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孟
【摘 要】 課前布置學生自主歸納,課堂自主展示,自主組裝,自主探討和創(chuàng)新等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復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反思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能力提高的同時,基礎知識也得到升華。
【關鍵詞】 復習課 ?主動權 ?興趣 ?反思創(chuàng)新 ?基礎知識
高三復習課怎么上?高三復習課的魅力何在?筆者在執(zhí)教“常見氣體的制備”高三總復習課時做了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設計思路
常見氣體的制取是高中實驗中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識,又是高中化學綜合實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力求通過課前布置學生自主歸納,課堂自主展示,自主組裝,自主探討和創(chuàng)新等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教學過程
1. 將課堂延伸到課前,課堂主動權給學生
課堂活動:提供一些儀器,要求各小組(六人一組)準確選出所需要儀器。并組裝三種類型制氣裝置。3組學生代表(2人一組)在講臺上組裝,并講解注意事項,其他學生糾錯補充。
(1)固-固加熱型:可制O2、NH3等。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②試管要干燥;③加熱時,先預熱且應用外焰加熱;④實驗開始時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2)固-液不加熱型:可制H2、CO2、O2、NH3等。注意事項:
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使用分液漏斗,既可以增加裝置的氣密性,又可以控制液體流速;③使用長頸漏斗操作時應注意,長頸漏斗插入液面以下
(3)固-液或液-液加熱型:可制Cl2、NH3等。注意事項:
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加熱時要預熱;③加熱易暴沸的混合物時要加沸石,防暴沸
設計意圖:傳統(tǒng)復習課總是將知識點歸納得十分完整,忽略了學生參與探究及思考的過程,教師過多的講解,使得知識的呈現(xiàn)較為呆板、生硬而且集中,學生學習比較乏味,沒有新鮮感,學生主體參與不足,從而導致復習課的教學效率低下。筆者大膽的放手,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2. 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中
課堂活動:要求各小組討論自己組裝制氣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增加橡皮管、止水夾、玻璃導管、注射器供學生選擇)
學生代表上臺演示
(1)固-固加熱型裝置的氣密性的檢查用微熱法:將與試管相連的導氣管的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或熱毛巾捂住試管,若導管末端有氣泡產(chǎn)生,移開熱源,導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則證明裝置不漏氣。
(2)固-液不加熱型:裝置右端再接一長導管,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將與燒瓶相連的導氣管的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或熱毛巾捂住燒瓶,若導管末端有氣泡產(chǎn)生,移開熱源,導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則證明裝置不漏氣。
(3)固-液或液-液加熱型:氣密性的檢查用液面量差法:導管右端接上段橡皮管,夾上止水夾后,從長頸漏斗向錐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內(nèi)液面高于錐形瓶內(nèi)液面,靜置后若漏斗內(nèi)液面不下降,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若液面下降,則裝置漏氣。
設計意圖: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傳統(tǒng)復習課中教師總是以問答式和講解式來完成這部分的教學。筆者改變以往講實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嘗試和學習。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而且從中鍛煉了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布置課后思考題,制造懸念
布置課后思考題:
(1)氣體凈化常用裝置有哪幾類?畫出裝置圖。
(2)常用的收集方法和裝置有哪些?依據(jù)什么來選擇適合的方法及裝置?
(3)如圖裝置有什么性質(zhì)用途?怎樣使用?
課后查資料、整理、歸納。
設計意圖: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為下堂課做鋪墊。讓學生期待下堂課的到來。
三、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復習課,我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問答式回憶舊知識,而是將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下放,整節(jié)課我說得很少,基本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創(chuàng)造性很強,效果很好。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的具體落實。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盡量多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應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以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共同學習。當學生的思維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思維的火花就像一個泵一樣,源源而來,關鍵的是教師要相信學生,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教師要相信學生,你給學生留多大的舞臺,學生的思維就會充斥多大的空間。
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內(nèi)動力,興趣是推動人們?nèi)ふ抑R和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學生喜歡化學,其大部分原因是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在復習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自動手組裝實驗裝置,創(chuàng)新實驗裝置,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課堂實驗,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掌握了基礎的知識,從中還鍛煉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參考文獻
[1] 吳星,沈怡文.給化學教師的101條建設[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10.
[2] 阮方來.試談目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化學教育,200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