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晨煒
【內(nèi)容摘要】單元教學設計在歷史學科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歷史教學中采用單元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構建歷史知識脈絡的能力,同時也能強化學生歷史解釋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支架式的作業(yè)設計又非常契合單元教學,結合支架式作業(yè)設計,通過對問題支架的設計和認知支架的搭建,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明白單元教學的知識體系,本文的研究對于單元教學設計下的支架式作業(yè)設計進行了實踐,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zhì)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單元教學 歷史課程 支架式作業(yè)
當前是教育變革的時代在2019年上海高中歷史進行了新教材的使用,從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可以看到新教材的內(nèi)容很多也很抽象,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歷史學科五大素養(yǎng)的學科要求在新教材中體系的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在較少的課時中最大程度完成教學任務,單元設計的教學模式是非常適用的,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有利于展示歷史發(fā)展的完整性。但是單元教學設計下知識點較多,學生無法迅速的構建知識體系又是個很大的問題,那么由建構主義衍生出的支架式教學就可以運用到作業(yè)設計上,通過搭建支架的方式,給予學生一個比較清晰的知識體系,學生通過不斷學習訓練掌握方法,從而能夠自己搭建知識體系。基于此,本文針對單元教學設計下的支架式作業(yè)設計的運用進行研究,從而為歷史課程的教學提供借鑒。
一、歷史教學中支架式設計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興趣
在歷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支架式作業(yè)設計的目的在于為學生搭建學習的支架。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學習的支架,借助于學習的支架可以使得枯燥的歷史課堂煥發(fā)出活力,學生對于歷史的探究興趣也會得到很好的激發(fā)。課后作業(yè)設計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主動去搜集相關的資料來對歷史事件進行細細地品究,這使得學生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歷史課程的魅力所在。
(二)強化學生歷史解釋能力
支架式教學在歷史課程中的應用使得歷史課堂不再是教師單一的講述,教師成為了支架的搭建者,而學生學習歷史也不再是簡單的背背、抄抄,而是主動地去探究歷史,作業(yè)設計上就可以設計,在時間軸這一支架下,補充近代中國的屈辱史中關鍵細節(jié)并加以評價,這樣的作業(yè)就非常具有針對性,通過對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進行理解與分析,使得學生增加自主地建構歷史知識,生成新的知識,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理解歷史,更好地解釋歷史。
(三)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歷史思維能力是學生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必備能力,只有學生具備了歷史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再現(xiàn)歷史事實,更好地把握歷史的進程。在支架式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通過搭建歷史課程學習的支架來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情境來為學生搭建歷史學習的支架,這樣可以更好地使得學生打開思想的寶庫,從而對各種歷史事件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探索,這樣學生的歷史思維寬度和廣度也將不斷地延伸。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在于做到“學習歷史以明志”,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具有更強的思維辨析能力。
二、歷史單元教學支架式作業(yè)設計案例分析
(一)教學情況分析
對于近代中國的抗爭要了解中華民族整個的抗爭過程,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基本的內(nèi)容具有充分地了解,同時對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zhì)具有客觀地了解,能夠?qū)袊範庍^程中的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地評價。這樣的單元設計教學內(nèi)容非常多,雖然是一節(jié)復習課,但是在如此多的教學內(nèi)容下,如何有效的完成教學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需要通過學習近代中國抗爭史來使得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更好地體會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圖1給出了近代中國抗爭歷史課程的教學流程圖。
圖1 教學流程圖
(二)教學設計分析
1. 模塊設置
單元教學設計下,把近代中國的抗爭史結合在一起進行復習教學,課程中還是運用時間軸進行支架式的價格,根據(jù)時間順序,中國人向西方學習都進行了哪些嘗試?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偣参鍌€教學模塊,在每一個模塊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支架搭建,幫助學生回憶各個模塊的知識點,并且強調(diào)各個嘗試的特點,例如洋務運動從技術上進行變革,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從制度上進行變革,新文化運動在思想上進行變革等。由此在比較少的教學時間里完全教學任務。同時在模塊中可以多運用問題支架的來讓學生進行互動和回憶知識。
2. 教學中的問題支架搭建(以新文化運動模塊為例)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問題支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使得我國兩年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結束,但是由于辛亥革命是由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資產(chǎn)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使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領導北洋軍閥實行獨裁統(tǒng)治,在袁世凱死后,形成了軍閥割據(jù)的局面。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講,民族資本主義開始快速地發(fā)展,對于資產(chǎn)階級而言具有要求實行民主的強烈愿望和要求?;谝陨系倪@些認知支架,那么對于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就會理解更加的深刻。
(2)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問題支架)
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起來民主,科學, “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要有效地沖破封建思想對于國民思想的束縛。倡導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就是要用白話文來代替文言文,寫文章不作無病呻吟。通過新文化可以更好地傳播新文化運動的新思想?;谝陨系倪@些認知支架,那么對于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nèi)容,就會有更加深刻地認識。
(3)新文化運動新階段的特點和內(nèi)容?(問題支架)
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的李大釗通過發(fā)表《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來積極地宣傳十月革命的思想,這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新文化運動由前期的宣傳民主與科學,到后期的宣傳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這使得處于黑暗中的中華兒女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使得馬克思主義成為了拯救國家和社會的思想武器,同時也為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這樣一來通過問題支架的搭建其實課堂教學已經(jīng)比較具有效率了,那么接下來的關鍵就是在作業(yè)方面進行強化,從而達到比較好的單元教學效果。
3. 支架式作業(yè)設計
這節(jié)課在教學上,我通過時間軸,思維導圖,問題導向,幫助學生搭建了各個模塊的知識體系,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無法在課堂上完成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架構,那么在作業(yè)上正好可以進行支架式作業(yè)設計的布置:結合課堂中教師的示范,嘗試把各個模塊的思維導圖整理到一起,構建整個近代中國抗爭史的知識體系,然后在班級中進行展示。這樣的作業(yè)設計,課堂上教師已經(jīng)進行示范給予了學生建構體系的方法,依托于這樣的一個支架,學生可以比較輕松的完成單元知識體系建構,這樣一來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作業(yè)反饋也證明了學生更加愿意這樣的作業(yè)取代常規(guī)的填空選擇,材料題。
三、結論
歷史教學過程中對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對于提升歷史教學質(zhì)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單元教學設計中多多運用支架,在歷史教學中可以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運用支架式作業(yè)設計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強化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吸取,理解知識的效率。因此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實踐進行反思與改進。
【參考文獻】
[1]張慧英.淺談初中數(shù)學“支架式”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38.
[2]孫麗娟.支架式教學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8,9(21):116-117.
[3]宋偉.高中歷史教學中支架式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4]李冬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2):121.
[5]劉月奎.支架式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7.
(作者單位:上海市體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