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小學道德與法制新課導入的途徑,作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實踐活動導入,故事導入,釋題引趣導入,提問導入,對比導入等建議,以此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以新奇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
關(guān)鍵詞:小學;道德與法制;新課;導入;途徑
常語道: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不外亦如此。眾所周知,一個好的導入、好的揭題方式對整個教學過程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能夠在師生間建立一種良好的關(guān)系,營造和諧教學氣氛,有益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明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掌握學習的主次,減少其學習的盲目性;再一方面,能夠迅速抓住學生地方注意力,使其全神貫注地投入課堂。小學道德與法制教材精煉、思想教育性強,倘若新課導入處理不得當,課堂氣氛容易沉悶,那么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如同嚼蠟,這樣,就達不到進行思想法制教育的目的。在道德與法制教學實踐中,筆者初步探索了幾種導入新課的途徑,在此結(jié)合實例談談一下。
一、 實踐活動導入
小學生活潑、好動,并且好奇心強。因此,教師若能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口又動腦,既可以很快從中領悟道理,又能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如在教學《學會溝通交流》(部編教材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制上冊第2課)一課,我先要求小朋友們每人畫出一條最喜愛的蛇,然后讓他們相互欣賞與評比所畫的畫。繪畫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他們興趣盎然,很多人都迅速地畫了出來,并且在評比的過程中,氣氛非?;钴S。有的說我畫得不錯,同學們評價得也很好。有的說自己畫的畫本來很好,但別人卻說畫得不好;有的說盡管我畫得不夠好,但是要給點面子,總不能把圖畫說得那么差;有的說自己畫得這么辛苦,卻得不到一句好話;有的說畫畫得好與不好,問題是不大多少,關(guān)鍵是同學之間要學會理解和尊重。這時我接過話題:“是的,我們只有學會理解和尊重,并正確地對待不同的看法,才能學會溝通和交流。”此時,課題不知不覺地被揭示了,孩子們在熱烈而愉快的情緒中投入學習活動中去。
二、 故事導入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主要是,在小學生的眼里,故事是新奇的東西。所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夠激發(fā)他們的道德感,也是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例如,教學《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部編教材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制上冊第3課)一課,我先簡單地講一些有關(guān)煙酒和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的故事,以及虎門銷煙的故事,當學生聽完故事,都為煙酒和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以及民族英雄林則徐的英勇行為感動了,我馬上指出:“孩子們,煙酒更多時候就像毒品一樣,不僅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還能誘發(fā)不良行為,甚至導致違法犯罪。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迅速地板書: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筆者認為,這樣導入新課,能夠有效地為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作了積極的過渡和鋪墊,不但自然,而且得體,使學生樂學。
三、 釋題引趣導入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教學幽默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變緊張為輕松、縮短師生距離、給人以思想啟迪,同時可以協(xié)調(diào)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因此,為了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消除學生的疲勞,教師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解釋課題中的重要詞語,可以使學生很快弄懂課題含義,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如教學《選舉產(chǎn)生班委會》(部編教材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制上冊第4課)一課,我在解釋課題中“班委會”一詞時,先講一則笑話:有位老師給學生布置一篇作文,題目是《什么是班委會》。課后當老師批改到陸天同學的作文時,教師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在作文簿的第一頁畫了六個光頭強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并在這幅圖的下邊寫了這樣的一大段——“這就是班委會,光頭強在開會……”學生聽后忍俊不禁,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筆者就趁機因勢利導:“聽了這則笑話以后,你們得到什么啟示?陸天同學寫的是圖文并茂的作文,并且圖畫畫得不錯,正在開會的這六個光頭強應該是班干,他們組成了班委會?!惫P者就這樣恰當?shù)匾靡粍t笑話來導入新課,并且能夠做到導出了童真和童趣,導出了實在,既符合教學內(nèi)容,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沖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四、 提問導入
陶行知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因此,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開課前,教師緊扣課題精心設計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釀造一個熱烈的氛圍。如《中華民族一家親》(部編教材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制上冊第7課)一課中,我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民族呢?教室里頓時“炸”開了,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有36個民族,有的說有48個民族,有的說有66個民族,有的說有56個民族……氣氛活躍起來了,我接著又問:“我們中國有這么多的民族,為什么都能夠共同生活在中國呢?”“團結(jié)!”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便說:“對!我們中國這么多民族能夠生活在一起,靠的是團結(jié),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親??!”說罷,我就板書:中華民族一家親。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民族團結(jié)教育,明確了學習目的,又緊扣教學內(nèi)容,活躍了氣氛。
五、 對比導入
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也就是說通過對比更能說明問題。導入新課也可以用對比的方法來進行。如教《讓我們的家更美好》(部編教材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制下冊第2課)這課之前,筆者制作兩張幻燈片,一張是爸爸媽媽吵鬧,子女玩手機,另一張是爸爸在工廠里打工,媽媽在家里做家務,子女看書寫作業(yè)的情景,上課前我首先把兩張幻燈片放出來讓學生說出內(nèi)容,然后進行比較,當學生說出為了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庭,爸爸媽媽團結(jié),為子女辛勤地勞動,子女不玩手機,努力學習等等時,也就是自然地導入新課了。
古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倘若每節(jié)課的導入、揭題方式都能給學生以新奇感,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道德與法制課就不會出現(xiàn)教師說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的現(xiàn)象,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也將大大提高。
作者簡介:
韋肯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xiāng)隆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