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梅
【摘? ? 要】幼兒教育以標識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教師應科學地利用標識引導幼兒進行有效閱讀,從而提高其閱讀效率。同時,還應根據(jù)幼兒日常生活的內容,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中午養(yǎng)成按時休息的習慣;活動時也要讓幼兒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在長期堅持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標識;習慣養(yǎng)成;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0?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4-0185-02
Use Logo as a Carrier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Nanyuan Kindergarten,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WAN Mei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ses logos as a carrier to cultivate good habits for children. It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Teachers should scientifically use signs to guide children to read effectively so a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daily life of children, they should be guided to develop good hand-washing habits, pay attention to hygiene, and develop the habit of taking a regular break at noon; children should also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observing discipline during activities.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long-term persistence.
【Keywords】Identification; Habit formation;Self-management;Ability training
一、利用標識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利用標識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能使幼兒形成節(jié)約糧食,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質,讓幼兒能意識到浪費糧食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習慣,從小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意識,從而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幼兒用餐的地方張貼標識,引導幼兒按順序進入餐廳,養(yǎng)成排隊就餐的良好習慣。進入餐廳以后,在墻壁上或者餐桌上顯眼的位置,張貼一些禁止大聲喧嘩的標識,提醒幼兒在就餐的時候不能說話,并向幼兒解釋就餐時不能說話的原因:一邊進餐一邊說話,容易把食物嗆到氣管里面,引起非常嚴重的事故。還可以在每一個幼兒的座位上張貼一定的順序標志,讓他們按順序各就各位,這樣幼兒就不會因為搶座位而發(fā)生不必要的矛盾。餐桌上可以粘貼珍惜食物的標識,讓幼兒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小培養(yǎng)他們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
二、利用標識培養(yǎng)幼兒正確穿戴衣物整理床鋪等的好習慣
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經常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不會自己穿戴衣物。有時,非常簡單的一個小動作,就能糾正幼兒自己在穿戴衣物上的差錯。有些幼兒在生活中,從沒學習過生活的基本技能,在大人的呵護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了幼兒園,他們的這種行為習慣就不能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教師必須對幼兒的這種不良行為習慣進行糾正。在幼兒就寢的地方,可以張貼一些標識,引導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日?;顒又杏行┗顒拥倪\動量比較大,幼兒在活動的時候容易出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要提醒幼兒及時脫去外套,以免感冒。中午休息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整理自己的床鋪,學會穿戴衣物。睡覺前,先鋪開自己的被子,擺正自己的枕頭,但有些幼兒難以鋪開自己的被子,還有些幼兒脫衣服解不開自己的紐扣。這些簡簡單單的生活技巧,對有些幼兒來說,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張貼一些標識,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午休起來以后,幼兒需要整理自己的床鋪,最難的就是疊放自己的被子。有些幼兒迅速地收拾好了自己的床鋪,有些幼兒把自己的被子翻過來卷過去,不會疊放;還有的幼兒不會穿鞋;有的忘記了系鞋帶;有的左右不分,左面的穿到右面,右面的穿到左面。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這些穿鞋時左右不分,系紐扣時上下系不齊,疊被子時把被子卷成一團等情況,需要幼兒教師耐心培養(yǎng)和指導。如果能利用標識,給幼兒展示明確的示范動作,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能力,使幼兒逐漸學會自我管理。
三、運用標識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如廁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提高。盡管教師反復強調幼兒下課以后要去上廁所,然而下課后,有些幼兒玩得忘乎所以而不去如廁,等到上課的時候,突然想上廁所,這樣就容易擾亂上課的秩序。盡管教師反復強調,上完廁所要洗手,但是有些幼兒把它當作耳旁風,根本沒有意識到不洗手的危害性。要摒棄幼兒的這些不良習慣,需要教師在生活中,時時刻刻提醒他們。教師可以在課室張貼標識,時刻提醒幼兒按時如廁,在洗手間張貼標識,提醒幼兒如廁后要洗手,必要的時候在洗手池旁邊懸掛一些洗手步驟的圖片,引導幼兒正確地洗手。如果教師沒有正確地引導,那么很多幼兒把手伸到水里邊,泡水以后就算是洗手了。個別的幼兒在洗手的過程中,不按規(guī)定洗手而在那里玩耍,結果衣服濕透了。有時幼兒的所作所為讓教師哭笑不得。對幼兒來說,在家里上廁所男女是不分的,所以在幼兒園里他們認為和家里一樣,男女也是不分的,偶有發(fā)生進錯男女廁所的事,他們以為非常自然,那么在廁所門上張貼男生女生的標識,讓他們根據(jù)標識找到自己的廁所,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就要從如廁這些基本生活習慣培養(yǎng)起,逐漸地形成自覺的行為習慣,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以標識為載體 引導幼兒自我性別認識
幼兒潛意識知道自己是男生或者是女生,至于為什么會是這樣,他們則無從知曉。幼兒教材中,就設計了相關的課程,引導幼兒認識自己。比如,省編教材幼兒小班下冊第8頁,“男生女生”這一課,就是有性別認識的相關內容。教材中畫了幾個辨別男生女生的標識,讓幼兒進行辨別認識。首先是服飾標識不同,花裙子和短褲放在一起,說說這兩件衣服是誰穿的,同時教材中問:男生能穿花裙子不?教師就要明確告訴幼兒,男生不能穿花裙子,這是男生女生區(qū)別的標識。其次是發(fā)型,男生的發(fā)型短,女生的發(fā)型長,女生的頭發(fā)上可以插朵小花,可以梳個小辮子,還可以扎個馬尾辮,男生是不能這樣裝束的,這也是男生女生區(qū)別的標識。運動方面,女生男生也是有區(qū)別的,女生喜歡“文靜”的活動,如跳皮筋;男生喜歡“劇烈”一點的活動,喜歡“碰撞”,如打籃球。這兩個活動,教材上都畫了標識,讓幼兒自己選擇,在選擇中認識男女生在運動方面的區(qū)別。教材從中還提示:小朋友,你還知道男生女生在其他方面的區(qū)別嗎?很多小朋友馬上會聯(lián)想到如廁,他們知道女生和男生的廁所標識是不一樣的,那么就要引導幼兒看清男生女生的廁所標識,如廁的時候千萬不能走錯。同時要強調,午休的時候,男生女生認清自己的床位標識,各睡各的床位,男生女生不能挨著一起睡覺。此外,一些園中活動是分為男生女生兩個組的,這些都是無形中對幼兒的性別教育,讓他們明白,無論是衣著還是活動,男生女生總是有區(qū)別的。生活中,大家一起遵從這些區(qū)別,社會才能和諧安定。
五、結語
在幼兒園的一日常規(guī)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各種習慣。比如,良好的讀書習慣,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吃飯習慣,良好的洗手習慣等。這些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時時刻刻提醒幼兒,可利用一些標識粘貼在顯眼的地方,引起他們的注意,引導他們按照規(guī)則處事,慢慢地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慢慢地養(yǎng)成自我管理能力。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 年度一般課題“以標識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26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虞姬東.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前教育研究,2018(21).
[2]李大肖.幼兒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5(11).
[3]王大章.標識在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中的積極意義[J].啟蒙教育,2019(21).
[4]李彩蓮.利用標識引導幼兒科學觀察[J].黑河教育,2017(18).
[5]吳金葉.辨析標識與幼兒的觀察能力[J].幼兒教育,2019(16).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