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黃芳
摘要: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也提到:在數學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圍繞學生現實生活背景,促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情境生活化,繼而促使其能夠利用數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因此,為有效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本文以構建生活化課堂為目標,首先對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進行了充分解讀;其次,探究了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的意義;最后,針對生活化課堂構建的具體實踐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8-035-2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進和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達到學以致用,教師要重視生活資源的引用,重視生活化課堂的構建。通過生活化導入、設計生活情境、構建生活問題、開展生活實踐活動、運用生活素材等,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對數學本質的認識,讓數學回歸生活。本文以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進行教學研究。
一、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核心素養(yǎng)旨在通過教學引導,使得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所具備的能力和關鍵品格。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主要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重點是通過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促使其能夠從數學角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影響,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教學發(fā)展很難得到快速發(fā)展,需要教師對以下現狀進行分析、思考:
第一,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不足,導致學生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數學應用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師設計生活情境時,對知識的處理和學習訓練缺乏靈活性,在固化學習和教學分析中,導致學生出現了思維定勢的問題,既難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又會導致學生數學抽象、應用能力難以得到培養(yǎng)提升。
第二,課堂教學過程固化,導致學習理解不足。在數學教學中,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經歷系統(tǒng)的概念學習,在經歷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中,進行歸納,完善知識結構。但是就目前而言,受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基本上還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參與過程、體驗過程、活動過程明顯不足,不僅會降低學習理解能力,還會導致學生數據分析、邏輯推理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要注重生活情境的設計,在真實情境設計中,強化學習體驗感,內化知識、建構意義、促進個性、升華情感,達到學以致用。而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旨在利用生活素材、設計生活導入、解決生活問題,讓知識貼近學生,讓數學貼近生活,在樂學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梢?,在這一過程中,是數學與生活的整合,是對學習資源的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促進思維發(fā)展,還可以培養(yǎng)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使其保持學習熱情。
2.有利于增強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對于教育教學而言,其最終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服務生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將數學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整合,讓數學回歸生活,構建生活化課堂,相對比傳統(tǒng)講授教學法,不僅有利于促進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完善學以致用教學目標,還可以激發(fā)學習探究興趣,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提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可見,其構建的意義。
三、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策略
1.用生活化導入,激發(fā)主動學習興趣
導入作為教學開端,關系到學習興趣、學習質量。因此,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要善于挖掘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現象”在生活化場景導入中,運用生活的事例服務課堂教學,促使其能夠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培養(yǎng)主動思考、自主探索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從自然數到有理數》數學內容時,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自然數的意義和用處,了解分數、小數的意義,在認識數的發(fā)展過程中,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那么,在學習之前,可以在導入階段,利用白板播放以下生活資源:
生活資源:我國長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紀,前后修造了2000多余年,明長城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實際長度為5130千米(合一萬零二百六十里)稱之為“萬里長城”。
在直觀化生活資源的播放中,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篇報道中你看到了哪些數?思考它們屬于哪一類?”通過生活化導入,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整理,從而引導學生而結合生活實際,思考自然數的作用?分析哪些是計數?哪些表示測量結果?哪些屬于標號?最后結合生活實際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索,播放學生一周內各天收支情況的記錄。通過生活化導入,激發(fā)主動學習興趣,認識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讓學生以有理數展開學習探索。
1.設計生活情境,培養(yǎng)數學抽象素養(yǎng)
設計生活情境,旨在教師結合生活實際、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經驗,設計真實、有效的生活場景,在情境引導中,培養(yǎng)數學抽象,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因此,為構建生活化課堂,可以設計生活情境為載體,在積極引導中,激活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與數學抽象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數學內容時,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構建等量關系,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整理問題的能力,實現理實結合,建立方程思想,培養(yǎng)數學抽象。因此,在教學時,可以設計以下生活情境:
情境一:超市打折促銷,一件衣服按照75折銷售的售價為65元,這件衣服的原價是多少?設衣服原價為x元,方程為:
情境二:甲乙兩地相距22 km,張叔叔從甲地出發(fā)到乙地,每時比原計劃多行走1千米,因此提前12 min達到,那么,思考張叔叔原計劃每時行走多少千米?
情境三:校園運動會開始,在足球賽中,規(guī)定每隊勝利一場得到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甲隊與乙隊一共比賽了10場,甲隊保持了不敗紀錄,總得分22,甲隊勝利了多少場?平了多少場?
在生活情境構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具有什么特點?你是如何構建方程的?”在生活情境引用和實際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培養(yǎng)方程思想、數學抽象素養(yǎng),通過真實情境的學習探索,構建生活化課堂,促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趣、生動。
2.構建生活問題,增強數學分析能力
在數學教材中,會發(fā)現有很多生活現象以及生活問題,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聯,都是圍繞生活實際進行的問題優(yōu)化,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數學學習,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數學分析能力,通過生活問題的實際探究,積累生活經驗,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例如,在解決“有理數加法、減法”等相關問題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有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培養(yǎng)數學分析、數學運算核心素養(yǎng)。那么,在進行習題練習時,可以設計以下生活問題,如:
生活問題一:
(1)某同學記錄了一天的溫度為:早晨的氣溫是-5℃,中午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則半夜的溫度是___℃
(2)已知勝利企業(yè)的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虧本3000元,該企業(yè)上半年盈利或者虧本的算式表示為____
(3)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為20 m,-15 m和-10 m,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____
生活問題二:
(1)以下是我校七年級5名學生的體重情況,完成下列表格:
思考:誰最重?誰最輕?最重地與最輕的相差多少?
(2)10袋大米,以每袋50千克為準,超過的千克數記作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作負數,稱重記錄為:+0.5,+0.3,0,-0.2,-0.3,+1.1,-0.7,-0.2.+0.6,+0.7
思考:10袋大米共超重或者不足多少千克?總重量是多少?
通過生活問題的構建,引導學生依據生活經驗為前提,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在解決生活問題、分析生活問題、探索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數學分析素養(yǎng)和數學運算素養(yǎng),構建生活化課堂,增強數學親切感,激發(fā)求知欲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3.結合生活實踐,提高數學綜合素養(yǎng)
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社會經驗的一個過程,旨在于通過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認識數學發(fā)展。那么,為促使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更加有效,培養(yǎng)數學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融入生活實踐活動,在參與生活調查的同時,認識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為達到學以致用教學目標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數學內容時,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手機數據的方法,會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能夠根據數據,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培養(yǎng)數學建模、數據分析核心素養(yǎng)。為此,在教學時,可以設計生活實踐活動,以此次疫情為核心,引導通過關注社會熱點新聞,利用互聯網調查分析,針對疫情重點城市進行數據搜集分析,調查疫情嚴重城市,新增疫情情況、治愈情況、死亡情況等數據,繪制統(tǒng)計表、折線統(tǒng)計圖,根據圖表提高對疫情的認識。然后在具體教學中,派選優(yōu)秀學員,針對實際調查情況進行成果展示,交流數據搜集、數據分析、數據整理過程,在切實經歷、體驗的過程中,提高數學綜合素養(yǎng),達到學以致用,讓數學教學更具生活化。
4.運用生活素材,促進數學深度學習
就目前而言,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出現了不知所以的現象,學生針對生活中的問題,無從下手。因此,為有效構建生活化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素材,通過生活資源和數學知識的整合,進行教學優(yōu)化,促使其對數學教材產生親切感和求知欲,在親歷知識形成過程的同時,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促進數學深度學習。例如,在教學《平行線》數學內容時,旨在讓掌握平行線判定性質和定理,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促進深度學習,在生活素材引用中,建立數學思想,提高直觀想象素養(yǎng)。那么,在實際教學時,可以為其提供膠水、做風箏用的教具等,結合白板播放燕子風箏骨架示意圖,在數學幾何展示的過程中,激發(fā)動手操作欲望,讓學生思考分析風箏骨架示意圖中各個角的關系,如:
思考:∠1與∠5是一對什么角?如果∠1=∠6=45°,那么,∠5等于多少度?如何判斷∠5與∠1相等?
然后讓學生再根據自己動手做的風箏,以及風箏骨架示意圖,提出數學問題,進行交流探索,在生活素材運用的過程中,促進深度學習,促使其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讓數學課堂生活化,學習內容生活化。
四、結語
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不僅可以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利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在生活導入中,調動自主探究欲望;利用生活情境,集中學習注意力;結合生活問題,達到學以致用;通過生活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采用生活素材,豐富資源促進深度學習,繼而促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玉榮.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8):188.
[2]郝伊凡.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精彩[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8):244.
[3]焦亮紅.巧設支架,優(yōu)化初中數學課堂[J].華夏教師,2020(20):41-42.
[4]焦為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0(17):36-37.
(作者單位:浙江省東陽市吳寧三中,浙江 東陽 3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