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職業(yè)中專 王琳琳 孫景紅
禮儀是禮節(jié)和儀式的統(tǒng)稱。它主要是指在人們的社會交往當中,為了相互尊重,在言談、儀式、儀表、儀容等方面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規(guī)定。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因此,在禮儀教育當中,教師應結合禮儀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并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以更好地保障教學活動的質(zhì)量,從而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強化。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禮儀教育當中,教師首先應該對自身的言行進行嚴格的要求,以此來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一來,可以循序漸進地將文明禮儀的觀念向?qū)W生滲透,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筆者主要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第一,儀表端莊,舉止大方。在教學場合,筆者十分注重衣著的莊重、整潔,并且不會化濃妝,不會佩戴過多的裝飾品。第二,語言文明,講話和氣。筆者會盡量做到談吐文雅,語言規(guī)范,并且會堅持用普通話與他人進行交流。第三,尊重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人格,不會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問好時,會回禮示意。同時,筆者在上課時會做到不遲到、不拖堂、不早退,不隨便出入教室。第四,尊重家長,謙和有禮。在與家長相處過程中會做到熱情有禮,不訓斥責備,不耍態(tài)度,不動輒請家長來校。最終,通過多個方面的以身作則,筆者逐漸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了學生了禮儀觀念的形成。
所謂常規(guī)管理,主要是指通過制定以及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一個團體或者組織的活動。規(guī)章制度規(guī)定著個體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能使教育工作更加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在禮儀教育當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常規(guī)管理的方式,用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這樣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行為的轉(zhuǎn)變,從而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如在本班的禮儀教育中,筆者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將禮儀教育的內(nèi)容列為班級管理制度的重點。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了文明禮儀教育的具體管理內(nèi)容:第一,課堂禮儀。在課堂禮儀中,筆者從上課、聽講、服飾等方面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第二,尊師禮儀。筆者給學生明確了在不同場合與教師相處時應該注意的細節(jié)。第三,家庭禮儀。對于學生與父母長輩的相處,筆者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第四,常規(guī)禮儀。這主要是對學生在一些重要場合中的舉止禮儀提出了要求,如在升國旗時應該保持嚴肅,在集體觀看演出時應該注意保持肅靜等。通過常規(guī)管理給學生的行為轉(zhuǎn)變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從而有效促進了學生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
教師應該明白,禮儀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實際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所以在禮儀教育中,教師應該將教育活動置于實際的生活背景之下。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踐行禮儀觀念。這樣不但可以深化學生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新的認知,從而進一步促進禮儀教育效果的強化。
如交通禮儀是禮儀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引導學生學習了交通禮儀的基本內(nèi)容之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社會實踐,要求學生承擔志愿者的工作,糾正行人違反交通禮儀的行為。比如在騎車的時候,遇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應該推車行走;在騎車時不能勾肩搭背,不能相互追逐。最終,通過這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相關禮儀內(nèi)容的認知。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因此,在禮儀教育中,教師應該將家庭教育納入整體的教育體系。為此,教師應強化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并通過家長的配合使學校禮儀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執(zhí)行。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筆者會通過各種方式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如家長會、家訪等。通過這些途徑,筆者和家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在與家長的溝通當中,筆者會重點給家長講解一些當前比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從而使家長認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比較科學的禮儀教育方法。最終,家校共育進一步拓寬了德育范圍,從而強化了教育影響。
總的來說,在當前的教育活動當中,禮儀教育逐漸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因此,教師應將其滲透于日常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并采用更加恰當?shù)牡掠椒?,以此來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