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劉文才,關國偉
(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球形儲罐(簡稱球罐)是一種鋼制容器,在石油化工行業(yè)中被廣泛用于儲存液態(tài)或氣態(tài)物料。與立式圓筒形儲罐相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球罐的表面積小、鋼材用量少;在直徑相同的情況下,球罐殼體內力小、受力均勻且承載能力強。隨著生產的需要,球罐大型化發(fā)展給球罐的設計、制造和安裝提出了更高要求?;A沉降是工程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1-2],尤其對大型球罐,其每個支柱下面都是獨立基礎,基礎不均勻沉降現(xiàn)象更容易出現(xiàn),因此研究基礎沉降對球罐殼體及支柱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3-15]。
文中以某煉油化工廠2 000 m3的儲液球罐為例,針對球罐在一個方向由單點沉降到三點沉降、再逐漸發(fā)展至整體傾斜過程,分析球罐各組成部分的應力變化規(guī)律,以期為球罐的設計及以安全監(jiān)測提供技術支持。
在一般情況下,根據(jù)地層和地基處理的情況難以預測獨立基礎發(fā)生沉降的情況。球罐基礎不均勻沉降主要分為單點沉降、中間沉降、兩端沉降和整體傾斜4種形式[16],見圖1?;A沉降相當于給球罐結構施加了位移荷載,會對球罐的支柱、球殼、支柱與球殼連接的托板的應力變化造成較大的影響。
圖1 球罐基礎不均勻沉降方式
單點沉降是由于地基處理不當,在某局部區(qū)域造成只有1根支柱產生了沉降位移。中間沉降和兩端沉降,是在基礎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因各點土層分布差異較大,各土層的壓縮模量不盡相同[17-18],或地基處理質量問題產生的中間高、兩端低或中間低、兩端高的不均勻沉降現(xiàn)象。整體傾斜是結構基礎建在傾斜地層上,隨著可壓縮土層厚度的變化,基礎沉降沿著某一方向遞增,導致上部結構傾斜。整體傾斜一般是由單點沉降開始,造成各獨立基礎基底的附加應力不均勻[17-18],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fā)展形成的。
某煉油化工廠2 000 m3儲液球罐的設計壓力為1.78 MPa,球殼內直徑15 700 mm,殼體壁厚 44 mm,殼體材料為Q370R。上支柱為U型托板,采用Q345R鋼板卷制而成。下支柱為由Q345R鋼制作而成的φ560 mm×10 mm鋼管,總共10根。斜撐拉桿為φ50 mm的圓鋼,共20根。
利用ANSYS有限元軟件建立球罐有限元模型,球殼及其他板類構件采用SHELL93單元,支柱采用PIPE16單元,拉桿采用LINK8單元。球罐與上支柱托板的連接部位結構復雜,網(wǎng)格劃分時進行加密處理,最后的網(wǎng)格數(shù)為17 336、節(jié)點數(shù)為17 404。球罐整體有限元模型見圖2。
圖2 2 000 m3球罐整體有限元模型
球罐建造完成后需對其進行耐壓試驗,水壓試驗壓力為2.25 MPa(大于設計壓力和氣密性試驗壓力1.78 MPa),水壓試驗的同時要進行基礎沉降監(jiān)測。文中對最不利工況,即水壓試驗工況進行分析。水壓試驗時,球殼內表面承受的壓力包括試驗壓力和由液體產生的壓力,壓力pi隨液面高度 yi線性變化[19]:
對每個支柱底板施加轉角約束和位移約束,考慮基礎沉降影響,對球罐按一個方向由單點沉降到三點沉降、再逐漸發(fā)展至整體傾斜施加載荷。GB 12337—1998《鋼制球形儲罐》[20]中規(guī)定,放液后基礎沉降差不得大于Db/1 000(Db為基礎中心圓直徑),相鄰支柱基礎沉降差不大于2 mm。本球罐的 Db=15 700 mm,根據(jù)文獻[20]要求,基礎沉降差不得大于15.7 mm,相鄰支柱基礎沉降差不得大于2 mm。因此對每個支柱底板施加了不同的位移載荷。
球罐支柱編號見圖3,每個支柱底板施加的位移載荷見表1。表1中工況0P表示無沉降或均勻沉降,9P表示整體傾斜,0P~9P代表從均勻沉降發(fā)展到整體傾斜的載荷工況。
圖3 球罐支柱編號
表1 球罐支柱底板施加的位移載荷 mm
2.3.1 球殼及托板應力
對球殼及托板均采用的是殼單元建模,球殼和托板連接部位屬于應力集中區(qū)域[21]?;A整體傾斜時球殼的Von Mises等效應力分布云圖見圖4。從圖4可見,應力較大區(qū)域主要在球殼與上支柱托板連接部位,離開此區(qū)域的應力逐漸減小至球殼的薄膜應力。整個連接部位中,U型托板與球殼連接處應力較小,下支柱頂?shù)倪B接板與球殼、托板連接處應力最大。
圖4 基礎整體傾斜時球殼Von Mises等效應力分布云圖
球殼及托板最大應力隨沉降發(fā)展變化曲線見圖5,應力最大值及位置見表2。
圖5 球殼及托板最大應力隨沉降發(fā)展變化曲線
由圖5和表2可以看出,基礎發(fā)生不均勻沉降之后,球殼的最大應力有增大趨勢,由于相鄰基礎的沉降差控制在2 mm,因此球殼應力的增幅并不大,在3.2%以內。隨著基礎由單點沉降(工況1P)逐漸發(fā)展至整體傾斜(工況9P),球罐最大應力的位置隨之變化,分別位于距離有沉降支柱最近的無沉降支柱對應的球殼部位。托板的最大應力數(shù)值變化不大,只是隨著沉降的發(fā)展,最大應力的位置發(fā)生變化。
表2 球殼及托板應力最大值及位置
2.3.2 支撐結構強度
球罐的支撐結構由支柱和斜撐組成,10根支柱在球殼赤道線均勻直立分布于基礎上,每相鄰的2根支柱間有2根斜撐。支柱主要用于支撐球罐自身、球罐中介質及附件的質量,因此承受的是垂直壓縮載荷[9],斜撐主要承受軸向載荷。球罐支撐結構應力最大值及位置見表3,表3中斜撐最大應力位置編號是桿件單元號。由于位移載荷是以1#和6#支柱連線呈對稱形式施加,因此只繪出1#~6#支柱的最大應力變化曲線,見圖6。
表3 球罐支撐結構應力最大值及位置
由表3所列的數(shù)據(jù)可知,出現(xiàn)基礎沉降后,支柱和斜撐的應力都有增大趨勢,增幅分別在8.6%和13%以內。結合圖6的關系曲線可見,隨著基礎沉降由單點沉降逐漸發(fā)展至整體傾斜,支柱的最大應力增值并不明顯,只是最大應力出現(xiàn)位置被傳遞到新發(fā)生沉降支柱兩側的支柱上,且各支柱的應力值并沒有隨著沉降的發(fā)展而逐漸增大。從圖6中豎向觀察各沉降工況對應的每根支柱最大應力發(fā)現(xiàn),0P工況下各基礎均勻沉降,各支柱最大應力分布均勻。3P工況下各支柱最大應力較分散,不均勻程度最大,5P工況次之。整體傾斜時最大應力不均勻程度有所減輕,但大于均勻沉降的情況。
圖6 球罐1#~6#支柱最大應力隨沉降發(fā)展變化曲線
從表3還可以看出,斜撐僅在1P工況下剛發(fā)生局部沉降時出現(xiàn)較大的應力增值,隨著基礎沉降的繼續(xù)發(fā)展,斜撐的最大應力并未呈正相關的變化,且出現(xiàn)最大應力的桿件也沒有變化,一直是發(fā)生最大沉降的1#支柱的上部節(jié)點與相鄰2根支柱的下部節(jié)點相連的2根斜撐。
根據(jù)對球罐各部分結構的應力分析,得出如下結論,①根據(jù)文獻[20]要求將相鄰基礎沉降差控制在2 mm,與均勻沉降或不發(fā)生沉降對比,球罐不同部位的結構應力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在剛出現(xiàn)單點沉降時,由于其余未發(fā)生位移的部分結構剛度最大,對斜撐的約束最大,所以斜撐內力變化最大,達到13%。可見基礎不均勻沉降對球罐支撐結構的影響非常敏感,嚴重影響球罐的安全運行。②相鄰基礎沉降差不變,沉降變化從單點沉降逐漸發(fā)展至整體傾斜,球罐結構的應力變化不大,只是在結構內部進行了多次內力重分布。沉降發(fā)展使相鄰支柱間的相互約束力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梢酝茢嗟氖菓ψ畲笾凳芟噜徎A沉降差的影響較明顯,有待后續(xù)進行大量的參數(shù)化結構分析驗證。③發(fā)生沉降的支柱應力減小,其旁邊未發(fā)生沉降的支柱最大應力會突然增大,可見位移越大的支柱的結構應力越小,載荷會更多地分配到位移較小的結構上。
文中僅針對基礎沉降在一個方向發(fā)展進行結構強度分析并不全面,基礎沉降的發(fā)展隨時間的推移是不確定的,應該進行多種沉降假設的參數(shù)化分析,以獲得更為準確的規(guī)律,為球罐結構設計和安全監(jiān)測提供有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