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被列為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地位。在教學的不斷發(fā)展之下,綜合實踐課程也得到了積極的推進。然而綜合實踐課程并沒有固定的教材,只是根據相關的教育教學規(guī)定進行逐步開展,而教師更是成為了這門課程走向的關鍵性人物,也因此師源性問題成為了阻礙初中實踐活動課程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就主要針對初中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師源性問題進行討論,探究相關的解決辦法,使綜合實踐課程能得到更好的提升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教育;綜合實踐;師源性問題
初中階段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在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意在幫助學生得到綜合性提升。但是在教學中存在的師源性問題,給教育教學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和教學阻礙,必須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從而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效率。
一、師源性問題的具體含義以及教學影響
師源性問題普遍指的是在教學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的過多干預影響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獲取,通過不符合學生教育教學發(fā)展的辦法進行授課,并且對學生的成長培養(yǎng)產生不良影響而產生的教學問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如果教師進行過多的干預,則無法達到根本性的教育目的,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錯誤的心理情緒,從而過度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甚至導致學生產生錯誤的學習情緒,致使其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偏差。并且?guī)熢葱詥栴}的出現嚴重的影響了初中綜合實踐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得無法達到根本的教學目的,不僅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弊大于利,甚至會影響初中綜合實踐課程的發(fā)展,導致教育教學出現斷檔??梢妿熢葱詥栴}在初中階段的綜合實踐教學中是不可忽視的,必須進行及時有效的改進。
二、師源性問題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1、教師過多的參與到學生活動課程題目的選擇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選題是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奠定了學生在教學中所需要準備的實踐基礎內容。本身這一環(huán)節(jié)應該交由學生自行選擇,但是很多教師認為讓學生自行進行選題會浪費很多的教學時間,在產生意見分歧時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更改和確認,導致教學效率變低,從而提前為學生選擇好題目。但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導致了學生可能對教師選擇的題目完全不感興趣,只是被動的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并不能展現實踐活動課程的真正教學目的,打消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是影響了實踐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而且教師本身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在課程的主題選擇上摻雜了自身的思想感情,并不一定真正適合初中階段的學生,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育效率低下。
2、教師未能準確的定位自身教學地位
雖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新課標的推行下展開的教學課堂,但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很多教師仍然遵循著舊有的教學方法,將教師自身視為課堂的主要管理者,占據了課堂的主要地位,而學生只是單方面的跟隨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這與實踐活動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原本的課堂地位完全相反,致使學生處于學習的被動位置,給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了嚴重影響,限制了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的教學推進。
3、教師的過多參與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揮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本應該給予學生廣闊的發(fā)揮空間,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身思維創(chuàng)造力,但由于教師的過多參與卻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教師將學生需要進行的活動內容一一傳達給學生,并以自身的教學過程為主導進行實踐教學,導致了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間和余地,依照著傳統(tǒng)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減弱了教學效果。
三、解決師源性問題對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影響的策略
1、轉換課堂教學地位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中,教師首先要明確自身的教學地,將教學中心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堂參與感。例如在課程題目的選擇過程中,教師不要進行過度的干預,將選擇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討論,這樣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而教師則要做好引導者的職責,在群中進行實踐探究的過程中,積極配合學生解決出現的各類問題,幫助學生完善實踐計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實踐活動課程的趣味性。通過對教學地位的轉換,能有效的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生思維發(fā)展空間被壓縮的問題,能有效地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
2、通過小組討論調動實踐活動氛圍
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不僅要明確自身教學地位,還需要通過對教學方式的改革推動實踐活動教學的氛圍提升。小組討論進行實踐活動是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措施,針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來劃分不同的研究小組,給予學生更大的思維發(fā)揮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完成實踐計劃的制定和過程的實施。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重跟進學生的研究進度,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確保學生的實踐方向準確無誤。這種教學情況下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拓寬思維寬度,并且根本上達到綜合實踐課堂的教學目的。
3、設置良好的教學評價體制
在教學過程中要確保良好的教學評價機制,通過對學生實踐情況的教學評定來刺激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發(fā)揮更加積極的思想狀態(tài),同時更加有效地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效地解決師源性問題的產生。這種體制的建立也賦予了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更深刻的教學意義,更有效的刺激了教學的推進發(fā)展。
四、總結
師源性問題是當前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學校和教師隊伍必須要提高重視,通過對教學方式的改革來解決這一問題,給予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發(fā)展空間,讓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更快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潘瑤珍.邁向深度學習:基于核心概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單元[J].全球教育展望,2009,(5):15-18,24.
[2] ?馮新瑞,王薇.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調研報告[J].課程·教材·教法,2009,(1):16-21.
[3] ?萬偉.試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6,(2):8-12.
作者簡介:張楊(1978),女,漢,溫州,中學一級,本科,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綜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