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明 李雪芹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對于教師的教學要求有更多細節(jié)上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當下教師教學的一大重要任務,加強對于德育教育的關注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也有利于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由此,本文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探析加強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實施德育教育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初中? 德育教育? 道德品質? 措施
德育教育是學校培養(yǎng)對社會有益人才的工作重點,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培養(yǎng)有公德,有素質,有理想的社會公民。德育教育的發(fā)展過程是變化的,教師要能觀察社會道德要求對教育教學模式作出相應的改變與提升,幫助學生跟上社會發(fā)展腳步,順應社會道德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之中,要能看到社會是發(fā)展的,學生是發(fā)展的,那么對于學生的道德要求也是要發(fā)展的,一成不變的固守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不僅不能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得到提高,反而會對學生思想的發(fā)展產生阻礙。在過去的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僅僅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使得學生學習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的同時思想發(fā)育也不成熟,這些傳統觀念不能消除,教師的教學效率就上不來,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提高緩慢,還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之中,要遵循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改進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對于初中時期的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加上現代社會發(fā)展迅速,思想更新換代飛快。初中生思想發(fā)育不完全,容易被誤導,社會發(fā)展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對于學生思想發(fā)育極具沖擊力,如果教師不能在該時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那么學生思想的發(fā)展與發(fā)育將會產生偏差,不利于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培養(yǎng)。適時地改變德育教育活動,使教師的德育教育也附上多樣性的特點,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學生三觀的培養(yǎng)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內容也要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逐步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多元化的德育教育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和全體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道德教育是隨社會發(fā)展變化而不斷調整的,正是因為德育的不斷變化,教師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要進行不斷地改進,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思想發(fā)育的蒙昧期,極其容易受到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不注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那么學生的發(fā)展將會產生偏離,甚至對社會穩(wěn)定作出破壞。
二、德育教育的實施方法
1.耳濡目染,潛移默化
環(huán)境影響是對于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養(yǎng)成的一大影響因素,因此建設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養(yǎng)成環(huán)境,成為學校,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使學生耳濡目染良好的社會道德,旁敲側擊地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重視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加強良好學習環(huán)境建設。
例如,初中生學習和活動所處的主要是在學校和班級,相處時間最長的是班內同學與教師。學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很大程度受到學校環(huán)境與班級內部環(huán)境的影響,學校內如果大部分學生都是處于一種對于學習漠不關心,對老師視而不見的狀態(tài),那么學校內大部分學生都會受到影響,而逐漸產生相同的思想,但如果學校內的學習氛圍濃厚,大部分學生與教師相處關系融洽,那么學校內的學生就會呈現出一種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狀態(tài)。這種情況對于班級也是一樣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教師與班級內同學關系融洽,就有利于班級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而且需要班主任在班級建設上下一定的功夫,比如在學生課余時間,與學生一起交談,了解學生近期的關注點,利用好班會課,多進行德育教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還可以在班上設立讀書角、衛(wèi)生角、榮譽墻等班級環(huán)境建設,讓學生可以多讀書,愛護班級衛(wèi)生,以及一定的獎懲制度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環(huán)境對于個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加強學校環(huán)境和班級環(huán)境的建設,用環(huán)境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2.嚴于律己,樹立榜樣
樹立榜樣的目的是讓學生模仿學習其他先進人物的思想道德,言談舉止,這也是促進學生建設良好的道德品質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道德榜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意識,有些學生會受到一些視頻,小說的影響,模仿其中的一些人物,因初中生心智還不成熟,是非觀念相對薄弱,難以分清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因此許多學生因為這些東西的影響,思想道德逐漸異化。比如,前幾年盛行的殺馬特文化,許多學生認為這種炫目的裝扮,特殊的表達風格,十分具有個性,因此開始模仿,并且越發(fā)入迷以至于荒廢學業(yè)。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教師作為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學生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學生模仿與學習,因此教師要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榜樣,學生通過與教師的接觸,就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優(yōu)秀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從自身做出改變,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學校應該定期開展師風建設活動,注重教師良好師風的養(yǎng)成,促進教師團隊的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德育教育的認識水平,學校要做出相應的改革,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利用相應的手段,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優(yōu)化教師團隊,從教師層面下手,也是促進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3.實踐鍛煉,養(yǎng)成良好品德
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豐富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書本知識以外的東西,通過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德育教育方式,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
例如,初中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求知欲強,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思想道德教育環(huán)境,利用實踐活動去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比如去圖書館進行整理圖書活動,幫助學生學會按規(guī)律按要求進行圖書的整理,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學會合理整理自己的物品;還可以去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與老人聊天,幫助學生養(yǎng)成尊敬長輩的良好品德,尊老愛幼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傳統品德,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中華少年。
4.情理交融,激發(fā)道德情感
合理的教育教學方式,是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前提,教師對于學生的情感引導,對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是極其重要的,學生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就需要看教師能否合理運用情理交融的教學方法,利用好情景交融的教學方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有良好的交際關系,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初中生的年齡一般在16~18歲之間,正是良好道德品質建設的關鍵時候。初中生的思想發(fā)育,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并且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會在班級內產生分層,產生成績良好和成績較差的學生,這種時候大部分教師,就會產生偏差,對于學習好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注,而忽視了成績較差的學生的發(fā)展,這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標準,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教師對于教育的偏差,會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慢慢地變得不愿與外界交流,使得學生的德育教育就變得艱難,所以教師更應該讓學生把教師當做可以信任的朋友。把水端平,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教育,讓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被忽視,而且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因材施教,看到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發(fā)展方向,不能以偏概全或是一以貫之,要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幫助學生利用個人的獨特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加深對于學生的了解,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包容學生的不足之處,看到學生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格,給予學生源源不斷的關心與愛護,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深厚而持久的愛。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否有一個良好的交流,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5.德育滲透,構建德育體系
教育教學方式的合理應用,對于初中德育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利用不合理的德育方法,會加速學生向壞的方向轉變,德育不是一種教條式的東西,如果教師僅僅把德育理念灌輸給學生,那樣只會引起學生對于德育的不滿與抵抗,毫無作用。采用滲透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將德育貫穿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利用滲透式的教學也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否則會得到相反的效果。
例如,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初中生接觸互聯網的機會數不勝數,網絡上參差不齊的信息對初中生的心智進行狂轟濫炸,碎片化的信息占據初中生的生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的同時也要合理利用互聯網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利用一些線上的教學軟件,通過視頻錄制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利用手機去進行網上學習,讓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學習而不是利用手機進行游戲,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德育視頻,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蛘呤菍W生在學校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班級的活動環(huán)境之中,產生的一些道德素養(yǎng)問題以及行為習慣問題,教師可以總結這些情況和例子,將這些情況作為案例用在德育教育之中,通過給學生分析和講解,以及學生們的討論,讓學生對于個人的道德品質要求,行為習慣要求有一個更高的標準,促進每一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德育教育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提高素質教育,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學校、教師在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任務。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作為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初中生的思想發(fā)展,也影響著國家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標準將素質教育提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對于學生思想層面建設的重視,學習成績已經不是當下社會對于一個學生的評判標準,思想道德的修養(yǎng)才是一個學生更應該體現出來的素養(yǎng),教師要不斷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教育形勢,塑造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國家發(fā)展不斷注入新生力量。
【注釋】
[1] 孫道偉. 初中德育教育研究[J]. 學周刊,2016(20).
[2] 馬麗. 淺談初中德育教育[J]. 學周刊,2018(33).
[3] 周萍. 初中德育教育管理淺析[J]. 讀書文摘,2015 (24).
[4] 周丹. 談以人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9(07).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王村中學;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