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摘 要:初中作為學生接觸物理的第一站,是學生今后物理學習的基礎,初中物理教師需要認識到初中階段對于學生物理學習的特殊性和關鍵性。探究式教學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積極意義。本文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構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 物理學科 探究式 教學模式 構建
物理教學的學習內容較為深奧,極其容易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出現(xiàn)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物理綜合水平的提高。物理是對生活各種現(xiàn)象的研究和總結,其內在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更好地將物理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探究式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探索欲望,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生活中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觀察物理變化,讓學生將物理和生活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物理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物理教學內容,合理的實施探究式教學,為學生構建高效的物理學習課堂,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優(yōu)質物理人才。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我國課程改革力度較大,但是由于教師對探究式教學方式的把握有所偏差,導致課堂中出現(xiàn)了一些“標簽化”的形式[1]。很多學生盡管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模式開展物理學習,但是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表明上,沒有深刻地去改變這代人的思維習慣。表面作秀式的探究式教學并不能讓學生在物理課堂中獲得知識、得到發(fā)展,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性格發(fā)展。因此,通過新的探究式教學把課后與課堂有機地融為一體,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地成了當前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模式構建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有效策略
1.通過將日常生活融入物理教學中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知識是對自然現(xiàn)象以及生活現(xiàn)象的一種解釋,所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常??梢砸姷轿锢碇R的影子[2]。基于此,物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日常生活融入物理教學中,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新奇感,同時還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科學有效的物理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實現(xiàn)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目標[3]。
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初中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冊《光的折射》這節(jié)內容時,物理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杯子和一根筷子,然后在正式上課的時候讓學生透過水杯去觀察筷子的變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光的折射”這一抽象概念。
又如,在對學生進行初中人教版物理初二下冊關于“壓力”這一內容教學時,物理教師可以讓感受鉛筆尖扎手以及鉛筆背扎手的感覺,這時學生會感覺到二者的差異,從而產生好奇,自然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2.設計探究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物理變化,強化學生的物理知識體系[4]。物理實驗是物理概念的基礎條件,每一個物理定理都是通過無數次的實驗所得來的,利用實驗教學學生可以逐步探索在不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物理變化。物理實驗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和變化性,改變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都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但是也可能會提高實驗效率。當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時,會感受到實驗中的魅力和奧秘,因此也可以促進學生探究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小實驗,分析聲音傳播所需要依靠的物質。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鬧鈴、玻璃罩作為實驗工具,將正在響動的鬧鈴放在處于真空狀態(tài)下的玻璃罩內,通過實驗的結果得出聲音傳播的特點。
3.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的今天,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也開始逐漸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促進了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高[5]。目前的多媒體教學不僅只是簡單的PPT、白板等基礎設備,還包括交互式的互動工具,達到視聽一體的目的。特別是智慧課堂的構建,完全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和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科技的影響下展開高效地學習。智慧課堂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讓學生自主利用網絡資源搜索資料解決問題,如果學生出現(xiàn)疑問可以通過平板與教師交流。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智慧課堂的模式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在網絡上搜尋有關摩擦力的相關檢測實驗,并以小組的模式對其進行討論,分析摩擦力的產生和具體特點。
結語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的內在魅力,是提高學生物理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忽略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實施灌輸式的教育,將物理知識一味地強加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也導致學生失去了探索物理未知領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認識到物理教學本身所帶有的探究性,利用合理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主動探究物理知識的內在含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會逐漸廣泛,會給物理教學體系的改革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牟艷娜.揚長補短,讓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實現(xiàn)真正融合——專訪教育部初中、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黃恕伯[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0(01):5-8.
[2]彭佳,許桂清,吳先球.具身認知視野下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設計優(yōu)化——以聲音的特征“響度”課堂教學為例[J].物理通報,2020(01):45-48.
[3]程怡田,董倩,彭長德.注重過程體驗學習回歸科學探究本真——以初中物理“物體的浮與沉”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22):26-27.
[4]葉德偉,肖龍海.真實的發(fā)生探究學習——中美初中物理教科書“電學”單元探究學習比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9(12):54-58.
[5]宋云云,劉劍霜.將工程教育融入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實踐
——以學生制作浮沉子和簡易密度計為例[J].物理教學探討,2019,37
(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