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亞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重視對兒童進行道德素養(yǎng)教育,這不僅影響著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還關系到他們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所以,如何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滲透品格教育,就成為了老師關心的主要問題。本文根據(jù)幼兒的特點,探究將品格教育融入到幼兒園日常教學和活動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日常教學;品格教育
引言
幼兒處于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很多觀念和意識都尚不成熟,需要幼兒教師對其進行有效地引導和指導,所以在幼兒日常教學活動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兒童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而且,幼兒大多都善于模仿,老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讓自身優(yōu)秀的品格對他們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素養(yǎng)教育。
一、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品格教育
游戲是幼兒園日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它可以讓老師借助游戲趣味性強的特點使兒童對周圍的一切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并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世界,了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游戲活動對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兒童的閱歷比較少,對很多事情都缺乏一定的認知,而且,他們的思想尚未成熟,道德意識也較為淺薄,所以,這也正是培養(yǎng)他們優(yōu)良品德的關鍵階段。游戲活動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互動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幼兒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應該利用這個優(yōu)勢,將品格教育融入其中,無論是游戲目標,還是游戲內容,都需要滲透良好的品德要素,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樹立美好的品德[1]。不同的游戲可以帶給兒童不同品德的教育,比如在競賽類游戲中,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公平意識,明白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在小組合作的游戲中,能夠養(yǎng)成互幫互助的習慣,懂得分享,并從中感受到快樂;還可以在其他游戲中學會謙讓他人,時刻遵守游戲規(guī)則,能夠對自身和他人的行為進行辨認,知道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又是錯誤的。
比如,《小小守門員》游戲是讓兩組兒童努力將足球踢到對方的球門里,這就需要各組內部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在阻擋對手的同時,幫助本組的成員進球。這個游戲可以有效的提高兒童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增強團隊意識,提高各組的凝聚力,讓他們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而且,這項游戲還能幫助兒童發(fā)現(xiàn)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加深彼此之友誼。
二、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品德
雖然幼兒園更多的是讓兒童在玩中成長,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學內容,所以,老師可以將品德教育科學的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他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2]。比如在美術活動中,老師可以教會孩子們如何贊美他人,用真誠的話語鼓勵小伙伴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還可以在手工實踐活動中,教會兒童如何關心和保護他人,掌握剪刀、小刀等危險物品的傳遞方式。幼兒教師通過這樣的活動將美好的思想品德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兒童,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
在閱讀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們朗讀寓言故事,并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傳達給兒童,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比如《騾子》這篇故事所講述的是一匹騾子每天吃大麥長大,擁有非常強壯的體格,于是它經(jīng)常自言自語,覺得自己的父親一定是一匹善跑的馬。但是有一天騾子被拉去做工,每天不停的奔跑,使它非常的疲憊,最后終于想起自己的父親是毛驢。這個故事是要告訴孩子們無論自己的未來有多么輝煌,也不能忘記本性。老師通過給幼兒講述這樣的故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擁有美好的品格。
三、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除了學習和游戲,幼兒園還會組織兒童參與日常的活動,所以,老師需要將品格教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隨時對地對幼兒進行素養(yǎng)教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3]。從早晨步入幼兒園開始,就對兒童進行品格教育,當他們與老師見面時,要相互問好,對老師要學會使用敬語;小朋友之間見面也需要一個簡單的問候,樹立懂禮貌、尊重他人的品質。在中午用餐時,要養(yǎng)成飯前洗手的習慣,吃飯期間不能講話,并且要知道營養(yǎng)均衡的重要性,養(yǎng)成不挑食的習慣;刷牙時,不與他人爭搶位置,要懂得謙讓;在午睡期間,如果睡不著,也不能打擾別人休息,可以選擇自己看書,走路也要輕輕的;放學時,要和老師、小伙伴說再見。老師通過這樣的引導幫助幼兒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樹立更多美好的品質。
幼兒園還可以在改善周圍的環(huán)境,讓兒童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熏陶,從而改善自身的行為舉止,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比如,在接水處粘貼“節(jié)約用水”的標語;在樓梯處標注“小心腳下”的提示;在班級的門上粘貼“請隨手關門”、“請輕輕關門”的溫馨提示,從細小處給幼兒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時刻都能受到美好道德思想的熏陶,從而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四、提高幼兒教師自身品格素養(yǎng)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指引者,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兒童見到次數(shù)最多的、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老師,而且,他們在這個年齡段更善于模仿,所以,幼兒教師道德素養(yǎng)的好壞就成為了影響兒童優(yōu)秀品格形成的重要的因素。為了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老師必須要完善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待人接物的方式,都要展現(xiàn)出美好的一面,為兒童樹立榜樣,讓他們學會使用文明用語,懂得尊重別人。
幼兒教師還要用平等的眼光與兒童進行溝通,不能遇到問題就批評孩子,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然后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老師用自身的言行影響著幼兒的思想,幫助他們樹立健全的人格[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品格教育是幼兒教學活動中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幼兒教師要知道培養(yǎng)兒童高尚品格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并且,在日常的游戲、教學、生活中科學地融入品格教育,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幼兒的思想,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楊一星.幼兒園品格教育新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科技風,2020(20):185.
[2]獨文婷.幼兒園日常教學中滲透品格教育的重要性[J].讀寫算,2020(16):33.
[3]王新華.素質教育體制下幼兒園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3.
[4]陸宏.在幼兒園開展品格教育的意義與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