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娥
摘 ? 要: 為探討語文閱讀教學中“留白”藝術的實踐運用,考慮當前課堂教學中“解決一切問題”模式的弊端,在新的課程改革思想的引領下,引入“留白”藝術的技術操作教學策略,構建開放式、對話式的課堂,解讀課堂閱讀教學中運用“留白”藝術的策略,并提出教學建議。教學實踐表明,“留白”藝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具有積極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 語文閱讀 ? 留白藝術 ? 課堂教學
1.捕捉文本“留白”
(1)填補空白,豐富情節(jié)。
“留白”藝術被廣泛應用書畫、文學藝術中。李可染說:“空白,含蓄,是中國藝術的一門大學問”。從“留白”的運用來看,書畫可謂深得個中三昧,文學創(chuàng)作亦是如此,“無字處皆其意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解讀“無字之處”的空白,填補空白,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藝術享受。比如《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的片段,對范進這個人物有詳細的性格和行為描寫,學生僅閱讀這個片段時,對范進的理解不夠全面,很多學生把范進看作受害者而生憐憫之心。在這個片段中,并未介紹范進中舉后的事情,可在閱讀中設置問題:“范進中舉并回歸正常生活后,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豐富故事情節(jié)。在教師補充“范進伙同張鄉(xiāng)紳草菅人命的環(huán)節(jié)”后,學生的理解就更全面了。
(2)借助空白,理解人物。
在小說中,人物形象總是給讀者留下許多審美再創(chuàng)造空間,而且故事中對人物形象的介紹總是通過留白的形式,給讀者更豐富的想象空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深入挖掘閱讀文本中的空白,通過對空白的分析,使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比如《故鄉(xiāng)》一文中,楊二嫂就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既善良又狡黠,既掩飾又潑悍,既會人際周旋又口無遮攔。面對這樣的人物形象,學生需要從多個層面理解,學到生活知識,深化對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通過對楊二嫂從“豆腐西施”到“圓規(guī)”轉變過程、原因的“留白”分析,引導學生分析社會背景及當時社會對人成長的影響。之后,對楊二嫂語言描寫背后的心理“留白”進行分析,豐滿人物形象,拓展學生的審美空間。
(3)挖掘空白,揣摩情感。
閱讀重在體驗,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講“思理為妙,神與物游”,說出了閱讀中的體驗。體驗是通過聯(lián)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參與而獲得的,表現(xiàn)出一定的模糊性。在語文閱讀中,學生需要結合閱讀文本內(nèi)容和生活經(jīng)歷,一種與自己情感相關的語言情境,并進入“角色”,體味文本內(nèi)容的審美意蘊,揣摩作者情感。在許多閱讀文本中,作者往往通過“用文字描寫景物”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情感,并不用文字詳細描寫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描寫的“空白”給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空間。
比如《燕子》一文中對春天美景的描寫,“陽春三月,下過幾陣蒙蒙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在教學中可采用“刪除”到“添加”的方法,從“微風吹拂著柔柳”“微風吹拂著才舒展開的柔柳”“微風吹拂著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再到最后的“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揣摩情感,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自明。
2.組織課堂教學手段的“留白”
(1)情境創(chuàng)設“留白”。
王昌齡曾說:“詩有三境,一曰物鏡,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痹谖膶W作品意境創(chuàng)造中,作者總是喜歡“虛實結合”展現(xiàn)“境生于象外”的效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創(chuàng)設并靈活運用“留白”,運用意境創(chuàng)生法進行閱讀教學。閱讀教學實踐中可用的留白教學方法包括因景布畫法、視聽替代法、情景模擬法等。在因景布畫法的應用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文本內(nèi)容,從不同的意境、意象中想象或認真構思出多種畫面,并在構思畫面中引導學生表達情感和構思過程。視聽替代法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形象的信息符號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思辨能力。在情境模擬法的運用中,教師不必要求還原原文的實景,而是在體驗文章情境的手段上下功夫,通過情境留白引導學生思緒進一步拓展。
(2)教學語言“留白”。
閱讀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恰當?shù)厥褂谩傲舭住毙哉Z言,能夠喚醒學生的思維。比如教學中的講授語言“留白”,通過使用修辭格將語言變得“留白”,激發(fā)學生思維,使其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力。比如在提問語言的運用中,可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設計富有啟發(fā)性、外延寬、彈性大的問題,盡量將問題變得具有模糊性,在語言中留出合適的“空白”。在《孔乙己》一文中多次出現(xiàn)“笑”字,可設問:“雖然文中多次出現(xiàn)‘笑字,但我們讀后并笑不出來,反而還有隱隱作痛的感覺,為什么?”通過這種開放性、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填補問題中的留白,鍛煉學生的思維。
此外,在閱讀教學中對于文本的解讀,教師可在結語處進行語言“留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比如于漪老師講解《七根火柴》一文時采用了這樣的結課方式:師生一起像無名戰(zhàn)士一樣“數(shù)”著“一、二、三、四……”來結尾,可謂“言未盡,意無窮”。
(3)提問方式“留白”。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提問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巧妙地在提問方式上“留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一是留出挑戰(zhàn)難度和新問題的“空白”,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提問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在設計問題時,盡量采用長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問方式,結合學生學情和閱讀文本的實際,適當提高解答距的等級,使學生積極嘗試解答新問題。但是設計問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對文本知識的實際掌握水平、閱讀理解水平等,既要給學生留有“挑戰(zhàn)”的空間,又不可超出學生能力范圍,導致學生探索失敗而產(chǎn)生畏難與挫敗感。
二是留出發(fā)展性提問的“留白”,讓學生不能一下子想到答案,通過思考、推理不斷深化問題,并在不斷探索中提高學生思維的“跳躍能力”。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盡可能提出一些開放性、發(fā)展性的問題。比如《范進中舉》中,設計問題“尋找范進瘋的證據(jù)”,讓學生一步步尋找證據(jù),并通過分析形成證據(jù)鏈的原因,既解放了老師,又激活了學生。此外,在問題拓展延伸中,不僅局限于“一個問題的發(fā)展”,還可以采用“連續(xù)性問題”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逐漸過渡到更高的閱讀思維中。
三是留出拓展思維空間的提問“留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比如《陌上?!芬晃闹?,對于羅敷之美,設問“羅敷之美贏得勞動人民的喜愛和稱贊,這說明羅敷之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呢?”這種拓展思維的“留白”提問,留給了學生很大的思考空間。
(4)懸念設置“留白”。
文本閱讀中無處不存在懸念,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懸念設置“留白”,啟發(fā)學生完成“從某個角度看怎樣”“假如怎樣會怎樣”“不怎樣會怎樣”這樣的思考,則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一是以懸念組織課堂教學,比如在課堂開始時,先對學生說“今天的閱讀課,老師帶來幾個驚喜”,然后在教學過程中依次揭示驚喜,這樣保留懸念的方式,使學生在整個課堂上保持較高的參與度。懸念的展現(xiàn)方式有多種,可以選擇教學語言或問題導入,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采用多媒體進行圖文引導,甚至可以使用相關音頻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具有懸念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其向“空白”出發(fā),發(fā)散思維,觸發(fā)聯(lián)想與想象。
二是設置文本空白的懸念,即教師對文本中的空白進行挖掘與分析,然后設計成問題讓學生思考,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比如實際教學中,在學生已經(jīng)提前預習閱讀文本之后,課堂開始時教師聯(lián)系課文題目,巧妙地設置留白,讓學生帶著疑問探索“留白”隱藏的問題,并有意識地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3.正確處理“留白”教學中的幾個關系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巧妙運用“留白”藝術進行教學,教師應準確處理幾個“留白”教學關系。
一是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師深入解讀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從教材聯(lián)系到生活,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教學中設計“留白”藝術的應用策略時,要整體考慮,即從“留白的預設”到“留白的生成”,整個過程要建立起閱讀教學、閱讀文本、學生生活三方聯(lián)系,讓學生從“留白的預設”開始產(chǎn)生疑問與探索欲望,并在“留白”探索中與自己生活經(jīng)歷建立聯(lián)系,融合文本內(nèi)容與生活經(jīng)驗,最終“生成”閱讀感悟。
二是留白過多與過少的平衡關系,在教學實踐中,并非留白越多越好,也不是留白越少越好,模糊教學與精確教學要相互補充、緊密結合。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以一節(jié)課為例,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可供學生主動太多的實踐不會過多,學生對問題的探索精力有限,受到知識儲備、思維發(fā)展等因素的影響。如果留白設置過多,必然產(chǎn)生更多的問題與疑問,則導致閱讀教學產(chǎn)生更多的擴展與延伸,學生會“應接不暇”“自顧不及”,影響“留白”應用的效果。反之,如果留白過少,則可能使學生很簡單就探索出答案,不知道該將閱讀思維發(fā)展到什么方向,也會影響閱讀教學效果。
三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留白”藝術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設置、提出“留白”,學生閱讀、探索“留白”,得出閱讀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獲取學生的反饋,學生需要獲得教師的指導,顯然需要師生間建立良好的、民主的關系,保證師生有良好的交流,使“留白”藝術真正在閱讀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此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留白”藝術應用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可出現(xiàn)在課后評價環(huán)節(jié),在評價中形成“留白”。比如在妙答處給評價“留白”,在疑惑處給評價“留白”,在錯誤處給評價“留白”。
4.結語
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留白”藝術,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適時性原則、適度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目的性原則等。在教學實踐應用中,要注意立足課堂,避免形式化,避免盲目留白,抓住關鍵,適當留白。還要注意留補適當,防止過度和異化,避免過度闡釋,要含蓄為美,點到為止。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留白”藝術,能夠顯著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學生閱讀探索的興致很高,而且思維活躍。在課堂提問與課后作業(y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體驗更豐富,讀后感寫作更出色。
參考文獻:
[1]韋軍.無言也能演繹精彩——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留白”藝術[J].語文學刊,2016(11).
[2]王有學.試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留白藝術的運用[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0).
[3]李海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藝術空白[J].中學教學參考,2017(12).
[4]仇恒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留白”——以小說的閱讀教學為例[J].吉林教育,2016(17).
[5]石楊.語文閱讀教學的補白藝術[J].基礎教育研究,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