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是中國的古典長篇小說之一,人物角色眾多且各人物之間的關系復雜多變,其中稱謂語的翻譯更是成為一個難點。語境是現(xiàn)代語言學中研究的重點,地位和價值日益重要。語境研究也越來越頻繁地被引入到翻譯領域,指導著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本文通過具體闡釋和實證語境順應論在翻譯中的應用,以期可以更加實用且有效的運用語境順應論指導日語翻譯實踐活動,為日語翻譯理論注入新元素。
關鍵詞:語境順應論;語言語境;交際語境;順應翻譯
作者簡介:金菲(1990-),女,漢族,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筆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0-0-02
一、語境順應論
語境即指語言環(huán)境,需結(jié)合上下文的詞或句子,英國倫敦學派語言學家弗斯認為語境是指從上下句的關系擴展到大的語段,以及話語使用的主客觀環(huán)境。英國人類學家布羅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在1923年將語境細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而歐洲大陸學派語言學家耶夫·維索爾倫在20世紀90年代,從全新的視角將語境分為語言語境和交際語境,從此語境學得以更廣闊更深層的應用。
耶夫·維索爾倫認為語言使用的過程就是一個語言選擇的過程。其中語言的使用要著眼于以下四個方面:語境順應、結(jié)構客體順應、動態(tài)順應及順應中的意識凸顯,這四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其中語境順應是語言順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
語境順應是指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必須順應語言語境和交際語境來選擇語言。語言語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篇內(nèi)銜接、篇際制約、線性序列。交際語境包括語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因素。
二、語境順應論在翻譯中的應用
語境順應論的提出不僅豐富了語用學研究的內(nèi)涵,也為翻譯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jù)。翻譯本身就是一種順應的譯介活動,將其與順應論相結(jié)合是翻譯上的一大理論進步。在此,筆者希望運用耶夫·維索爾倫對語境的分類觀點,從語言語境的順應和交際語境的順應兩方面對伊藤漱平的日譯本《紅樓夢》中的稱謂語進行分析探討,通過實例的解析闡述自己對于語境順應論的理解,力圖對語境翻譯略有裨益。
(一)語言語境的順應翻譯
語言語境也稱語言信息通道,即信道,它是指在語言使用過程中根據(jù)語境因素所選擇的各種語言手段。語言語境包括篇內(nèi)銜接(通過連詞、指代、邏輯關系、對比等方式實現(xiàn))、篇際制約(語篇受敘述的內(nèi)容、文體類型、情景等要素的制約)、線性序列(語言選擇要注意語篇整體邏輯和關系并按照序列對語言進行敘述)。
根據(jù)以上分析的語言語境分類及特點,可以啟示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不要望文生義,而是要從語篇整體出發(fā),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的翻譯選擇。
例句(1)
原文 黛玉笑道:“你說你是丫頭,我只拿你當嫂子待。”
譯文「女中だなどとおっしゃいますけれど、わたくしわね、あなたをお嫂さまだと存じ上げておりますのよ」笑いながら、黛玉がこういいます
注:お嫂さま 原文「嫂子」。兄嫁の意。襲人を?qū)氂瘠纹蓼纫娏ⅳ皮皮栅钉堡皮い盲郡猡?。(第三十一回?/p>
例句(2)
原文 那是他們瞅著大奶奶是個菩薩,姑娘又是靦腆小姐,固然是托懶來混?!?/p>
譯文 あのひとたちが、奧様(李紈)は菩薩さまのようなおかただし、あなたさまはまた箱入りの姫さまだからと、高をくくってかかればこそのこと、むろん骨惜しみしてお茶を濁そうとするからでもございますが」(第五十五回)
例句(1)中,黛玉稱襲人為“嫂子”,這是前文所提到的社會稱謂語中的類親屬稱謂,但是眾所周知,襲人只是賈寶玉的丫鬟,并非是他的妻子,縱觀全篇我們可知這里黛玉口中的“嫂子”是源于寶玉與襲人關系親近,這是黛玉的玩笑與諷刺。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句看到,伊藤漱平將其直譯為“お嫂さま”,但是為了避免語義上的歧義,避免混淆譯入語讀者的理解,在本章的最后又加了注解,進一步解釋本句中“嫂子”的言外之意。
例句(2)中的“大奶奶”是社會稱謂語中的社會通稱,作者將其譯為“奧様(李紈)”,在稱謂語后采用文內(nèi)括號的形式解釋了“奧様”的指代。這是由于《紅樓夢》中被稱為“大奶奶”的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榮國府賈珠的妻子李紈,另一個是寧國府賈珍的妻子尤氏。顯然,作者為了使讀者明確文中的身份指代,在眾多的人物關系中有所區(qū)分,而在文內(nèi)進行了注釋。
(二)交際語境的順應翻譯
根據(jù)語境順應論,交際語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及物理世界的順應?!都t樓夢》中的稱謂語翻譯都深深的打上了這些印記。
1.心理世界的順應翻譯
在語用學研究順應論中,心理語境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交際過程中包含情緒、個性、愿望、信念等認知和情感因素,它是推動交際行為的內(nèi)在因素。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說話者選擇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順應雙方心理世界的過程。
例句(3)
原文 “姐姐怎么給我倒起茶來?我來到叔叔這里,又不是客,等我自己倒罷了?!?/p>
譯文 「お姉さまがどうしてわたくし風情にお茶を注いでくださるのでしょう!それに叔父さまのところへあがりましては、お客というわけでなし、わたくしに勝手に注がせてやってくださいまし」(第二十六回)
例句(4)
原文 寶玉聽了,大覺逆耳,便道:“姑娘請別的屋里坐坐罷,我這里仔細腌了你這樣知經(jīng)濟的人!”
譯文 寶玉はこれを聞きますと、ひらきなおって、「姫さん、あなたはほかの姉妹たちの部屋へでも廻っていただきましょう。場違いのわたしのところにいらしてはあなたみたいな政治向きの學問に心得のあるかたの汚れになりはせぬか、ご用心が肝腎ですよ」といいます。(第三十二回)
例句(3)是社會稱謂語中的類親屬稱謂語,此句是賈蕓去賈寶玉處做客,襲人給他倒茶時他所說的話。賈蕓與賈寶玉皆是賈家子弟,但伊藤漱平在此將賈蕓口中的 “姐姐”譯為“お姉さま”,使用了敬語。原來賈蕓雖然是賈府姻親,卻父親早亡,與母親二人靠著一畝地兩間房子勉強過活,這之前的第二十四回也寫到了賈蕓認賈寶玉為干爹,想借賈寶玉的身份地位,為自己謀求一座靠山;而襲人雖是賈寶玉的丫鬟,可是賈府上下皆知襲人是賈寶玉的貼身丫鬟,與賈寶玉的關系并不一般。由此,可見“お姉さま”這一譯詞的恰到好處,充分的體現(xiàn)了賈蕓對賈寶玉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人物的忌憚心理,其身份地位、心理距離僅從這一詞中便可窺見。
例句(4)是社會稱謂語中的通用稱謂語,縱觀《紅樓夢》全書可知寶玉在稱呼史湘云的時候多用“湘雲(yún)ちゃん”,可是例句(4)卻譯為“姫さん”,本是表兄妹關系的兩人顯得疏遠了許多。這是因為在這句話的背后有這樣一個背景,就是史湘云勸賈寶玉考取功名,而賈寶玉不屑名利場,不愿走仕途之路,由此,史湘云的這番話引起了賈寶玉情緒上的反感與不滿,才將平時的昵稱故意改為了敬語,以拉大彼此之間的距離。伊藤漱平的翻譯順應了賈寶玉的心理世界,也順應了原作者的意圖,形象的再現(xiàn)了當時寶湘二人的說話氛圍。
2.社交世界的順應翻譯
社交世界指交際者應在社會環(huán)境、社交場合下進行言語行為。在社交世界中,我們不僅要順應原文所描寫的社交世界,也要重視其文化要素,使社交世界順應更加完整。
例句(5)
原文 寶玉想一想,果然有理,又道:“老太太要不放你呢?”
譯文 寶玉は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たところ、いかにも筋の通った話ですので、手を変えて、「だけど、お祖母さまがあんたに暇を出す気になられなければ、そうは問屋がおろすまい」と食いさがります。(第十九回)
例句(6)
原文 襲人道:“為什么不放呢?我果然是個難得的,或者感動了老太太、太太不肯放我出去,……”
譯文 すると、襲人は「そうしてお暇をくださらないのでしょうか。わたくしがいかにも得がたい人間であるとか、またはわたくしにご後室さまや奧方さまを感心させ申すほどのはたらきがあるんでしたら、それは、なんとしてもわたくしに暇をやるまいとなさいましょうよ?!梗ǖ谑呕兀?/p>
例句(5)和例句(6)中都出現(xiàn)了“老太太”一詞,是社會稱謂語中的通用稱謂語,在此伊藤漱平卻給出了不同的翻譯,將出自賈寶玉之口的“老太太”譯為“お祖母さま”,而將出自襲人之口的“老太太”譯為“ご後室さま”。這是因為賈寶玉和襲人身處不同的社交世界,二人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賈寶玉是“老太太”也就是賈母的親孫子,是大觀園中賈母最疼愛的人,所以賈寶玉稱其為“お祖母さま”,縮小了二人的距離,增強了親近感;而反之襲人則是賈府的丫鬟,面對賈府中的最高權力者賈母,在古代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下,必須要稱“老太太”為“ご後室さま”,這一翻譯也體現(xiàn)了貴賤有序的社會背景與社會文化。
3.物理世界的順應翻譯
物理世界主要涉及時間和空間的范圍,其中時間包括事件進展、說話時間等;而空間則包括大空間(物)和小空間(人),以及肢體語言等。這里譯者要注意的問題是翻譯是一個特殊的交際過程,即關注原文中交際雙方的物理世界,不必考慮預測讀者的物理世界。
例句(7)
原文 鳳姐兒未等王夫人開口,先說道:“老太太昨日還說要來呢”
譯文 熙鳳は、奧方の王氏が口をきるのも待たずに、「ご後室さまは、昨日はまだうかがうの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のですが」(第十一回)
例句(8)
原文 鳳姐笑道:“老祖宗別急,我想想這模子是誰收著呢?”
譯文 熙鳳は笑い出し、「お祖母さま、そうお忙きあそばしますな。どれ、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ませんことには。あれの型はだれがしまっておりましたかしらね?」(第三十五回)
王熙鳳是賈母的孫媳婦,例句(7)和例句(8)皆出自王熙鳳之口,“老太太”和“老祖宗”皆是王熙鳳對賈母的稱呼,“老太太”是社會稱謂語中的通用稱謂語,“老祖宗”是昵稱稱謂語。這兩句話產(chǎn)生的物理世界并不相同,例句(7)是王熙鳳和王夫人等說話時提到了賈母,賈母并不在場,這里伊藤漱平將其譯為“ご後室さま”,以示尊敬;而例句(8)是王熙鳳對賈母說話,賈母是她的說話對象,物理空間發(fā)生了轉(zhuǎn)移,這里伊藤漱平將其譯為“お祖母さま”,以顯親近,來順應其不同的物理世界。
三、結(jié)語
本文引用了耶夫·維索爾倫的語境順應理論,結(jié)合伊藤漱平的日譯本《紅樓夢》中的稱謂語翻譯闡釋了語境順應論在翻譯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其對翻譯的借鑒價值。語境順應在翻譯中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作為譯者既要順應語言語境,又要順應交際語境,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以真實再現(xiàn)原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及原文特點。
注釋:
[1]耶夫·維索爾倫.語用學新解[M].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0:108-109.
參考文獻:
[1]陳喜華.試論翻譯中的語境順應[J].湖北大學學報,2001,15(4).
[2]陳毅平.《紅樓夢》稱呼語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3]賀華麗.順應論與翻譯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3(3).
[4]馬宏基,常慶豐.稱謂語[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5]伊藤漱平.紅樓夢[M].東京:平凡社,1973.
[6]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