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蕊 趙春智 王鑫 李文迪 周雯雯 韓森福 郭倩
摘? 要:目的? 研究超重/肥胖人群中醫(yī)體質特點及其兼夾體質的影響因素。方法? 以2019年5月~2020年4月參與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體質問卷調查的人群作為目標人群,采用中醫(yī)體質辨識調查問卷調查法對294例超重/肥胖者進行中醫(yī)學體質調查,對超重/肥胖人群中醫(yī)體質特點及其兼夾體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超重/肥胖人群體質類型以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最為多見,也是常見的兼夾體質類型。其中超重/肥胖女性陽虛質、陰虛質、血瘀質、氣郁質顯著多于男性(P<0.05);超重/肥胖青少年濕熱質、氣郁質顯著多于老年人(P<0.05);北方超重/肥胖人群氣虛質顯著多于南方(P<0.05)。結論? 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為超重/肥胖人群常見體質類型,但不同性別、年齡以及地域的體質分布也有較大差異。
關鍵詞:超重/肥胖人群;中醫(yī)體質;兼夾體質;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R25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5-0154-03
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固有特質[1]。根據(jù)中醫(yī)學“司外揣內(nèi)”的認識方法,內(nèi)部形態(tài)結構與外觀形象之間是有機的整體,外部形態(tài)結構是體質的外在表現(xiàn),內(nèi)部形態(tài)結構是體質的內(nèi)在基礎?,F(xiàn)代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提示,體型,特別是肥瘦差異確實反映著體質的某些特點[2]。根據(jù)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近年來發(fā)布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把體質分成特稟質、氣郁質、血瘀質、濕熱質、痰濕質、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平和質9個類別[3]。傳統(tǒng)中醫(yī)學有“肥人多痰”的說法,認為肥胖的發(fā)生與痰濕體質密切相關[4]。本次研究旨在明確超重/肥胖人群的主要體質類型,并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域等因素對兼夾體質的影響,為超重/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參與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體質問卷調查的人群中符合診斷標準的肥胖癥人群作為研究對象。以性別劃分為男性組142名,女性組152名;以年齡劃分為青少年組(14~34歲)196名,中老年組(35~57歲)98名;以地域劃分為北方組208名,南方組86名。各組間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的超重/肥胖人群。當前還沒有對于超重/肥胖的一致診斷標準。判斷肥胖的程度使用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BMI。BMI(kg/m2)=體質量(kg)/身高(m2)。理想BMI為18.5~23.9,24.0~27.9為超重,≥28.0為肥胖[5]。
排除標準:庫欣綜合征、下丘腦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內(nèi)分泌疾病或其他疾病、藥物引起的繼發(fā)性肥胖患者。
1.3? 方法
對符合診斷標準的原發(fā)性超重/肥胖人群發(fā)放依據(jù)《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制作的問卷《中醫(yī)體質辨識在肥胖人群健康管理中的應用與研究》,缺乏大型項目、大量丟失的條目、明顯邏輯錯誤、胡亂填寫的問卷給予剔除,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94份。
1.4? 觀察指標
量表內(nèi)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含有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腰圍、住址及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依據(jù)《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量表展開的關于中醫(yī)體質類型的調查。中醫(yī)體質量表是屬于自評量表,它已經(jīng)被證實具有優(yōu)良的信度和效度,總共涉及九個亞量表,分別用來判定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問卷中涵蓋了60個題目,每個問題都采用5段計分方法,包括“總是、經(jīng)常、有時、偶爾、沒有”。每個亞量表所有條目的分值經(jīng)過指定的公式計算就能判定出體質類型[3]。分別對不同性別、年齡、地域進行對比。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性別、年齡、地域超重/肥胖人群體質類型分布
超重/肥胖人群總體排名前3的中醫(yī)體質類型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男性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女性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陽虛質。青少年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中老年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陽虛質。南方與北方排名前3的體質均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見圖1。
統(tǒng)計學結果顯示,超重/肥胖女性陽虛質、陰虛質、血瘀質、氣郁質顯著多于男性(P<0.05);超重/肥胖青少年濕熱質、氣郁質顯著多于老年人(P<0.05);北方超重/肥胖人群氣虛質顯著多于南方(P<0.05)。見表1。
2.2? 不同性別、年齡、地域超重/肥胖人群兼夾兩種偏頗體質類型分布
超重/肥胖人群總體排名前3的兼夾兩種偏頗體質類型是氣虛質+痰濕質、氣虛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男性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氣虛質+濕熱質、氣虛質+氣郁質;女性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和氣虛質+氣郁質。青少年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氣虛質+濕熱質、氣虛質+氣郁質;中老年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北方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氣虛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南方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氣虛質+陰虛質和氣虛質+濕熱質、氣虛質+陽虛質以及痰濕質+濕熱質。見圖2。
2.3? 不同性別、年齡、地域超重/肥胖人群兼夾三種偏頗體質類型分布
超重/肥胖人群總體排名前3的兼夾三種偏頗體質類型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陰虛質+痰濕質。男性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氣郁質;女性排名前3為氣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和氣虛質+濕熱質+氣郁質、氣虛質+陽虛質+痰濕質。青少年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氣郁質;中老年排名前3為氣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北方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陰虛質+痰濕質;南方排名前3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陰虛質+痰濕質和氣虛質+陰虛質+濕熱質、氣虛質+陽虛質+濕熱質和氣虛質+陰虛質+氣郁質。見圖3。
3? 討論
據(jù)WHO統(tǒng)計,2016年有超過19億成人超重,超過6.5億人肥胖。一度被視為高收入國家問題的超重和肥胖,如今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也廣泛存在。因此,加強對超重/肥胖的研究與干預已迫在眉睫。從本研究調查結果總體來看,超重/肥胖人群排名前3的中醫(yī)體質類型為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這與虞曉含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也與中醫(yī)“肥白人多痰濕”“肥人反氣虛”的觀點相印證[4]。兼夾體質方面也以這三種體質組合最為多見,排名前3的兼夾體質還可見氣郁質和陰虛質。朱麗冰等[7]對4726例超重、肥胖人群的研究也有類似結果,由于氣郁不能推動津液運行,津液輸布失常,釀生痰濕;痰濕內(nèi)停,又會阻礙氣機,故痰濕質和氣郁質可互為因果。痰濕內(nèi)停,郁而化熱,熱邪又可耗傷津液,故亦可出現(xiàn)陰虛體質傾向。
以性別劃分,超重/肥胖女性陽虛質、陰虛質、血瘀質、氣郁質顯著多于男性,常與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兼夾出現(xiàn)。女性陽虛質多見,與男女陰陽屬性不同有關。男屬陽,多稟陽剛之氣,各臟腑作用和活動能力相對強大;女屬陰,女性具有陰柔之質,基礎代謝能量消耗比男性低[8]。女性陰虛質多見,與女性經(jīng)、孕、胎、產(chǎn)乳等獨特生理機能,腎精、陰血在女性的體內(nèi)極易損耗、缺失有關[9]。女性血瘀質、氣郁質多見,與女子以肝為先天相關,肝主疏泄,調暢氣機,促進氣血運行。血瘀質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被稱為“太陰之人”?!鹅`樞·通天》中指出,太陰之人陰盛陽衰,陰血濁衛(wèi)氣澀,氣血運行不暢而血瘀[10]。肝調暢情志,如果長期情志失調如抑郁不爽等,超過了人體生理調節(jié)能力,會導致臟腑精氣的不足或紊亂,給體質造成不良影響,更年期女性表現(xiàn)會更為明顯。
以年齡劃分,超重/肥胖青少年濕熱質、氣郁質顯著多于老年人,常與氣虛質、痰濕質兼夾出現(xiàn)。青少年階段正是一個人生長發(fā)育迅速成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關鍵時期。可能因學習工作緊張,生活節(jié)奏快,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或長期生活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多食肥甘厚味,導致臟腑失調,痰濕內(nèi)生,易從熱化,濕熱蘊結,故以氣郁質、濕熱質為多[11]。
以地域劃分,北方超重/肥胖人群氣虛質顯著多于南方,常與痰濕質、濕熱質兼夾出現(xiàn)。體質受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北方地區(qū)秋冬季節(jié)氣候寒冷干燥,天地之氣蕭肅閉藏,加之冬季室內(nèi)供暖,溫暖舒適,居民深居簡出,喜臥、臥位時間過長、多睡則傷氣,即“久臥傷氣”[12],表現(xiàn)為氣虛質,且長期居于室內(nèi),晚臥晚起,出現(xiàn)飲食不規(guī)律、挑食等氣虛體質人群的飲食特征[13]。綜上所述,超重/肥胖主要與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3種體質類型單一或兼夾存在密切相關,但不同性別、年齡以及地域的體質分布也有較大差異。此次調查研究明確了超重/肥胖人群的主要體質特點,并分析了性別、年齡、地域等因素對體質類型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超重/肥胖的防治、養(yǎng)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據(jù)和啟示。
參考文獻
[1]王鍵.中醫(y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130.
[2]楊玲玲,倪誠,李英帥,等.王琦治療肥胖經(jīng)驗[J].中醫(yī)雜志,2013,54(21):1811-1813.
[3]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S].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2.
[4]雷靜,吳翠萍,李海,等.健脾養(yǎng)胃膏干預易感冒人群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37(8):1455-1460.
[5]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nèi)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762.
[6]虞曉含,朱燕波,王琦,等.體重指數(shù)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對應分析[J].中醫(yī)雜志,2015,56(2):105-107.
[7]朱麗冰,王濟,李玲孺,等.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醫(yī)兼夾體質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7,35(1):161-165.
[8]唐瑛,閆穎,趙慶.試析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中醫(yī)病情進展分期[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4,20(7):930-931.
[9]成杰輝,顏彥,吳芷興,等.珠海地區(qū)2842例居民中醫(yī)體質分型研究[J].新中醫(yī),2013,45(1):46-49.
[10]邢天野,林賀,尚曉玲,等.血瘀體質與冠心病、婦科疾病的關系研究[J].吉林中醫(yī)藥,2020,40(6):735-737.
[11]宋婧杰,王玥,譚夢,等.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者體質類型及其情志狀態(tài)研究[J].山東中醫(yī)雜志,2017,36(4):283-286.
[12]沈仕.坐欲適時適地[J].上海醫(yī)藥,2009,30(2):75.
[13]葉子怡,李海,譚健成,等.影響氣虛體質的飲食因素調查研究[J].新中醫(yī),2020,52(13):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