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珺
摘要:網絡教學是促進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網絡教學能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深度學習。
關鍵詞:生物教;學網絡教學;深度學習;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005-002
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宣布春季學期延期開學。2月28日,教育部要求“全國大中小學、幼兒園等開學時間原則上繼續(xù)推遲”。為了應對延期開學,教育部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巴Un不停學”的通知直接引爆了網絡教學的熱潮,全國各地數以億計的師生涌入互聯網課堂。身為其中一員,我成為高中生物教學的網絡主播,開始了高中生物網絡教學的實踐,進行了依托網絡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培養(yǎng)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積極嘗試。
在網絡教學中,我們設置了“新冠肺炎”專題學習,進行了“微生物的實驗培養(yǎng)”翻轉課堂等網絡教學實踐。以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應用網絡資源的泛在學習,增強了學生對資料的搜集、辨別加工的能力,引導他們深度理解生物學知識,增強探究意識,提高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維;通過小組成員深度地交流討論,提高溝通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小組課上的分享、答辯討論,促進學生現有生物學習認知結構的健全與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地促進其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深度理解概念知識的基礎上構建認知,批判性地學習新知,重構認知結構,并能夠有效地將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網絡教學是促進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它不僅能幫助學習者理解知識,更能將彼此分離的學習者組成一個虛擬的學習共同體,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獲得“現實”的體驗,提升學習者的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習效果。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深刻理解概念知識的學習。傳統的線下生物課堂教學,大多是教師為教學主體,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主要以完成教學任務和課時任務為主進行授課,向學生灌輸和講授大量的生物理論知識,學生通過課堂聽講和課后習題訓練,對老師講授的知識進行理解。網絡教學,學生學習不再受限于課本和課堂,基于網絡教學資源的生物學習平臺,使學生擁有更多獲取生物學知識的渠道和機會。教師在進行網絡教學設計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利用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提高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知識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對生物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形成生物觀念。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形成生物思維,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深度學習。
突如其來的疫情,一種未知的病毒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自然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它的高度關注。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密切聯系了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免疫;選修三的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和動物細胞工程;選修一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應用等課本知識,契合了我正在進行的高二生物教學。在網絡教學中,我設置了“新冠肺炎專題播報”,學生們自愿合作分組:一組,新冠疫情數據實況及分析;二組,專家觀點早知道;三組,新冠病毒那些事;四組,新冠和你我他。課余,學生小組積極收集本小組新冠肺炎專題的相關內容,對網絡上的資源進行查找、整理和分析;在生物課上,學生小組及時播報有關的最新消息,發(fā)表本小組的討論觀點。
在選修三的動物細胞工程“動物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這節(jié)課,我課前安排學習小組通過網絡查找“新冠肺炎治療方法”的專題信息,并在網課教學平臺——QQ學習群中,以PPT形式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第一小組介紹了新冠疫苗——解決新冠肺炎的根本:國內眾多科研機構運用滅活疫苗、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術路徑投入到了疫苗研發(fā),并在其中部分技術路徑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第二組介紹了Remdesivir(瑞德西韋)——最有希望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它被整合到新生的病毒RNA中并阻止RNA合成,進而阻止病毒進一步復制;第三小組介紹了“康復者血漿治療”——對重癥、危重癥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利用康復者血漿中一定濃度的病毒特異性抗體來降低患者體內病毒含量,從而達到治療預期;第四小組介紹了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瞄準新冠病毒的生物導彈;其他小組介紹了“中醫(yī)療法”阻止SARS-CoV-2進入細胞、抑制過度免疫反應等其他治療方法。這樣,由血漿中的特異性抗體,到生物導彈中的單克隆抗體,我成功導入關于動物細胞融合和單克隆抗體的教學,學生表達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中,請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單克隆抗體的生物學知識,自己設計“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從深刻理解生物學知識到應用理解的生物學知識,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新冠肺炎治療方法”。
由此可見,學生應用網絡資源的泛在學習,極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資料的搜集、辨別加工的能力,引導他們深度理解知識,增強探究意識,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維;其次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篩選信息、討論并生成本小組的專題播報。深度的交流討論,提高了學生溝通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最后,選定本小組代表在課上分享給全班同學,小組成員在線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展開激烈討論,實現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遷移和理解,促進學生現有生物學習認知結構的健全與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地促進其深度學習。
網絡教學,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微課、翻轉課堂、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
網絡教學期間,我嘗試了“微生物的實驗培養(yǎng)”翻轉課堂。
1.課前自主學習
課前,為學生準備“高壓蒸汽滅菌鍋使用”“制備固體培養(yǎng)基”“平板劃線法”“稀釋涂布平板法”教學視頻和“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學案,通過班級QQ群發(fā)布。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短小精悍,將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其次,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不僅如此,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復習和鞏固。
學生通過下載并觀看教學視頻,對視頻內容自主學習內化,自學教科書中相關知識內容,理解知識要點,自主完成學案,并可以通過與老師或同學交流,解決疑惑。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地調整學習進度,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完成后,學生整理出自主學習中依然存在的疑問,由課代表收集,提交匯總給我,以便我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的課堂教學活動。
2.課堂教學過程
針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問題的難度,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法突破。例如“倒平板演示操作”“平板劃線演示操作”“稀釋涂布平板演示操作”,借助于屏幕助手(屏幕畫筆(Pointofix)v1.7.2綠色中文版),可用畫筆直接進行板書演繹,在屏幕上給學生分享操作步驟,配合書寫時進行講解的畫外音,細致講解每一步操作的注意點、作用,進行難點分析,確保教學信息清晰明確;有的問題,提供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層層推進,促進學生理解。如“培養(yǎng)基的種類和成分”:①實驗室最常用的培養(yǎng)基是什么?②瓊脂在培養(yǎng)基中主要起什么作用?③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與其培養(yǎng)基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一定相同嗎?④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按物理狀態(tài)、化學成分、用途等分類依據分別應屬于何種培養(yǎng)基?⑤硝化細菌的氮源、固氮生物的氮源、自養(yǎng)生物的碳源、異養(yǎng)生物的碳源分別是什么?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得出問題結論,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
3.課后鞏固提升
我采用了“問卷星在線考試系統”,復習檢測方便快捷高效。QQ安全登錄—創(chuàng)設問卷—發(fā)布給學生—系統自動批改—導出在線考試數據,“問卷星”系統會提供實時、詳細的考試數據反饋和統計報表,方便學生自己和教師明確學生在本節(jié)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深度理解和內化概念知識,重構認知結構,將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深度學習。
短短幾個月的網絡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與信心,而且對學生信息收集能力和自我學習意識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總體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切實可行性,是增強學生生物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增強探究意識,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渠道。與此同時,網絡教學也顯現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1.對學生自主性要求較高:網絡教學,師生和生生是物理上分離,虛擬中聯系的狀態(tài),所以,傳統課堂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和監(jiān)督作用無法得到發(fā)揮,學習群體的競爭也相對削弱了很多。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豐富多元的信息,學生可以自由地學習與探究,但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與學習能力。自主性較強的孩子能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的同時有效地控制自我,但自主性較弱的孩子則會不知所措,迷失在網絡信息資源的汪洋大海里找不到方向和目標。
2.虛擬性:缺乏面對面學習的現場感是網絡教學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這種“虛擬”的教師、學生、環(huán)境給學習者不同的體驗,如何給學生營造一種虛擬現實的“真”環(huán)境,保證學習成果和學習體驗,老師們各出奇招。有的要求學生們課上全員戴耳麥,隨時準備回答問題;有的要求每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必須在網課平臺上參與討論,發(fā)表觀點,課代表進行統計,納入學生的綜合評價;有的開展線上辯論賽,鼓勵每個孩子展示自我;有的鼓勵生生合作,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有的進行學生“錯題接龍”,回答問題“擊鼓傳花”,營造了虛擬課堂中真實熱烈的學習氛圍。
3.交互性:網路教學是一種包含教師與學生經驗共享的過程,沒有充分的交流討論,就缺乏了教師與學生間的交往,學習就是孤獨的,從而很難對知識進行深度的理解與學習。在教學中,教師無法看到學生聽課狀態(tài),學生的反饋很難與傳統課堂相比,學習環(huán)境中塑造的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機交互就尤為重要。網絡教學要以互動為基礎,構建一個和諧融洽學習氛圍。但是互相交流和互相學習,很難掌握教學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交互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和控制,以確保在給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董鶴.試論生物課堂教學中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路徑[J]化工管理,2019(12):18-19
[2]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3]汪曉聲.基于“深度學習”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策略[J]高考,2020(03上旬):26
[4]翟純.基于數據深度應用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J]教育導刊,2016(12上半月):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