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班主任是連接、協(xié)調(diào)家校關(guān)系的紐帶,和家長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問題。許多教育理論經(jīng)常強調(diào)老師要讀懂孩子需要什么,可我們面對的是懵懂的孩子,他們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嗎?即使知道,這樣的需要可能大部分來自家庭的影響。在家校關(guān)系有些緊張的今天,班主任其實不僅要讀懂孩子需要什么,更需要讀懂孩子背后的家長需要什么。
【關(guān)鍵詞】家長的需要;溝通氛圍;信任;家校合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自籌課題“兒童公共生活視域下的課堂教學變革研究”(批準號:B-b/2016/02/59)及無錫市基礎(chǔ)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試驗項目“教學即兒童研究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生行動”的研究成果。
最近在卡內(nèi)基的《人性的弱點》里看到這樣一段話:“夏日里,我經(jīng)常去緬因州釣魚消遣。我個人非常喜歡草莓和奶油,不過我奇怪地發(fā)現(xiàn),魚類竟然對這些人間美味不感興趣,只喜歡吃蟲子。所以每次去釣魚的時候,我不會考慮自己想要什么,而是考慮魚想要什么。我不會用草莓和奶油當誘餌,而是把掛著蟲子的魚鉤伸到它們面前搖晃。”乍一聽,這個故事所講的似乎是三歲孩子都懂的常識,可我卻在最近一年才明白。許多教育理論經(jīng)常強調(diào)讓我們讀懂孩子需要什么,可我們面對的是懵懂的孩子,他們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嗎?即使知道,我想這樣的需要大部分來自家庭的影響。在家校關(guān)系有些緊張的今天,班主任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我們不僅要讀懂孩子需要什么,更需要讀懂孩子背后的家長需要什么。
一、誰的顏面里沒有自尊
那是發(fā)生在上學期的一件事。孩子們在自修,我在批改練習冊,批改到一對同桌的作業(yè)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錯誤幾乎一模一樣,聯(lián)想到前幾天英語老師的告狀,我隱隱覺得這兩個孩子的作業(yè)習慣有問題。我當時就把兩個孩子叫到講臺前,攤開他們的練習冊,讓兩個孩子自己審視這兩份作業(yè),作業(yè)中已經(jīng)用紅筆圈畫出了相似之處。我輕聲問他們:“看出作業(yè)中的不妥之處了嗎?”兩個孩子把頭壓得低低的。我知道這種時候如果我糾結(jié)于找到事情的真相,肯定會花費許多的精力,而且未必有效果,所以我決定點到為止,沒有過多的說教,只是讓他們把自己的練習冊拿下去,好好反思。這件事我自我感覺處理得比較有技巧,因為我沒有追根問底一定要查明誰抄襲了誰的作業(yè),也沒有批評孩子半句,應(yīng)該不會造成冤枉了某個孩子的結(jié)果,同時又起到了警示的效果。沒想到,我剛回到家就接到了其中一位學生家長的電話,她朝我嚷嚷說,兒子因為今天的事心情非常低落,晚飯也沒有吃,聽他的語氣大有興師問罪之意。我腦海中不斷播放白天的一些畫面,自認為沒什么不妥之處:沒有過激的行為,沒有嚴厲的指責。到底是因為什么呢?整個晚上我都在嘗試和家長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我終于了解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家長去接孩子的時候聽到我們班好幾個同學告訴她:“你家某某某抄作業(yè),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痹O(shè)身處地為她想想,在眾目睽睽下,當時她肯定接受了許多家長異樣目光的洗禮,無地自容;而孩子肯定也是被許多同學指指點點,滿臉羞慚。從這一角度再來反觀我的教育行為,真的沒有不妥之處嗎?我進行了一次自我反思:抄襲作業(yè)固然不對,但能不能換個地方和兩個孩子悄悄地談,而不是在教室這樣一個相對公開的地方。孩子們年齡雖小,但每天生活在學校這樣一個小群體中,要面對優(yōu)秀同學的壓力,要面對老師的要求,還要背負家里人的期望,也會受到流言蜚語的侵擾,他們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傷害。作為家長呢,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現(xiàn)在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揭短,家長成了一位抄襲作業(yè)的孩子的家長,她的顏面盡失。雖不是我有意為之,卻也是因為我教育場合不當造成的。
事情發(fā)展到這里,違背了我的本意,我需要的是糾正孩子的作業(yè)習慣,但家長需要的是顏面,孩子需要的是自尊。此時,在家長、孩子的眼中,糾正孩子的作業(yè)習慣,也就是老師的需要,成了最次要的東西。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家長非但不會配合老師的教育,反而會怨恨老師。帶著這樣的敵對情緒,以后我的班主任工作又該怎么開展呢?思考再三后,我決定勇于承認錯誤,把家長、孩子真正需要的顏面和自尊都還給他們。我通過電話向家長表達了我的歉意,并承諾第二天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澄清“抄作業(yè)”這件事只是一個誤會。晚上,我再次接到了家長的電話,她感謝我的理解和良苦用心,并表示抄作業(yè)的事他們家長會配合老師進行教育。到現(xiàn)在為止,我再也沒見過這對同桌交過相似度極高的作業(yè)。
這件事讓我知道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只有與家長、孩子的需求高度契合,才能真正達成。
孩子是需要精心呵護的,但是不是呵護得越多就越好呢?當然不是。
二、外面的世界并不總是陽光普照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一個勇敢、積極、陽光、快樂的孩子,但生活中,從來不缺乏“過分語言”和“冷眼旁觀”,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以強大到對抗外界壓力,那孩子將脆弱得不堪一擊。
這學期最后一天,送完孩子放學,我就被一位家長拉到角落里問孩子期末考試的情況,我委婉地告訴她,孩子的語文成績未達到“優(yōu)秀”這一等第。她聽見這個消息后,臉色漸漸變得蒼白,沒過一會兒身子晃了晃險些倒下去,還好她用手扶住了墻壁。我見狀趕緊扶著她進了保安室。家長坐定后整個人趴在桌子上,我搬了張椅子坐在她旁邊陪著她。我想給她先生打電話,她阻止了我,她說她先生這段時間實在不容易,不能讓先生再操心了。緩了緩,她氣色恢復(fù)了些后就對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胡老師,能不能拜托你在成績單上給我兒子一個優(yōu)秀?”這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些不好的聯(lián)想,我聽了心里非常不舒服,很想拒絕,但又擔心她的身體狀況。我沒急著給出“行”或“不行”的答案,而是多給了她一些時間,追問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她嘆了口氣對我娓娓道來,由于疫情,孩子父親的外貿(mào)公司已經(jīng)半年沒訂單了,公司員工都是從他創(chuàng)業(yè)開始就跟著他的,他不忍心裁員,無奈之下,他們向銀行抵押了他們的房子用來支付工資。而她自己剛剛動過手術(shù),因為兒子面臨期末考試,所以沒有辦住院手續(xù),當天就回了家。這一切他們都瞞著兒子。我百感交集,可憐天下父母心,同時慶幸自己給了家長解釋的時間。其實每個孩子背后的家庭都是一本厚厚的書,每位家長都有他們的無奈之處,看得出這位媽媽是真的心力交瘁。但同時我也看出了這位媽媽的問題所在:他家和學校只隔了一條馬路,她堅持每天接送,甚至有時很早起床給孩子做好中午的午飯帶到學校來吃。估計她今天向我提出這樣一個請求不是為了她的虛榮心,也不是為了什么功利性的目的,單純地就是想保護孩子,不想讓孩子受到打擊。我說出了我的猜想,并從媽媽的角度認可了她這一想法,我還舉了幾個我保護女兒的例子。我的現(xiàn)身說法引起了她的共鳴,她像遇到了知音一樣,抬起了頭,眼含淚水地看著我說:“胡老師,您竟然這么懂我?!彼终f起了最近參加的一次親子書信比賽,信的內(nèi)容有關(guān)她兒子手臂上的胎記。我當時很愕然,那竟然是真實的,我從未把這篇征文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原來這就是她兒子整個夏天都穿著防曬服的原因!
當然,這時候我也更加意識到了這位媽媽身上的問題。她營造了一個溫暖的港灣,孩子在這個港灣中只感受到幸福和肯定,難過、傷心、害怕這些不良情緒在這個港灣中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被允許有的。那么這個孩子是不是真如這位媽媽希望的那樣很快樂呢?答案顯然不是的,孩子敏感又自卑,經(jīng)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告狀、打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他說我……”。既然已經(jīng)了解了這位家長的心理,也贏得了這位家長的信任,我坦誠地指出了家長的問題所在:“某某媽媽,現(xiàn)在孩子手臂上有胎記,你可以讓他穿長袖;孩子成績沒達到優(yōu),你可以要求我改等。但,以你和他爸爸的身高來看,孩子以后未必會很高,你怎么辦?交朋友的過程中,他和朋友產(chǎn)生矛盾了,你怎么辦?他以后工作遇到困難了,你怎么辦?即使自己當老板,也難免會像他爸爸一樣碰到棘手的問題,你怎么辦?孩子們是通過經(jīng)歷一次次挫折來提高抗壓能力的,并不是把他保護在港灣里,就能培養(yǎng)出這樣的能力來?!蔽乙舶押⒆釉趯W校的表現(xiàn)告訴了這位媽媽,這位媽媽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之后我們又交談了近一個小時,她再也沒有提過改等第的事,只是在和我探討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等第是“良”時該怎么引導(dǎo)。
學校內(nèi)部和外部世界有許多相似之處,在學校里坐在我們跟前的孩子與我們在他們生活的小區(qū)里、家庭中看到的是同樣的孩子,他們在學校里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從本質(zhì)上說與他們在小區(qū)里、家庭中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是一樣的。父母和孩子的教育關(guān)系對老師與學生的教育關(guān)系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作為班主任不能忽視這一點,多傾聽家長的心聲,解除他們的困惑,更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
班主任是連接、協(xié)調(diào)家校關(guān)系的紐帶,和家長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我想,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必須先了解家長的需要,重視家長的需要,而不是經(jīng)常把我們老師想要怎樣掛在嘴邊,這樣更有利于建造和諧的溝通氛圍,更有利于贏得家長的信任。最后我仍舊引用卡內(nèi)基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jié)尾:“普天之下唯一能夠影響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們想要什么,并且教他們?nèi)绾潍@得。”我們想要影響學生、家長亦是如此。
【參考文獻】
[1]戴爾·卡內(nèi)基.人性的弱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馬克斯·范梅南.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