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奇
摘要:“十四五”時期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立足于新的發(fā)展階段,探索資助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文章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下的資助育人實踐活動進行探析,以立德樹人下資助育人的思想引領舉措、實現途徑、心理健康建設、第二課堂等四個方面,進一步探討新征程下的資助育人、立德樹人功能。
關鍵詞:“十四五”;高校;立德樹人;資助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196-002
“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也是全面開啟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機遇時期?!笆奈濉逼陂g,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調整的“大變革”之中。高等教育在本世紀變革中的戰(zhàn)略地位應該更加突出。
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就社會影響而言,學院遵循“獨立之人格,仁愛之精神”的校訓精神,以“辦有良心的教育,育有作為的學生,建有品質的學校”為宗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思想,扎扎實實落實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針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幫扶工作,積極探索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工作新形式,重點強調資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從“經濟幫扶”轉向“心理與綜合能力提升幫扶”,在形成資助育人體系的同時也取得了一定實效。
一、立德樹人下資助育人的思想引領舉措
“十四五”時期,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思想政治學科為依托,以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為目標,推動“三全育人”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以建黨100周年開展學習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理想中國.湖外青年”系列活動、五四系列活動、舉辦首屆湖外學生道德楷模頒獎典禮、學生黨員教育培訓活動、深入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講中國故事,聽湖外聲音等,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設立貧困家庭學生勵志成長綠色通道,它對培養(yǎng)貧困家庭學生的自強不息意識和感恩意識,努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完整的人格,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特別設立“理想中國湖外青年”“道德楷?!薄拔逅谋碚谩焙鈩钪局堑仍u選活動、國獎學子經驗交流分享會、湖外杰出青年評選活動、利用開展“先進事跡報告會”“主題宣傳展覽”“互聯(lián)網媒介宣傳”等方式,希望優(yōu)秀的勵志青年以靈魂人物的姿態(tài)和身份,團結和帶領廣大湖外學子樹立遠大理想,追求高遠目標,砥礪意志品質,錘煉素質才能,以我之才報效祖國,以我之力服務社會,以我之心造福人民。
二、立德樹人下資助育人的實現途徑
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統(tǒng)籌“獎、貸、助、勤、補、減、免”等項目,在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基礎上形成的資助方案,建立了一系列服務于貧困大學生的具體措施。
1.建立貧困生數據庫
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為了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最需要的貧困家庭學生手中,讓每個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學工處資助部門牽頭,各院系資助干事協(xié)助各輔導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貧困生數據庫。
通過輔導員建立的貧困生數據庫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每一位貧困家庭學生從大一到畢業(yè)時的生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一個動態(tài)情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系統(tǒng)化的數據庫,制訂學生在校成長計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大一幫助學生適應從“0到1”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密切關注學生情況,適時地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做出指導,夯實學業(yè)基礎。大二通過勤工助學和主題教育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感恩等意識,鼓勵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參與出外交流,開闊視野,提升綜合能力。大三為經濟條件困難學生提供實習平臺,結合就業(yè)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yè)指導,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幫助他們輕松愉快地就業(yè)。
2.建立貧困生兼職平臺
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兼職已成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這不僅能夠讓大學生積累社會實踐經驗作為將來進入社會的墊腳石,還能使在校大學生開闊新視野,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前進,激發(fā)出自身更多的未知潛力。在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大學生的兼職主要包括在校內勤工儉學、校園代理、英語家教、派發(fā)傳單、產品促銷員、業(yè)務員以及餐飲服務員等服務性工作。時間上,大部分的同學都會選擇在周末從事兼職工作,大學課程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周末的休息時間大家可以自由發(fā)揮。也有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節(jié)假日參與兼職,比如在五一、十一等進行兼職。還有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寒、暑假外出打工,利用長時間的假期來賺取生活費,為家庭減輕一些經濟負擔。
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資助中心聯(lián)合學院創(chuàng)業(yè)孵化中心建立貧困生兼職平臺,整合各方資源,搭建校內、校地、校企聯(lián)動育人機制,在免費提供兼職信息的同時,規(guī)范了兼職平臺中的不足,更大力度地保護貧困家庭學生的切身利益,同時也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三、立德樹人下資助育人的心理健康建設
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學生群體多數是00后一代,成長于我國移動網絡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早期接觸互聯(lián)網,在網絡雙刃劍的作用下,有不少比他們的前輩更加我行我素。由于家庭經濟環(huán)境的差異,貧困家庭學生的心理多多少少存在自卑感,在班集體中存在感較弱、不善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資助工作作為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幫助貧困家庭學生經濟上擺脫貧困的同時,還需要全方位地實現心理健康方面擺脫貧困。
1.創(chuàng)專業(yè)團隊,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于高校中資助工作的全過程,同時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引進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以及一些具有豐富臨床咨詢經驗的心理咨詢師,以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仁愛樓設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中心,打造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團隊,通過專業(yè)隊伍、輔導員隊伍、朋輩隊伍,要加強貧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措施,通過貧困學生數據庫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專業(yè)學科和日?;顒?,引導貧困家庭學生樹立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觀念,幫助他們擺脫許多貧困造成的不良心理。
2.辦主題沙龍,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沙龍是解決貧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開展心理主題沙龍活動,需要心理咨詢中心精心準備和策劃,明確參加心理沙龍活動的人員和主題。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以“書”之情行感恩感悟,書寫家書、感恩宣言、致父母的一封信等一系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激發(fā)貧困家庭學生的感恩之情,表現感恩之情。以“信”之名送給自己,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學習目標、樹立長遠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完美人格,激發(fā)改變自身命運的強烈愿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fā)進取,爭取早日成才。進行“心理陽光進宿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宿舍是學生、生活的地方,是學生學習、生活、心理活動最真實展現的場地。為了營造溫馨、舒適、和諧寢室,開展“湖外好寢室”的活動方案,并要求心理老師和輔導員深入學生寢室,通過在不同學院進行的宿舍團輔活動,及時掌握貧困家庭學生思想動態(tài)、心理健康動態(tài),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工作。
四、立德樹人下資助育人的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陣地,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結合第二課堂,開展貧困生教育工作,加強資助教育工作的實踐性、指導性和趣味性。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結合外語教育、外貿商務物流、電子信息服務、藝術教育、市場營銷等專業(yè)特色,開展有滋有味的第二課堂活動,達到資助與育人雙贏的目的。
1.開展主題教育
主題黨日和主題團日活動是大學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重要活動,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爭做時代先鋒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它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將資助育人的理念與黨、團組織建設相融合,糾正貧困家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強化黨的理論知識,以“湖外習研會”為平臺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并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愛國意識。
2.建立助學社團
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通過建立相應的助學社團,給予貧困家庭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加多方位、精準化的發(fā)展平臺,助學社團以學生為主體,學校資助部門主要責任人,各院資助干事?lián)沃笇Ю蠋煟愿卸飨嘀?、回報社會為目標,積極開展社會、校園公益活動,給學生提供平臺與機會,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團理念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以“健康快樂成長”為主題的服務,發(fā)揮學生朋輩互助的作用,提升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與奉獻精神,實現從“受助”“自助”“助他”的育人體系。
3.舉辦志愿活動
參加志愿者活動、塑造和深化我校學子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康的心理與堅強的意志。具體通過參與丁字鎮(zhèn)社區(qū)勞動、幫助望城區(qū)中山村敬老院老人、關愛長沙孤兒院兒童等方式奉獻自己的愛心;號召貧困生到長沙市藍山迪諾幼兒園參與“三下鄉(xiāng)”暑期實踐活動;組織在校師生做好資助相關政策的宣傳工作,貧困家庭學生利用微信朋友圈積極轉發(fā)宣傳資助政策,假期幫助家鄉(xiāng)貧困學子答疑解惑,幫助資助政策下鄉(xiāng)、下基層,緩解每一個貧困學子的學習困難。我校貧困生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開拓知識視野,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豐富學生們生活體驗;形成團隊意識,從而在無私奉獻中進一步獲得靈魂的精髓和精神的升華。
4.開展主題活動
新生迎新晚會、寢室文化藝術節(jié)、校園辯論賽、紅色瀟湘故事大賽、校園好聲音、運動會、“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湖外”外語風采大賽、“湖外”外語口語大賽、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等有影響力的活動,給貧困家庭學生提供了輕松愉快的育人“自助餐廳”,貧困學子們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參加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在資助育人工作中,通過一體化的資助育人方法,在完成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的同時達到了育人的目的,激勵了貧困家庭學生奮發(fā)自強、立志成才、感恩奉獻,自覺把學習與發(fā)展,服務社會、報效國家實踐統(tǒng)一起來用行動回報祖國和社會。
參考文獻:
[1]何海萍.心理沙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4(41):62
[2]李健慧,趙華磊,晁素娜.基于第二課堂開展資助育人的實踐探索[J]才智,2018(09):71.
[3]張一弛.高校立德樹人任務下精準資助育人路徑探析——以湖南文理學院為例[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20,11(01):99-102
[4]廖楊麗.民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6
[5]張姝美.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 2018(24):4-6
[6]沈茜.藥害事件頻發(fā)背景下醫(yī)藥從業(yè)人員社會責任教育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5(46):208-209
[7]陳寧.加大推進內涵式發(fā)展的力度努力提升本科教學工作的質量[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2):1-6
[8]楊雪梅.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08(22): 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