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積月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語文園地”和“回顧拓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言積累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這一版塊的教學不應(yīng)是單純的知識堆積、死記硬背,而應(yīng)立足“激發(fā)興趣、適度拓展、靈活運用”的教學目標、引領(lǐng)學生積累語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日積月累”;學習興趣;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6-0075-02
引 言
郭沫若先生曾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學生只有具備足夠量的語言積累,才能在表達自身觀點時做到旁征博引、妙語連珠[1]?;诖耍處煈?yīng)對此引起重視,加強對“日積月累”教學的重視。
一、誤入藕花深處——“日積月累”教學低效現(xiàn)象
1.機械重復——教學程式化
有些教師刪繁就簡,直奔主題,本著“不理解意思積累下來也行”的思想,以讀、背、默為主要方式,讓學生機械記憶詞句。這容易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模式化,使其認為語文學習十分枯燥。
2.蜻蜓點水——理解簡單化
正確理解一些古詩名句、成語等是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的起點。但在課堂上,講解詩句或詞語時,教師?!膀唑腰c水”式地泛泛一談,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品味能力。
3.忽略運用——教學功利化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日積月累”中詞句的背誦、默寫,以應(yīng)付考試中的填空題為目標,教學方式單一,運用意識淡薄,致使學生語文能力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巧度金針與人——探索“日積月累”教學的有效性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李吉林老師說:“針對兒童蘊藏著學習的主動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變心理特點,應(yīng)把兒童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fā)學習動機,在連續(xù)的情境中,不斷強化學習動機?!苯處熞衲g(shù)師一樣,巧妙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徜徉在“日積月累”中而樂此不疲。
(1)故事相輔,領(lǐng)略情節(jié)美
“日積月累”中多是一些詞語、詩句,內(nèi)容不夠充實,趣味性較低。如何讓簡單的詞句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可以編創(chuàng)一些有趣味性的小故事。
第八冊第二單元“日積月累”中有一句名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惫P者在教學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很多學生都皺眉搖頭。筆者馬上話鋒一轉(zhuǎn):“同學們,對于這句話,還有一個故事呢,你們想聽嗎?”學生馬上喜形于色,異口同聲道:“想!”“西漢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將領(lǐng)叫李廣,他精于騎馬射箭,作戰(zhàn)非常勇敢。有一次……”故事講完,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并把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腦海里。
(2)合理想象,感受畫面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中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詞語只有與精神同構(gòu),才能在主體心靈中獲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例如,筆者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日積月累”的詞語時是這樣設(shè)計的。
師:同學們,你們讀得真認真,也讀得很流利,如果理解了這些詞語,肯定會讀得更好?。ǔ鍪驹~語)
群芳吐艷 姹紫嫣紅 落英繽紛 郁郁蔥蔥
噴薄欲出 旭日東升 夕陽西下 皓月當空
崇山峻嶺 懸崖峭壁 重巒疊嶂 蒼翠欲滴
師:同學們,讀著這些詞語,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1:群芳吐艷,我好像看到了花園里的花都開了,有迎春花、杜鵑花、白玉蘭……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好像在比誰最美。
生2:郁郁蔥蔥,我好像看到了一片翠綠的樹林,樹木茂盛,枝葉繁茂。
師:一個詞描繪了一幅畫,多么美的詞,多么美的畫啊,讓我們再讀一讀、記一記這些詞語吧。
這一環(huán)節(jié)喚醒了學生的舊知,學生紛紛展開討論,爭著要把自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和大家分享。就這樣,教師沒有做任何煩瑣的分析,而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整個課堂開放靈活,充滿生機。
(3)活動相輔,體會趣味美
“日積月累”教學應(yīng)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背誦積累。學生如果一味地機械記憶,不僅會感到枯燥無味,而且會對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賦予課堂新的活力。
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有關(guān)動物成語的“日積月累”時,筆者首先展示成語:
望子成龍 來龍去脈 群龍無首 龍飛鳳舞
如虎添翼 調(diào)虎離山 騎虎難下 照貓畫虎
天馬行空 汗馬功勞 馬到成功 老馬識途
牛刀小試 笨鳥先飛 呆若木雞 膽小如鼠
在學生理解這些成語的基礎(chǔ)上,筆者設(shè)計了“指手畫腳”猜成語的游戲,每組派一名學生上臺表演,小組成員猜成語。比畫的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演,也可以用語言提示,但不能說出成語中的字。在三分鐘時間內(nèi)哪小組猜的成語多,哪組就獲勝。筆者宣布游戲規(guī)則后,每組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生的記憶,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
2.內(nèi)外引聯(lián),適度拓展
“日積月累”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以點帶面,以教材為拓展點,內(nèi)引外聯(lián),進行課前、課中的適度拓展。
(1)課前廣收集
“日積月累”中的內(nèi)容很多時候只是發(fā)揮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應(yīng)聯(lián)系課堂內(nèi)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到課外興致盎然地做“小搜查員”。學生主動探索,將自己的收獲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共享。這樣,學生的思想得到碰撞,在積累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日積月累”選取了《三字經(jīng)》中發(fā)人深省、有教育意義的句子。筆者在課前讓學生收集了一些《三字經(jīng)》中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將講臺布置成“朗誦臺”。學生自告奮勇地上來誦讀自己收集的句子,在臺上盡情展示。這樣學生能夠接受德的熏陶、美的享受、智的啟迪。
(2)課中巧滲透
“日積月累”中古詩占了一定的比重,有些古詩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掃除障礙,教師可以巧妙地滲透古詩的背景知識。
例如,第九冊第八單元的日積月累介紹了毛澤東詩詞《卜算子·詠梅》。當學生對這首詞有一定的理解后,筆者出示了毛澤東寫這首詞的背景:1960年6月,蘇聯(lián)撤走了在華的全部專家,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對華進行經(jīng)濟封鎖。與此同時,中國正處在三年困難時期,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1961年12月,毛澤東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之后,筆者引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讓學生比較兩首詞的異同。有的學生這樣評價:同樣的梅花,毛澤東的梅花在冰雪中含笑怒放,而陸游的梅花在風霜下寂寞哀唱。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對類似的知識點進行比較學習,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活思維,靈活運用
“日積月累”重在運用。在教學中,筆者巧妙激活學生的已有積累,讓積累靈動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巧用于課文中
很多“日積月累”中的內(nèi)容與單元主題相符合,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巧妙地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加深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例如,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要求學生積累一些思鄉(xiāng)的名句。在學習《梅花魂》時,筆者結(jié)合課堂教學,引用“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等詩句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積累了語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妙用于生活中
楊再隋教授說:“要建構(gòu)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钡拇_,生活是最生動的教科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日積月累”,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展現(xiàn)生活場景,把“日積月累”妙用于生活中。
例如,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中有一組關(guān)于誠信的名句:“輕諾必寡信”“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筆者讓學生想想哪些句子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關(guān),請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情境說一說。
生1: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不再相信周幽王。這應(yīng)了老子的一句話:“輕諾必寡信。”
師:你聯(lián)系了歷史故事談了對這句話的理解,真好!
生2:“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边@句話讓我想到了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去年的樹》,鳥兒信守承諾,第二年春天飛回來為樹唱歌,樹卻不見了。小鳥歷經(jīng)千辛萬苦,最后終于找到了變成燈火的大樹,深情地唱起了去年的歌。我被小鳥的精神所感動,因為它實現(xiàn)了對朋友的承諾。
這樣,筆者借助“日積月累”引領(lǐng)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積累、運用所學知識,這樣的教學真正做到了活學妙用。
(3)活用于習作中
小學階段,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詞句,但能用于習作中的少之甚少。因此,指導學生將所學語言活用于習作中才是積累的目的。
例如,在六年級“語文園地二”習作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要求學生寫一篇演講稿,而本單元的“日積月累”是一些愛國名言。筆者引導學生把這些名言活用于習作中,這樣寫出來的演講稿更有說服力。學生對積累的句子現(xiàn)學現(xiàn)用,取得了成就感,學習興趣也就更為濃烈。
結(jié) 語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日積月累”就便一枝艷麗的紅梅,通過它,教師能把學生引入祖國語言的神奇花園中。教師只有使“日積月累”教學鮮活豐盈起來,才能讓學生浸潤在芬芳的氤氳中。
[參考文獻]
吳小燕.領(lǐng)悟活用:“日積月累”教學的價值追求[J].語文教學通訊,2019(09):73-74.
作者簡介:胡馮霞(1979.7—),女,浙江慈溪人,現(xiàn)任慈溪市庵東鎮(zhèn)東二小學教導主任,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