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艷
(臨沂市沂南縣婦幼保健院社保科,山東臨沂 276300)
妊娠晚期糖尿病是一種以胎兒體重大幅度增大、外陰瘙癢、血糖水平上升為主要癥狀的產科疾病[1],如果不通過及時的治療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將會滋生細菌,并且改變體內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減少殺菌效果,無論是對孕婦本人還是對胎兒均會帶來一定的感染風險,甚至會威脅到母嬰健康[2]。 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在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基礎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身體狀況、保障母嬰身體健康。 該文選取該院2018 年1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280 例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循證護理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280 例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經該院相關輔助檢查確診符合“妊娠晚期糖尿病”(空腹血糖≥5.1 mmol/L;餐后2 h血糖≥8.5 mmol/L)的診斷標準[3];病史資料齊全,依從性較高;患者及家屬均對于該次研究表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患有認知障礙、精神疾病以及合并嚴重相關并發(fā)癥狀的患者。
采用擲骰子的方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每組140 例。 常規(guī)組中,患者年齡23~33歲,平均(28.1±1.8)歲;孕周26~32 周,平均(28.0±0.8)周。 實驗組中,患者年齡23~33 歲,平均(28.5±1.5)歲;孕周26~32 周,平均(28.3±0.8)周。 兩組患者的年齡、 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規(guī)組
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由該院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宣教,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其適量運動和飲食控制,并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創(chuàng)建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該院2 名護理主管和6 名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通過查閱相關醫(yī)學文獻資料及既往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歷,依據患者具體情況, 開會討論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2)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病房進行定期通風, 將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分別調整為24~26℃之間和50%~60%之間,定期更換床單被罩,時刻保持患者病房內的干凈和整潔,盡量滿足患者一切合乎情理的護理需求,為患者創(chuàng)建一個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3)并發(fā)癥護理: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血糖的較大波動, 甚至出現低血糖的現象,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以及相關指標,如果患者出現出汗嚴重、心慌等異常現象,則需要在第一時間報告給主治醫(yī)生, 采取相關的處理措施;如果患者不能正常進食,可補充適量的葡萄糖,將血糖濃度控制在5.6 mmol/L 左右。 (4)康復護理:在患者出院當天,再次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相關指標,合格后允許出院。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并叮囑家屬為其準備健康的飲食,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盡量減少高糖、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類食物的攝入;叮囑患者少食多餐,不可暴飲暴食;另外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一些康復鍛煉,按時服藥,定期到醫(yī)院進行指標檢查。
(1)采用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的滿意度,問卷分值0~100 分,評分范圍分為三項,≥90 分表示患者很滿意、65~89 分表示患者滿意、≤64 分表示患者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2)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進行測量記錄并分析。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 (92.86%) 高于常規(guī)組(7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況對比[(±s),mmol/L]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況對比[(±s),mmol/L]
組別護理前FPG 2 h PG護理后FPG 2 h PG常規(guī)組(n=140)實驗組(n=140)t 值P 值7.33±1.34 7.32±1.29 0.064 0.949 11.22±1.56 11.25±1.46 0.047 0.963 6.22±0.88 4.69±0.40 6.487 0.000 8.88±1.02 7.42±0.50 15.207 0.000
近幾年來,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妊娠晚期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逐漸上升。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發(fā)現[4],該病的發(fā)生可能與患者年齡、肥胖以及相關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其主要指患者在妊娠前糖代謝正?;蛘叽嬖跐撛诘奶悄土繙p退現象, 在妊娠期間才出現糖尿病癥狀[5]。如果未給予患者盡早的治療和護理,將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且出現流產、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 影響胎兒的正常發(fā)育以及母體的身體健康[6]。
在常規(guī)治療過程中,通常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由護理人員為其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的口頭健康宣教、適量運動指導和飲食控制、 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的護理內容。 但是相關研究結果表明[7-8],常規(guī)護理雖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無法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循證護理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一種護理模式,已經被逐漸應用于各個科室[9],得到患者和醫(yī)護人員的高度好評。該種護理模式主要是由護理主管和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共同組建循證護理小組,通過查閱相關疾病文獻以及以往的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病歷資料,對該次研究的患者給予整體、系統(tǒng)且綜合性的護理[10]。 所有的護理內容均建立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基礎上:為患者和家屬共同講解妊娠晚期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危害性以及防控方法,創(chuàng)建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健康的飲食計劃,在患者住院以及分娩期間對其相關指標進行嚴密監(jiān)測等等,不僅使患者和家屬對疾病及治療方案形成了系統(tǒng)、科學、正確的認知,同時致力于為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更加科學的護理服務[11]。 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2.86%)高于常規(guī)組(7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相比常規(guī)護理,循證護理的實施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顯著,既可以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和家屬的疾病知曉度, 又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可進行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