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
【摘要】“讀寫融合”是具有傳統(tǒng)意義,又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話題。入選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教師可以憑借課文的例子,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的原理,讓學生在讀中悟,發(fā)現(xiàn)表達的精妙,在寫中化,習得寫作方法,將閱讀要素轉化為寫作要素。文章著眼于統(tǒng)編版教材中讀寫融合點的選擇和轉化,巧用文本中的讀寫融合點,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
【關鍵詞】統(tǒng)編版教材;讀寫融合點;選擇轉化
統(tǒng)編版教材所收錄的文章篇篇都是經(jīng)典,對于學生的“吸收”和“傾吐”起著示范和引領作用?!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閱讀”部分第四條也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边@里指出了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本的表達順序和基本的表達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最實用的課本資源大多不能綜合利用,造成了閱讀歸閱讀,寫作歸寫作的脫離現(xiàn)象,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那么讀寫融合教學點該如何選擇和轉化呢?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提出幾方面的思考,以期拋磚引玉。
一、點在語文要素的落實之處
“統(tǒng)編教材內(nèi)容系統(tǒng)化,能力體系、方法習慣培養(yǎng)是顯性的,知識系統(tǒng)是隱性的?!闭_解讀隱藏的知識系統(tǒng),再合理層級化到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是落實語文要素的基礎。讀寫融合教學解讀時需要做到以下“兩讀”。
一讀,讀單元導語,找準要素點。以《四季之美》為例,這是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三條導語分別是“四時景物皆成趣”“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涵蓋了“單元主題”“閱讀要素”“表達要素”三部分,且將閱讀與表達融為一體。課堂教學的讀寫融合設計要緊緊圍繞單元語文要素設計學習活動,才能真正將每一課的閱讀要素轉化為寫作要素。
二讀,讀課后練習,串聯(lián)要素線。有了單元整體架構,該怎樣在每篇課文中落實呢?課后練習就是最好的指示牌?!端募局馈氛n后的要求是“反復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讀下面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動態(tài)描寫”“仿照課文,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致”,從體會四季獨特之美的獨特表達,到聚焦這條“線”上的動態(tài)描寫開展學習,再嘗試運用,就是重其所重。
二、點在語言形式的獨特之處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語構形式,哪些才是合適的、有益于學生讀寫能力提高的讀寫融合點呢?除了以語文要素為依準,還要考慮不同學段的特點。低段要考慮的是要根據(jù)文本所表達的詞語,以句子范式或話題切入,激發(fā)學生寫自己想寫的話提高寫話的興趣。中高段要考慮的則是從文本中習得句群構造的方式、表達的順序和謀篇布局的方法。
1. 詞句仿說。低年段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學用詞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優(yōu)美的詞句當作學生模仿的范例,進行遷移并加以運用。如《找春天》(統(tǒng)編版二下第2課)一文中有這樣的表達:“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文中“一朵兩朵”“點點嫩芽”“叮叮咚咚”這樣表示數(shù)量、聲音的詞讀來朗朗上口,這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和運用的好素材。我們可以就此提供短語的訓練:滿天的野花( ),聲聲春雷( )。讓學生觀察圖片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還可以提供進階讀寫融合的句式訓練點“__________ ,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吧?”學生習得課文中特殊的句式表達。
2. 句群仿寫?!肚锾斓挠辍罚ńy(tǒng)編版三上第6課)這篇文章中的“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是個很好的比喻句群訓練點,教師在課前可以捕捉身邊具有秋天特定色彩的花草樹木,在學生朗讀品味語句時,展示出來,讓學生學習文章的寫法,先模仿著說一說,再照樣子寫一寫,找準讀寫的最佳的時機。
3. 句段仿構?!陡火埖奈魃橙簫u》(統(tǒng)編版三上第18課)第5自然段和《美麗的小興安嶺》(統(tǒng)編版三上冊第20課)2-5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段落的中心句,段落結構明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構段方式,圍繞中心句作具體描寫的構段練習,對學生的讀寫融合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 習得表達的順序和謀篇布局。高年段要把讀寫融合的重點放在體悟表達方法的綜合運用上,重視動靜結合、過渡照應、情景交融等表達策略的習得,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課文“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挖掘好文本中的讀寫融合點能有效地使學生從文本中借鑒到謀篇布局的框架與方法,課堂邁向讀寫共生。以《手指》(統(tǒng)編版五下22課)教學大拇指片段為例。
師:同學們快速地數(shù)一數(shù)看,這里寫到大拇指做了幾件事情?
生:六件事。
師:同樣是這一段話,還有哪些地方也讓你感覺到大拇指很能吃苦?
生:我覺得是水要噴出來,叫它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它拼命按住。
師:你注意到了這里的幾個動詞。它做這么多事情你感覺到什么?
生:大拇指吃苦耐勞。
師:你還注意到了什么?
生1:它把事情都做到極致的好,從死力、拼命、用勁可以看出。
師:他發(fā)現(xiàn)了這里有三個表示力氣特別大的詞,讀
讀看。
生2:大拇指就是別人讓他做什么他就做,這里有一個詞“叫他”。
師: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叫他”?
生3:六個“叫他”,大拇指比其他的四指都要努力,都要辛苦。
師:看來這位同學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反復出現(xiàn)的詞,其實作者寫這么多的事情,就想告訴咱們一句話,任何要吃苦的事,都要叫他。(讀)
師:明明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可是作者為什么卻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地羅列這么多內(nèi)容?
生1:更直觀地說明大拇指到底做了哪些辛苦的事。
生2:作者用舉例子的方法,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到大拇指吃苦耐勞,表現(xiàn)出作者對大拇指的喜愛。
師總結:這樣的例子舉得越是精細,你就越感覺到,越辛苦越吃苦耐勞的,給我們的體會越深刻。這是作者匠心獨運的地方,這樣的寫法叫作刻意精細。這是作者有意而為之的,大家合作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豐子愷文章的語言特別風趣,文章中的六個“叫他”便令人感到一種迫切,文章通過對比其他四指的表現(xiàn),用排比呈現(xiàn)出語言節(jié)奏感,以及通過動詞精確使用營造出場景感,同時通過刻意精細的寫法,大拇指的勞苦形象和不討巧的特點就生動起來。課堂中學習這種布局寫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學著作者這樣風趣幽默的語言來寫一寫五官的姿態(tài)和性格,讓學生將擬人、對比、刻意精細、欲揚先抑的寫法內(nèi)化,真正明白讀什么和怎么讀,寫什么和怎么寫,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統(tǒng)編版教材很細膩地設計了教學的臺階,所以教師在教學前要用豐富的語感、自身過硬的文學素養(yǎng)找準文章語言形式獨特表達之處,設計讀寫融合點。在教學中要將臺階式、珍珠式的方法教給學生,每堂課去實踐“讀寫融合”的價值,才能喚醒學生積累語料的意識,為學生的表達積累語料。
三、點在思想情感的升華之處
“情到深處自然真”,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時要設置“讀寫融合”,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思考與想象,引導學生把內(nèi)心的情感用語言抒發(fā)出來,如此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促進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的落實。這樣的讀寫融合,不僅可以豐富文本內(nèi)容,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以《長相思》(統(tǒng)編版五上21課)教學片斷為例。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納蘭的內(nèi)心深處,“故園無此聲”,納蘭的故園在哪里呀?
生:北京。
師:難道北京沒有風雪嗎?想一想,為什么他說故園無此聲呢?
此時此刻故園的情、故園的人、故園的景都浮現(xiàn)在了納蘭的眼前,是那么美好,他會想到些什么呢?拿出小練筆寫下來。(情境練寫)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交流(配樂)
生1:納蘭會想到他和親朋好友一起飲酒作詩的畫面。
師評價:飲酒作詩好不愜意??!
生2:納蘭會想到花開的時候,他和家人一起賞花的畫面。
師評價:一眼望去都是無比美麗的鮮花,到處都是醉人的芬芳。
生3:納蘭與家人一起聊天,喜氣洋洋的場景。
師總結:同學們,風雪肆虐的征途寒意陣陣,寧靜溫馨的故園充滿著溫暖,這一寒一暖交織在心頭,也難怪作者感嘆—生齊讀:夜深千帳燈。
教師以描摹性語言激活想象,引導學生用文字還原場景,“故園”情景與前面的“行軍”場景形成強烈反差,學生想象著此刻故園的情、故園的人、故園的景,感受到綿綿鄉(xiāng)思濃濃鄉(xiāng)情,如癡如醉,得以把握情感升華的“點”和“度”,進而連點成片,集片成面。
讀寫融合,這是滿足學生“需要”,貼近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對自然的、有效的寫作狀態(tài)。教材可供開發(fā)的資源有很多,教師要立足文本,研讀學生,找到讀寫結合的關鍵點,加以實踐,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閱讀要素向?qū)懽饕氐男苻D化。
【參考文獻】
[1]陳廣東.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點”的建構與實施[J].閱讀,2018(39):4-8.
[2]李雪盈.論小學三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