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顯露出的不足得到了改善,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有了極大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僅很好地堅持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原則,還能夠有效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并針對如何更好地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初中階段;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8-0059-02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應當堅持“因材施教”以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初中語文知識的難度逐漸增大,學生的個體差異也逐漸突顯出來。教師若未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不僅會耽誤教學進度、加重教學負擔,同時也不利于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诖?,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并在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方面發(fā)揮 了重要作用。
一、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分層教學不是簡單地將學生分成幾類,而是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如語文基礎、學習能力以及考試成績等,將學生劃分在合理的層次,并合理設計教學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得到發(fā)展與提高[1]。分層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很難分出精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再加上教學內容難度的不斷提升,以及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情緒上比較敏感,部分學生會覺得被忽視了,長此以往,這些學生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個性也會受到壓制。而分層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習情況不同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不僅很好地考慮到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而且照顧到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為他們提供了與同學交流探討、一起進步的機會;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太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通常會導致兩種教學狀況出現(xiàn)。其一,部分教師采用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的教學速度授課,教學內容也是最基礎的、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以確保成績較差的學生能夠跟上進度。但是對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很多教學內容他們自己看書就可以完全掌握,這樣無疑是有些浪費時間。其二,部分教師比較關注成績中上游的學生,而容易忽視成績不好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鮮少花費時間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導致成績不好的學生學習比較困難。這兩種教學情況都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分層教學模式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強調要盡量關注每一位學生,并使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得到發(fā)展,從而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相關素養(yǎng)
有的教師或者因為年齡較大,或者因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經驗不足,仍舊習慣于采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國家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教學理念已經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趨勢,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不僅能幫助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相關素養(yǎng),引導教師關注學生,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的措施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并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此,為了在教學中更好地關注每位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語文基礎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如學習能力強、語文成績好的分為A組;處于中等水平的分為B組;學習能力差、語文基礎不牢的分為C組。然后再根據不同小組的語文水平設計相應的問題以及內容,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二)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
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一定要將給不同層次學生設置的學習目標說清楚,讓學生帶著目標有針對性地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把控教學目標的難度:對于A組和B組,教師要將目標定得稍微高一些,以督促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學習;而對于C組,教師可以先將目標定得稍微低一點,以此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2]。如在教授《論語》一課時,為C組設置的學習目標是熟讀課文,并背誦、默寫;為B組設置的學習目標是在背誦、默寫課文內容的基礎之上熟記重點詞句的含義和解釋;為A組設置的學習目標是在背誦、默寫并掌握重點句子含義的基礎之上,理解文章的道理并懂得舉一反三,嘗試解釋其他的文言文。
(三)對任務進行分層
為了盡量關注到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可以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一些任務,并適時給予學生機會,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完成任務。如在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教師可以安排C組學生分角色齊讀課文內容,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讓他們回答本篇文章大體講了什么故事;之后可讓A組學生根據課文注釋進行解釋,幫助同學理解課文內容;等本節(jié)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讓B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分角色表演,體會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通過分層設置任務,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課堂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成就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四)對課后作業(yè)進行分層
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基礎不同,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時候也要注意作業(yè)的難易程度,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業(yè)布置[3]。如在給C組的同學布置作業(yè)時,教師要安排最為基礎的題目,注重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和默寫,且作業(yè)量要相對減少,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A組的課后作業(yè)難度則要加大,且題目的質量要高,要讓他們通過題目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補缺;B組的作業(yè)難度以及作業(yè)量則要處于二者之間,使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水平。
總之,分層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成績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就要對學生、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課后作業(yè)進行分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及學習積極性,給予學困生充分的表揚和鼓勵,并增強他們的信心,進而使得學困生、中等生以及優(yōu)等生都能夠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擁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靜靜.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1).
[2]張建芹.語文教學當為學生“量體裁衣”——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分層模式的效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3).
[3]張建東.淺議分層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3).
【作者簡介】
楊俊文(1988~),男,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