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海峰
摘要:通過對“角的認識”教學中“什么是角?”“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guān)?”“怎樣表示平角?”等幾個常見疑難問題的思考,獲得感悟:數(shù)學概念教學要自覺淡化對外在形式、復雜技巧等細枝末節(jié)的關(guān)注,集中精力揭示、把握概念的本質(zhì)。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風景”在對錯之外,理解錯誤有時也叫“暫時性正確”,認識符號中蘊含著數(shù)學意象。
關(guān)鍵詞:數(shù)學概念教學;數(shù)學本質(zhì);角的認識
小學階段研究的平面圖形中,角是最為特殊的一個:不具有封閉性。在判斷角的大小的時候,學生常常會將其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封閉圖形的大小混為一類,產(chǎn)生認知偏差。本文通過對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角的認識”教學中幾個常見疑難問題的思考,談談筆者對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感悟。
一、什么是角?——“風景”在對錯之外
認識角,除了認識它的形狀,還要理解它的內(nèi)涵,這是比較角的大小的基礎(chǔ)。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角的內(nèi)涵,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都會設(shè)計“讓學生指一指物體上的角在哪兒”的活動。比如——
師(課件出示三角尺圖片)這是我們常用的三角尺,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在哪兒嗎?
(一位學生走到屏幕前,用手指指著三角尺的頂端。)
師(輕輕按下手中遙控筆的按鈕,學生手指之處出現(xiàn)一個小圓點,如圖1)你說的是這兒嗎?
(學生點頭。教師微笑,再次按下手中的遙控筆,課件上的三角尺漸漸隱去,只留下一個小圓點。學生一看,慌忙將指在小圓點上的手指收回。)
師同學們,他剛才指的是角嗎?
生不是。他指的是角的頂點。
師那角在哪兒呢?誰再來指一指?
(另一位學生走到屏幕前,沿著三角尺的邊“描”出角的輪廓,軌跡如圖2 中的箭頭所示。)
師她指得對嗎?
(部分學生點頭,大部分學生沒有表示。)
師(同步演示,如圖3)指角時,我們一般從角的頂點出發(fā),先引出一條線,再引出另一條線。
這里,學生“指角”時,指著角的頂端,錯了嗎?課后訪談表明:學生指的實際上不是教師所想的角的頂點,而是“角前端尖尖的那一小部分”。這樣指角指出了角最重要的部分,值得肯定。學生沿著角的邊“一筆畫”描出角的樣子呢?這樣指角清楚、明了地表示出了角的樣子,也值得表揚。教師從頂點出發(fā)引出兩條邊呢?這樣指角表示出了角的兩條邊無限延長的特點,滲透了四年級要學習的“角的邊是射線”的知識,同樣值得提倡。此外,還可以借助手指、鉛筆等,從一條邊出發(fā)旋轉(zhuǎn)到另一條邊,將角的大小具體形象地表達出來;像《幾何原本》那樣將角定義為“兩條線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
在小學階段,表達角的概念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在不同的程度上理解“兩條邊張開的大小”這一角的本質(zhì),都不應是“標準姿勢”。教學時,教師不要過多地關(guān)注學生指角的對錯,而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各種表達的可取之處,在比較和分析中逐步領(lǐng)悟角的本質(zhì)。也就是說,“風景”在對錯之外。
二、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guān)?——錯誤有時也叫“暫時性正確”
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guān),是“角的認識”教學的重難點之一。為了突破重點、分解難點,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都會讓學生操作活動角,從中體會:將兩邊張開,角變大;將兩邊合攏,角變小。但是到了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比較圖4中兩個角的大小時,依舊會有很多學生認為∠2>∠1。他們怎么也想不通:∠2看上去明顯比∠1大,為什么老師卻說它們相等呢?面對學生的困惑,教師一般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角的大小只與角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guān),而與邊的長短無關(guān)。
這里,“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guān)”實際上存在著科學性錯誤: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怎么會有長短呢?但是,很多教師還是堅持用這句話來幫助學生理解角的大小。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找不到更能如此直接、有力地糾正學生親眼所見的“∠2>∠1”這個錯覺的方法。
對此,筆者的觀點是:這個世界上,不是非對即錯,還有一種所謂的錯誤也叫“暫時性正確”。二年級學生沒有學過射線,在他們的眼里,角的邊僅僅是直直的線段。和他們強調(diào)角的邊無限長,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疇。對他們而言,“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guān)”這句話可以視為“暫時性正確”。
對于“暫時性正確”,很多人一下子不容易接受。其實,這樣的例子在小學階段還有很多。如:()+7<10,()里可以填。二年級學生在橫線上填“2、1、0”,顯然沒有填全,還可以填小數(shù)、負數(shù)等;但已經(jīng)是他們能得到的所有結(jié)果了,不僅正確,甚至還要加“☆”。
當然,“退”是為了更好地“進”。不要求二年級學生理解“角的邊是射線”,目的是讓他們集中精力理解“兩條邊張開的大小”這一角的本質(zhì)。等到四年級學生學習了射線,教師應該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角的兩條邊雖然有的畫得長,有的畫得短,但是它們的相對位置(張開的大?。┛赡苁且粯拥?。我們將兩條邊的相對位置(張開的大小)一樣的角稱為同類角。同類角長短不一的邊可以用射線來抽象概括,最終用同一個圖形來表示。
三、怎樣表示平角?——符號中蘊含著數(shù)學意象
小學階段認識圖形,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是能夠識圖、畫圖。因此,學生認識了角這一圖形后,不少教師都會組織學生進行辨析。比如——
(教師出示練習:圖5中的圖形表示的是角嗎?學生解決時,對第二個圖形是不是表示角,頗有爭議。)
師第二個圖形表示角嗎?
生不是角。
生是一個特殊的角。
師意見不一致了。我們講道理,以理服人。
生直線上有一個小圓點,這個小圓點是角的頂點,因此,第二個圖形表示一個平角。
生我認為第二個圖形表示的就是直線,因為直線是由無數(shù)個點組成的,那個小圓點原來就在直線上。
生我覺得第二個圖形表示的是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有一個公共的端點,而且它們在一條直線上。
……
在直線上點一個小圓點是否表示平角?貌似無聊的爭論卻蘊藏著基本的數(shù)學道理:數(shù)學是借助符號來表達數(shù)量關(guān)系和空間形式的,每一個符號中都蘊含著一種數(shù)學意象。例如:用直直的線表示兩端無限延伸的直線;在直直的線一端點上小圓點,表示這條線從小圓點處出發(fā),向遠處延伸,也就是射線;在直直的線另一端也點上小圓點,表示這條線到此為止,不可以再延長了,也就是線段。因此,在直直的線中間點上小圓點,這個小圓點不是裝飾,它表達的含義是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如圖6所示)。
既然在直線上點一個小圓點不表示平角,那么,怎樣表示平角呢?這個問題需要回到角的本質(zhì)來回答。角的本質(zhì)是“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我們可以借助小圓弧這一符號,形象、清楚地表示“角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因此,平角的表示如圖7所示。
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基于活動角的操作,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角“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得出用小圓弧這一數(shù)學符號來抽象表示。
綜上可見,“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幾個疑難問題的解決其實都指向角的本質(zhì)。李邦河院士告誡我們:數(shù)學“玩”的不是技巧,而是概念。數(shù)學概念教學要自覺淡化對外在形式、復雜技巧等細枝末節(jié)的關(guān)注,集中精力揭示、把握概念的本質(zhì)。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風景”在對錯之外,理解錯誤有時是“暫時性正確”,認識符號中蘊含著數(shù)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