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晶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但是很多教師只注重講授英語基礎知識與閱讀等基礎性內容,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性,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成長不利。文章重點探討了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策略,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全新的教育啟示。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閱讀教學;思維品質;小學英語
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閱讀思維品質的提升更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實現的,需要教師長期堅持與用心培養(yǎng)。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材應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語感;要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培養(yǎng)他們對異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教材還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認識世界的能力。”本文將重點分析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生英語閱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途徑。
一、強化觀察力培養(yǎng),展開豐富想象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正在發(fā)展,認知正處于二元結構。因此,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單純的文本閱讀不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帶來理解的疲倦感。教材中往往會配上相應的插圖來幫助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由圖到文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文字來說,插圖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文本信息,也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受,并且小學生會對圖畫表現出極大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內容,猜想故事情節(jié)與結果。插圖會向學生傳達一定的故事信息。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引導他們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引導學生看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猜想文本內容,實現多種思維方式的參與;然后再閱讀文本內容,兩相驗證,實現從圖畫到文字內容的轉變。這樣,學生能夠從插圖中獲取信息,從而逐步發(fā)展思維品質。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2 After school中,教師鼓勵學生先觀察插圖,提問:“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story from the picture?”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后回答:“Maybe it's about sports.”教師又問:“Why do you think so?”“Why does the little girl in the second picture carry her schoolbag? What circumstances do you carry it?”教師的問題促使學生進一步對文本內容產生探究閱讀的欲望,先抑后揚。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圖文結合,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內容,并在閱讀思考分析中糾正了自己之前的認知錯誤,回答出與文本相關聯的內容。
上述案例中,插圖就發(fā)揮了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觀察插圖,并基于故事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畫面到文本,激發(fā)了閱讀興趣,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二、開展合作探究,發(fā)展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指示,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特別是針對小學生來說,小組合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因此,許多英語教師都會利用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期望學生在合作中鍛煉思維品質。在以往,小學英語教師很難給予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機會,而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想法,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嚴謹思維。所以,英語教師應當加強對合作學習活動的重視,利用合作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建發(fā)展思維品質的機會。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通讀“Story time”部分的內容,接著針對閱讀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教師詢問學生:“Who will go to London? What will he do?”“Where will Yang Ling go? Does she want to go to London? What will she do in her summer holiday?”“Where will they go for summer holiday?”要求學生圍繞“Story time”部分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解決上述問題。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耐心,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對發(fā)言同學的回答進行適當的補充或者質疑。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
合作學習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間,而且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碰撞思維的平臺。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作為教學重點,用小組合作模式促進學生閱讀,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創(chuàng)設閱讀任務,激發(fā)學生思考
思維源于問題,思考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核心方式。在過去,小學英語教師往往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而是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這種方法看似能節(jié)約教學時間,卻極大地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此外,這種方式也會占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熱情。而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鑒于此,教師需要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促進自我思考,形成英語思維。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Story time”的話題內容為學生設計閱讀任務,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和城市衛(wèi)生相關的信息資料,如城市污染源、污染現象以及污染途徑等等。還可以針對閱讀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解決:“Who makes our city dirty?”“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Who makes our city clean?”“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除此以外,復述課文也可以作為一種閱讀任務。接著,教師為學生分組,允許小組自由選擇上述學習任務。在小組互動中,學生圍繞城市衛(wèi)生話題暢所欲言,不僅進一步擴寬了閱讀視野,而且可以深化對文本的解讀,從而提高思維品質。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閱讀任務。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發(fā)展自身的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深刻思維,從而促進思維品質的提高。
四、多維透視文本,發(fā)展深刻思維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語法、詞匯等基礎知識的講解,而且要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感知課文內容,重點關注課文中的核心信息,幫助學生深度理解語篇內容。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語篇框架,進一步理清課文的內在邏輯關系。然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為薄弱,閱讀經驗相對欠缺,當教師直接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時,很難收獲理想的教學結果。思維導圖是一種對抽象思維進行整理的工具,能夠建立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使散亂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同時,思維導圖可以實現“一點多思”,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發(fā)散。所以,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利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進行多維度思考。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8 How are you?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先閱讀“Story time”的內容,關注其中的核心信息,引導學生一同完成思維導圖。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如下問題:“(1)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2)What did he do in the school?(3)What does he feel about it?(4)What does his parents say to him?(5)What can we do for Liu Tao?”在解決上述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作一個遞進式的思維導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概括提煉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思維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以采取思維導圖的形式鍛煉學生的文本概括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從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此一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五、帶著問題閱讀,培養(yǎng)思維品質
在小學英語閱讀理解中,最有效的閱讀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鼓勵他們在閱讀中尋找到問題的關鍵信息,即邊閱讀邊思考,加強對文本的理解。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 A new student的“Story time”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前根據文本內容預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閱讀故事內容的過程中邊思考邊尋求答案。“Story time”的具體情節(jié)是講述Yang Ling帶領新同學Nancy參觀校園的故事,教師預設了“Who introduced the new classmate to Yang Ling?”“Is there a computer classroom in the school?”等問題。很顯然,學生只要認真閱讀,就能探尋到答案。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一方面能更專心地進行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另一方面能在閱讀中探尋到問題的答案,無形中調動了閱讀的積極性,增強了自信心。同時,在回答問題階段,學生需要回憶、判斷、思考,對故事內容再次進行剖析,發(fā)展思維品質。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文本分析能力,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會提煉文章的核心信息,從而為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鄭碧惠.淺談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思維[J].讀書文摘,2016(06):150.
魏彩萍.創(chuàng)設情趣課堂 促進小學英語教學[J].名師在線,2019(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