養(yǎng)高職類院校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之外,更應當將思政內容融合到日常的專業(yè)學習之中,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更好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例如,有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的是幼教專業(yè),這部分學生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會接觸到大部分關于人格培養(yǎng)的專業(yè)詞語,所以可以更多地傳授給學生一些講述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或者描述人物美德的詞語。學習幼教專業(yè)的高職學生將來大多會走上幼師崗位,去教育更多的新生力量,也會涉及基礎英語的教學。所以,將學生的思政教育同專業(yè)相結合,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專業(yè)內容,為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傳遞在學習時接收的思政知識,讓思政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代代學生。
2.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高職類院校作為以就業(yè)為主要導向的教育院校,學生們在對學術性知識掌握的興趣程度上要遠遠弱于對實踐性內容的感興趣程度,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與英語課堂相結合時,應當充分顧及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為推動教學內容開展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幼教類專業(yè)的學生開展英語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打造課堂模擬教學,讓學生站在講臺上模擬工作中教授孩子英語內容。并且按照抽簽的方式,給予學生需要講授課程的主題內容,在內容上以開展思政相關內容的普及為主,讓學生依照抽到的主題準備自己的講課內容。再讓學生之間展開互評,根據授課的內容與主體思想的貼合程度來進行打分。以實踐操作的方式帶領學生們進行英語教學,可以更加深刻的讓學生了解到思政內容。
3.自主搜集知識。除了根據課本內容開展教學之外,還需要根據課堂思政主題,讓學生們自行開展專業(yè)知識上的搜集工作。這樣的授課方式是以學生的自主性為基礎,結合新時代要求學生擁有更佳靈活思維的要求,開展的思政課堂教學工作。以此方式,更加深入地開展教育部對于高職學校開展思政教學的要求。例如,在新聞傳播專業(yè)學生的教培工作中,可以讓學生到社會中統(tǒng)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yè)分類的人員對于當下熱門的國家實事或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用英文如何正確地表達。利用學生統(tǒng)計的數據進行分類,幫助學生了解當下社會對于時事熱點的了解深度。從而更加清晰的了解社會輿論的導向,將思政教育同英語教學以及專業(yè)知識相結合,同步推進高職類院校學生素質的提升和學校專業(yè)水平的進步,讓高職類院校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
4.拓展教育資源。單純依靠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不足以支撐起所有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更無法滿足思政教育在英語專業(yè)課程融入上的深入程度。所以,教師在開展英語專業(yè)的思政課堂時,應當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以此豐富學生的知識厚度。例如,在藥理學專業(yè)的學生開展英語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屠呦呦在獲得諾貝爾獎時發(fā)表的演講為引導,讓學生將演講的內容翻譯成英文。在翻譯的過程中,學生既會通過專業(yè)性詞語的翻譯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更能通過掌握和理解演講的主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思想內容與政治正確性。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開闊眼界的同時,將自身的愛國精神與民族精神進一步升華。
5.與教學方式相結合。為更好地將思政教學內容與英語專業(yè)教學相結合,以開展針對學生思想教育和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應當全面的普及思政教學與英語教學相結合。這樣可以極大的拓展教學工作開展的效率,為提升教學水平作出更大的貢獻。通過思政內容與英語教學相結合,全面提升思政內容參與教學的廣泛度,從而由淺到深的影響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將中國日報報道的內容以聽力的方式在課堂上為大家播放,或者利用展示國內外學者對于中國近期的政治工作理解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的社會制度。也可以幫助同學們看到中外文化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的差距,幫助同學們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國的政治路線,提升學生們的政治正確性。所以,通過在教學方式中更多地融入思政教學內容,以思政教育擴展專業(yè)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提升民族價值觀和社會榮辱觀。
6.強化課外拓展。利用課堂外的時間豐富學生的知識,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思政素質。所以教師在授課中可以通過課外知識的拓展,彌補高職學生專業(yè)能力較差的狀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用英語編排紅色歷史劇,讓學生們理解歷史紅色事跡背后蘊含的魅力,增強學生思想道德標準。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向我國社會發(fā)展變革提供動力的中堅力量之一,不僅要以學生的專業(yè)能力為主要評價內容,更應當在課堂上開展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將思政教學與英語教學相結合,在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的思想道德符合社會主流。但是對于現實的教學工作來說,由于教學任務量大,學生專注程度低,教師思政意識較弱等情況的影響,思政教學與專業(yè)教學相融合的目標無法得到有效落實。所以高職院校應當展開政策上的變革,促進以教促德,以德資教。
參考文獻:
[1]張映婷.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研究——基于教學案例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4(09):100-101.
[2]齊巖.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J].林區(qū)教學,2021(05):37-39.
[3]李莉,譚芳,李奕,李海霞,曹維,李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教學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1(19):10-13.
[4]戴志霍.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1(19):18-19.
[5]黃美蓉.關于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探討[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1(19):20-21.
[6]胡思民,凌志華,肖昕.構建主義視角下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