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抓住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進一步授課打下堅實的基礎。數學具有抽象化特征,需要教師注重引導,在日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加強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實現良好的教學目標。首先分析了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概念,隨后深入研究加強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核心素養(yǎng)
在小學數學授課階段,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事物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自身的興趣,如果教師一味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授課,將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提高自身數學應用能力的同時,加強整體素養(yǎng),實現良好的授課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新穎的授課模式,改善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的弊端,降低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的概率,增強教學有效性。
一、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概念
當前,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逐漸加快,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條件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因此,教育行業(yè)也受到了一定的正面影響,從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課堂轉向了核心素養(yǎng)培育式課堂。在小學數學授課階段,教師需要注重采取有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在未來進一步教學中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1]。核心素養(yǎng)屬于學生的靈魂部分,通過對相關體系的建立,能夠使小學生更加符合當前社會經濟背景的需求,產生良好的行動品格,進一步增強整體授課效果。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對應用技巧的培養(yǎng),并理解數學規(guī)律,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目標。為此,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自身的學習傾向,增強教學有效性。
二、精心組織數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革要成功,理念須先行。只有我們教師搞清楚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接受了先進的理念,能夠結合具體的學情進行有目的性實踐操作,他們才能在不斷的嘗試與出錯中總結經驗教訓,直至獲得理想的改革成效。在實際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有不少的教師因為遭遇了這樣那樣的困難,或者是因為短期的教學成績下降而對改革的成功(可行性)產生懷疑,因而停止改革的步伐,重新走回“老路”,導致“前功盡棄”。所以說,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的教師需要有“一條道走到黑”的勁頭。這樣的話,他們才能在改革走到彎路、遇到困難的時候堅持下來,教育教學改革也才不會受到挫敗。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考慮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組織引導他們在具體可感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去學習體驗。這樣的話,小學生才能在科學有效的數學活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促成他們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從更高的專業(yè)角度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深入分析具體的學情,由此而確定合理的學習重點難點,并且對于學生即將遇到的學習困難有著充分的思想與行動上的準備,注意處理好不同知識章節(jié)之間的過渡銜接。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要重視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善于從學生的情感因素角度出發(fā)去進行科學高效的教學設計,根據實際的學習內容進行適宜的綜合實踐,以達成更好地促進學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二)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上,教師起著課堂教學主導的作用,而學生才是真正課堂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自主學習,存留學習疑問,據此而進行小組內部的合作探究學習甚至是班級層面的學習。在這種新型教學課堂上,學生或在教師引導下,或以自己擅長喜歡的方式進行數學綜合活動,以獲得真切的學習體會。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決定了課堂學習的走向。因為只有學生進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自主學習,他們才能對于課堂學習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解決了他們能夠獨立識記與理解的知識,進而能夠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放到“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知識能力范疇;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他們才能帶著疑問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來,通過學習小組乃至班級層面的合作探究學習,他們就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問并因此而獲得知識能力上的長進。與此同時,學生們在小組層面或是班級層面上的相互解疑,可以獲得思維上的相互碰撞,以此獲得相互印證,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三)促進學生學習生活聯系。社會的發(fā)展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任何的學習都是離不開生活的。數學學科的學習也是一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堅定這樣的觀念與教法: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這樣的話,小學生才能運用課堂上學習到的實踐探究方法來思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他們也才能由此而脫離狹窄的學習時空,投身于更大的數學學習舞臺,不斷地完善提高自己,獲得個性化的學習成果,并最終形成數學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有經驗的小學數學教師是非常善于布置學生課外綜合實踐作業(yè)的。他們往往會通過開放性的數學作業(yè)來啟迪學生的數學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引領學生的探究方向。這樣的話,小學生就會把目光從書本轉向現實生活,想方設法地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數學問題的解決中來,進一步訓練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習慣。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要注意學生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的跟蹤指導與總結提升,及時指出學生實踐活動存在著的不足,推廣先進成功的實踐活動經驗,確保學生課外數學實踐活動的有序、有效。
參考文獻:
[1]吳維維,邵光華.邏輯推理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課堂如何落地[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03):88-95.
[2]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7):42-45.
[3]李星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11):45-48.
作者簡介:莫劍敏,出生年月:1988年11月,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廣東高州,職務/職稱:小學數學二級,學歷:大學本科,單位:高州市平山鎮(zhèn)賀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