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升
【摘要】新課標強調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大力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而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課堂活動方式顯然已經(jīng)無法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要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需設計活動,搭建教學支架,讓學生在實踐體驗、語言運用中主動探知、彰顯個性,在一堂堂以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為主的課堂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诖?,以下對高中語文課堂實踐活動設計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實踐活動設計;策略探析
引言
課堂是教師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吸收知識和獲得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效率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緊緊圍繞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遵循“生本理念”,靈活選擇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效率的教學。
一、依據(jù)“學生的學”設計或生成課堂活動
“學生的學”主要指學生的實際學情,包括學生的學習知識基礎、學習興趣習慣、學習特點規(guī)律等。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主張“先學后教”,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性,在自主嘗試、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從而建構有效語文課堂。教師在課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前置學習(預習)完成情況,再結合文本及其他教學因素,初步預設學習目標,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但教師在實施課堂活動時不能機械地展開活動,要運用教學機制,根據(jù)實際教學樣態(tài),抓住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資源,如學生思考解決問題時的質疑點、知識能力欠缺處、個性化及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見解、學習內容涉及延伸出的新的興趣點和話題等,做出動態(tài)的調整、機智的判斷,即時地引導生成課前并未預設的臨時性活動。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不是為了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內容而展開,也不能按照教師課前制作的PPT“一頁一頁”地完成,它是動態(tài)生成的,旨在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二、排序整合
排序整合是為了選取最優(yōu)的問題呈現(xiàn)方式,學生提出的問題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將問題進行排序整合,有邏輯地呈現(xiàn)出來,有助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解決問題。呈現(xiàn)問題有兩種方式,一是階梯式,即由淺入深地呈現(xiàn)含有遞進關系的問題,后一個問題的解決需要以前一個問題為基礎。二是團塊式,即同一組塊內的問題為并列關系,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之分。組塊的劃分方式靈活多樣,可以根據(jù)文體劃分,如小說按照三要素進行劃分,文言文按照字詞句意和內容理解劃分;根據(jù)文章結構劃分,如寫景散文不同的景色;根據(jù)段落劃分,依循文章的構思;按照單元任務劃分,如詩歌單元落實內容、情感、手法等。同一組中各個小問題的解決,可歸納出一個總問題,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下列問題可由學生任選解決,最終歸納出周瑜的人物形象:為什么寫周瑜而并非是諸葛亮,曹操,孫策等人呢?為什么寫周瑜和小喬?為什么著重描寫周瑜的相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作者要說明的是什么?
三、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問題導向式教學。問題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元素,也是引領學生積極思考、獨立開展探究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就可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上對其展開思考、分析等,在探究中完成語文知識學習,并實現(xiàn)知識的主動建構。第二,多媒體輔助。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媒體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結合教材中難以理解的部分,通過多媒體途徑,補充時代背景、作者經(jīng)歷等材料。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難以理解的問題,適時融入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更加直觀的教學情境,借助情境體驗促使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產生個性化認識,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等,最終完成相關知識的深度學習。第三,合作探究。面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還應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靈活運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學習主體等,精心設計出具有探究價值、開放性、層次性的學習任務,確保其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區(qū)相適應,學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接著,將全班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習小組的學生,緊緊圍繞教學任務展開探究式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完成語文知識的主動建構,而且完成自身多種能力的提升,落實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四、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
俗話說:“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边@句話通俗易懂地表達出知識儲備的重要性。高中語文老師必須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精心備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豐富的知識面和專業(yè)水平。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我們就做什么樣的老師。從高中生的年齡角度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旁征博引的老師,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能拓展課堂的知識容量,將各科的知識融會貫通。依然以前面提到的《行路難》為例。照本宣科式的教學不利于高效課堂的形成,多角度、多元素的知識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形成。李白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的時代背景,李白相關的逸事,李白詩歌的風格,《行路難》中李白矛盾的心理等,都可以成為我們課堂上拓展的知識點。古詩文的教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詳細的年代和具體的事件,讓學生在聽故事中接受語文知識,這樣的課堂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因此教師的知識儲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僅僅局限于語文學科,要能夠把歷史、地理等知識與語文結合起來,充分展現(xiàn)出語文學科的魅力。
結束語
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相關教師除了緊抓“豐富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等工作,還要嚴格秉持“積極拓展”“巧用工具”“關注興趣與訴求”等基本原則。尤其在“學生興趣”方面,高中語文教師要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耐心,先摸清楚學生對什么形式的語文內容感興趣,再來制定差異化教學方案,要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個人興趣主動參與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慶秀.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活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8):173.
[2]徐丹丹.淺談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實踐活動的幾點做法[J].吉林教育,2017(44):49+75.
[3]吳嵐.高中語文課堂活動設計基本類型和策略的課例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5):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