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鵬
【摘要】文章以初中體育課程為出發(fā)點,以籃球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如何利用趣味化手段構(gòu)建初中體育籃球教學新模式展開了分析,介紹了一些趣味化教學方法,包括多媒體引領教學、設計游戲化互動、組織多樣化活動以及構(gòu)建標準化競賽等,以期能夠為廣大初中體育教師組織籃球教學帶來新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籃球教學;趣味化實踐;策略研究
一、引言
籃球作為一種男女老少皆宜的運動,有助于培養(yǎng)運動者的肢體協(xié)調(diào)、身體平衡能力以及基礎的運動能力,有著強身健體的積極作用。尤其對于學生來說,以團隊形式參與籃球運動,能夠有效提升其團隊責任意識和運動素養(yǎng)。近些年來,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初中體育課程越來越受重視,籃球逐漸成為初中體育的重要內(nèi)容,采取何種手段構(gòu)建全新的籃球教學模式成為諸多初中體育教師共同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思考,趣味化教學走進師生視野。
二、初中體育籃球教學現(xiàn)存不足與原因分析
在研究如何落實初中體育籃球趣味化教學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件事情——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學、學習矛盾,不僅影響了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而且限制了趣味化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初中體育籃球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一)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矛盾
首先是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沖突。現(xiàn)階段仍舊有一些教師將關注點放在理論教學方面,只講解關于“如何打籃球”的理論知識,并未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運動機會和練習時間。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學習的是理論性的籃球知識較為刻板,難以真正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因此,構(gòu)建趣味化教學模式,應先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間的矛盾。
(二)傳統(tǒng)理念與趣味模式的矛盾
其次就是傳統(tǒng)理念與趣味模式之間的矛盾沖突。大多數(shù)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思維是較為傳統(tǒng)的,他們認為課堂就應該有課堂的樣子,是嚴肅的,而不是充滿歡聲笑語、玩玩鬧鬧的。這種刻板思想和對趣味模式的錯誤認識,限制了教師在構(gòu)建趣味籃球課堂時的行為和選擇,也就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趣味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轉(zhuǎn)換思想,加強對趣味手段的靈活選擇和創(chuàng)新運用。
三、初中體育籃球趣味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策略
(一)多媒體引領,增添理論學習的趣味
構(gòu)建趣味化初中籃球教學模式,離不開有效理論教學的支持。學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籃球運動理論,才能更好地參與實踐并提升自我。傳統(tǒng)的刻板化理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球?qū)W習積極性,對上述目標的實現(xiàn)大為不利[1]。因此,教師需要尋找能夠為理論教學增添樂趣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知識、直觀呈現(xiàn)信息的功能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在講解“投籃”理論運動技巧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先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器播放標準的投籃視頻,通過視頻中的運動展示基本的“投籃”動作:手指自然分開,掌心空出且不觸球,手指觸球托球的后下部,手腕后屈成90°,讓球的重心落在中指和食指之間等。讓學生對視頻進行觀察和分析,并鼓勵他們在觀察后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發(fā)現(xiàn)的動作技巧。教師在播放視頻的同時,可以播放一些與之相對應的動感音樂,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課堂中。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不再是機械地聽教師說“應該怎樣做”,而是主動發(fā)現(xiàn)“投籃”動作要領并積極將其表達出來,還可以自由地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是如何理解“投籃”動作的,整體學習氛圍更加輕松,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好。在講解運動規(guī)則時,教師也可以采取該方法,播放籃球賽事中的違規(guī)視頻片段,鼓勵他們對“裁判為什么會這樣判定?運動員哪里違規(guī)了?”展開思考和表達。如此,趣味呈現(xiàn)規(guī)則知識,能夠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規(guī)則,從而在實踐中學會遵守規(guī)則。
(二)游戲化互動,增強學生練習的趣味性
初中體育籃球教學的第二步,就是帶領學生圍繞“如何運動”進行互動[2]。通過互動和簡單的、小幅度的動作練習,學生能夠加強對籃球運動理論的理解,鋪墊良好的獨立實踐基礎。因此,教師需要構(gòu)建趣味化的互動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運用游戲化手段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在講解“運球”的動作技巧之后,教師就可以設計游戲化互動內(nèi)容。教師先向?qū)W生發(fā)布“準備”“運球,動”“?!钡瓤诹?,讓學生想象自己手中拿著籃球,面前是其他對手,跟隨口令做出運球的基本動作。在學生通過該“模擬互動”理解動作要領,明確“眼睛平視前方,在運球時應保持中心穩(wěn)且低”的基本操作之后,設計難度更大、趣味性更強的游戲互動活動。如設計“S”型彎道,并在彎道中設計多種障礙,為學生布置“安全運球過彎道”的任務,要求學生在彎道運球避開障礙。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障礙”,進入彎道干擾他們,比如做出虛假的“搶球”動作,讓學生躲開自己。在教師有意識地干擾互動中,學生不斷加強對籃球的控制,運球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教師的干擾互動影響下,學生在發(fā)現(xiàn)教師之后就及時做出躲避反應,迅速改變運球的方向,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高變向運球能力,提高在真正的競賽場上應付對手的能力。再者,在訓練學生“胯下運球”“背后運球”“交叉運球”等能力時,教師可采取游戲互動的方法,先讓學生自行練習相關動作,再走到他們面前做出同樣的動作,一邊做動作一邊干擾學生,使學生在自己的影響下產(chǎn)生不服輸?shù)那榫w,利用這種反向互動促進學生自主練習能力的提升。
(三)多樣化活動,實現(xiàn)趣味籃球訓練
如果說上述游戲化互動比較強調(diào)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那么多樣化活動無疑更強調(diào)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角度出發(fā),設計適合學生且符合籃球教學基本要求的多樣化活動。面對多樣、豐富的活動內(nèi)容,本就希望在體育運動中放松身心的學生自然會更積極地參與籃球活動,同時在多樣化活動的支持下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和運動興趣[3]。
例如,在講解“傳球”的動作技巧之后,教師就可以圍繞“傳球”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如“聽音傳球”,讓學生自由選擇站位,以“雙腿自然分開”的姿勢站好。準備一個裝滿沙子的礦泉水瓶,教師站在中間處發(fā)球,緊接著搖動瓶子制造聲音。在教師制造聲音的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傳球?qū)ο?,并按照“雙手放于胸前,手腕后屈,眼睛平視前方”的標準姿勢進行傳球。一旦教師搖動瓶子的聲音停止,手中持有籃球的學生就要表演節(jié)目。同時,在傳球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的同學也要表演節(jié)目或接受其他懲罰。如此,技巧訓練充滿了游戲的樂趣,學生更愿意參與,也更容易在趣味參與中通過不斷“傳球”和“接球”加強對傳球力度、接球方式的感知,提升自己與他人在“傳球”“接球”方面的配合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跑步傳球”的訓練活動。模仿“接力跑”的形式,先讓學生圍繞操場跑道四散站開。以教師站位為起點,以哨聲為號令,學生在聽到哨聲后慢速跑步,教師將籃球傳給一名學生,引導他一邊向前跑一邊將球傳給其他同學,直至籃球再傳回該名學生手里,活動結(jié)束。在這樣的“動態(tài)傳球”活動中,學生的傳球難度更大,樂趣更多,參與熱情更高,收獲也更豐富。
(四)競賽與合作,落實趣味能力培養(yǎng)
最后,在初中體育籃球教學中構(gòu)建趣味教學模式,還可以適當組織籃球競賽,為課堂實踐增添樂趣,讓學生產(chǎn)生更積極的參與情緒[4]。
例如,在基本的籃球運動技巧講解完畢且學生已然熟悉運動方法后,教師可以設計“對抗訓練”環(huán)節(jié)。考慮到標準化競賽中的男籃和女籃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可以將男生、女生各分兩隊,引導學生先觀看標準賽事運動的視頻,以視頻中的激烈對抗激發(fā)學生的比賽欲望。緊接著,組織比賽,讓學生運用之前學習過的運動技巧和規(guī)則參與比賽,并按照國際賽事的計分標準為隊伍計分,評選輸贏。之后,當女生隊伍出現(xiàn)能力突出者時,可以嘗試創(chuàng)新設計競賽,將表現(xiàn)突出的女生組織為一隊,與男生對抗。這樣一來,每個隊伍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都會積極展示自身的運動能力,加強對籃球運動技巧的運用,從而在極大程度上提升自身運動水平。同時,其他觀賽的同學也能受到影響,產(chǎn)生更積極的運動意識,不斷進行自主練習并提升自我。
此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在競賽中融入合作理念,改變競賽的設計方法,促進學生合作參與籃球運動,并在合作中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例如在教學完“防守”的基本站姿和方法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向他們布置“防守”任務,要求他們自行選擇防守位置,教師則扮演“進攻”角色,向?qū)W生防守的籃筐做出投籃進攻。此時,學生就需要合作防守,在“對抗教師”的過程中感受合作運動的樂趣,提高防守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不斷變換進攻方向為活動增加趣味,刺激學生積極參與,同時觀察學生的防守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學生做出調(diào)整。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籃球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素養(yǎng),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大有裨益。教師在籃球教學中采取多種手段構(gòu)建趣味化教學模式,借助全新趣味模式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感受到更多樂趣,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運動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初中體育教師在組織籃球教學活動時應積極構(gòu)建科學合理的趣味化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許欣慰,俞承寬.初中籃球教學開展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11):118-119.
孫紅玲.初中體育籃球趣味化教學的實施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26):179-180,183.
孫?;?芻議初中體育籃球教學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25):179-180,183.
鄧洪武.新時期籃球體育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