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劉芳 袁樸玉
【摘要】課程思政與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本文闡述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探索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新途徑.課程思政可以有效拓寬高校思政教育渠道,也可以有效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高等教育
【基金項目】沈陽理工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SLGJG2019080);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8)
一、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為了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黨組印發(fā)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全國高教系統(tǒng)掀起了深入開展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探索的熱潮.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教育教學理念.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要在學生心靈深處埋下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課程思政”與專業(yè)課程教學并不是對立關系,理工科的教師也需要通過課程建設與改革,發(fā)掘專業(yè)課與思政課的結合點,努力使課堂主渠道的功能最大化,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從而達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也是專業(yè)課程質量提高的過程,此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素質提升的過程.教書和育人應該是融合在一起的.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確立程序設計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初步能力.良好的性格品質可以幫助他們明確人生方向,擔負起歷史使命,積極承擔公民責任[2].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同樣要重視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問題:不僅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與編程方法,還要關注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
二、把課程思政融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知識點較多且零散,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相對薄弱,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語法知識點多,內容相對分散,理論性較強.如果學生想編寫出正確的程序,需要全面掌握語法知識,還應具有較清晰的解題思路.但在以往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基本是按照教材順序逐章節(jié)講解,容易導致學生更多地關注細節(jié)而忽略程序設計本身的東西,最終影響C語言教學效果.計算機語言課程大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由于課時的限制等原因,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很少,致使其很難將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導致其失去學習興趣,使得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受到限制.
2.專業(yè)教師普遍對在課堂上開展思政教育存在認識誤區(qū)
理工類教師普遍認為在專業(yè)課程中進行思政教育,大都應該是與思政教學相關的文史類課程及相關教師的任務.因為他們的教學內容可以較為容易地與思政教育產生聯(lián)系,而對于理工科課程,例如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很難實施思政教學的.
3.教師理論水平不高,思政教育方式單一
理工科專業(yè)課教師的思政能力、思政素養(yǎng)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課程思政的難度.
三、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應用實踐
課程思政與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教書和育人是融合在一起的.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授業(yè)與解惑是專業(yè)教育的內容,而傳道是傳授道理,即“立德”.思政教育是立德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專業(yè)課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育人目標,這是新時代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3].經過一系列的實踐和摸索,本文在以下幾個方面給出了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改革的思路.
1.將思政教學思想納入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大綱,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意識
教學大綱是一門課程的綱領性文件.教師應根據以往教學經驗,結合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和內容,發(fā)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修改教學大綱,理清課程思政目標.大綱主要修訂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進行修改,明確將思政教育納入整個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二是對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進行修改,修訂的教學大綱中則要包含對思政教學內容的學習要求.
2.利用“雨課堂”資源,實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
“雨課堂”是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fā)的智能終端,旨在連接教師與學生,涵蓋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雨課堂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很多非常實用的功能,包括發(fā)布問題、布置練習、彈幕、課程視頻回放等功能.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資源,把思政元素教學融入C語言教學全過程,有效實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3.將思政教育內容充實到C語言程序設計理論教學內容中
整個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由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課后學習三部分組成.
課前學習和課后學習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即教師利用現(xiàn)有微課、雨課堂平臺等線上資源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看視頻、查閱資料或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會發(fā)現(xiàn)自身知識結構中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在探索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同時,學生也會了解我們國家目前在程序設計等方面的現(xiàn)狀,喚起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小組討論也是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心,豐富知識,拓展思維.
課堂學習是思政教學的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4].教師應該以課程思政為契機,把以往“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改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構建有效的互動課堂,有效結合傳統(tǒng)理論教學方式和對話式教學方式,營造充滿人性化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中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課堂教學應多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在講授數(shù)組這一章節(jié)中的排序算法時提出問題:“有10個無序整數(shù),同學們都是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實現(xiàn)排序?”學生會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如有學生提出,把數(shù)字依次插入已經排好序的序列中;有的學生提出,找出未排序序列中最小的元素,然后將該元素放到合適的位置,重復這個操作等.教師首先應肯定學生的想法,講解兩種常見的排序方法,分別是插入法排序和選擇法排序.同時,教師講解解決問題的想法和實現(xiàn)計算機可執(zhí)行的算法、程序之間的差距,提出例如插入排序需要注意數(shù)據向后移動可能存在的覆蓋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組織學生討論,比較多種排序算法的優(yōu)缺點等.這種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象,拓展學生思路.
教師應該要善于挖掘C語言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通過邏輯推理、計算、編程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性、嚴謹、求實、認真的品質.
4.將思政教育內容充實到C語言程序設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關注實踐環(huán)節(jié)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通過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地整合學生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一般,C語言程序設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基礎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基礎性實驗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計算思維,是對學生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掌握情況及能否運用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檢驗.設計性實驗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感性認識及系統(tǒng)思維能力,是對學生采用C語言設計程序能力的檢驗.綜合性實驗比較廣泛,包括相關的課程設計、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相關競賽及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等.綜合實驗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要求學生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通過這些綜合性實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實踐機會,有助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性思維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了解他人思維方式的機會.
四、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途徑
理工科大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特點決定了其對課程思政方式的多樣性需求,但實際教學中課程思政教育方式往往單一、生硬.探索課程思政內容融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新途徑,可以滿足學生對新型教學方法的需求,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
1.從知識點出發(fā),發(fā)掘拓展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師可以從知識的來源和發(fā)展、技術應用、產業(yè)與市場、知識點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幾個不同的方面入手,拓展課程思政元素.
2.挖掘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元素
教師應運用認識論、方法論、自然辯證法的思路和方法,挖掘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元素,啟發(fā)并建立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等不同的思維方式,深入探究知識內涵的價值觀、哲學思想、邏輯情感等.
3.實踐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
實踐課是思政元素承載量最大、項目最多、頻度最大的課型.實踐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科學的觀察能力、工匠精神、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講”就是教師講授,也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或講故事的形式,從知識點、大師成長道路、學科發(fā)展史、教師個人經歷等幾個方面,發(fā)掘價值觀;“查”就是學生查資料;“做”就是社會實踐、調研、做課件等;“演”就是學生課堂講演、編劇、演出等;“論”就是論文、討論、辯論、論壇等.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將思政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中.
5.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
做好“三結合”,“三結合”包括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網絡資源(雨課堂等),也可以自行開發(fā)教學軟件,形成多方位、立體的教學模式.
五、結束語
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課堂反應[5]、課后反饋及精神面貌來看,其效果較為明顯,初步達到了課程思政目標,即不僅要幫助學生“專業(yè)成才”,更要引導學生“精神成人”.將“思政”理念融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管理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融入個人品格.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緊密結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查爾斯·菲德爾,瑪雅·比亞利克,伯尼·特里林.四個維度的教育:學習者邁向成功的必備素養(yǎng)[M].羅德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14-117.
[3]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4]李薇,黑新宏,王磊,等.課程思政教育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9(11):20-23.
[5]吳強,彭蔓蔓.計算機組成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9(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