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夢 怡
(南寧師范大學(xué), 廣西 南寧 530299)
《桃花扇》是孔尚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性以及豐富的內(nèi)涵,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王國維曾說道:“元人雜劇,辭則美矣,然不知描寫人物為何事。至國朝之《桃花扇》,則有人格矣?!盵1]18吳梅在《顧曲麈談》中稱贊《桃花扇》“不獨詞曲之佳,即科白中詩詞對偶,亦無一不美”[2]112。王國維與吳梅從不同角度對《桃花扇》的人物刻畫以及詞曲本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作為《桃花扇》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李香君也展示出了與以往一般女性形象所不同的愛情觀念。
孔尚任塑造的李香君一角當(dāng)是非常引人注意的,她不僅“妙齡絕色,平康第一”[3]15,同時又聰穎出眾,有著常人所沒有的俠骨柔腸與高風(fēng)亮節(jié)。李香君敢于追求真愛,對愛情忠貞執(zhí)著,又有著堅定的政治理想。分析李香君所呈現(xiàn)出的愛情觀,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李香君的人物形象及其存在意義。
愛情自古以來便是文學(xué)作品一個重要的母題,愛情作品歷朝歷代層出不窮。不同時期,文學(xué)作品里體現(xiàn)的愛情觀也不同,并且與女性意識的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桃花扇》中李香君的愛情觀相較以往有著很大的進步,首先體現(xiàn)在她對于愛情的忠貞。
李香君與侯方域是在兩廂情愿的情況下結(jié)合的,因此對于李香君而言,侯方域就是她的良人,奈何好景不長,由于阮大鋮的陷害,侯方域只能出逃,而李香君在侯方域走后,守志不渝,當(dāng)楊龍友找人介紹香君給新任漕撫田仰做小妾時,香君態(tài)度堅定,一口回絕:
【錦后拍】俺獨自守空樓,望殘春,白頭吟罷淚沾巾。(老旦)何不招一新婿?(旦)奴家已嫁侯郎,豈肯改志?!?老旦)這事憑你裁酌,你既不肯,另問別家。(旦)賣笑哂,有勾欄艷品。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門。[3]68
李香君自侯方域走后,志守媚香樓,面對給她說媒做妾之人香君絲毫不予余地,即便是“獨自守空樓,望殘春”也要“白頭吟罷淚沾巾”[3]68,這里借卓文君《白頭吟》中對司馬相如的深情來表達香君自己對侯方域的深情。當(dāng)媒人們問她“何不招一新婿”[3]68,香君堅定地回答“奴家已嫁侯郎,豈肯改志”[3]68,明確地表示自己不愿改嫁。而當(dāng)媒人繼續(xù)勸說,香君更是直言“這題目認(rèn)錯,這題目認(rèn)錯,可知定情詩紅絲拴緊,抵過他萬兩雪花銀”[3]68,把侯方域給她的定情詩比作月下老人的紅絲線,雖然她與侯方域分隔兩地,但是他們的心還是緊緊地連在一起,誰也不能把他們分離。最后媒人甚至想嚇唬她要另找別家,她也只是淡淡說一句“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門”[3]68。而這里兩個“媒人”前腳尚未走,后面又來了四個,這次不僅數(shù)量上更多,而且話語與手段也更為激烈:
【北罵玉郎帶上小樓】他為你生小綠珠花月身,……(旦)奴家不圖富貴,這話休和我講?!?凈、丑)我們也走罷,干發(fā)虛,沒鈔分,遺臊撒糞。[3]68
這一段香君沒有任何唱詞,只是說白,更突出了香君一個人“舌戰(zhàn)群媒”的緊張與激烈。媒人們上來便說田仰富貴,能給予香君優(yōu)渥的條件。而香君不為所動只說“奴家不圖富貴,這話休和我講”[3]68,面對媒人的利誘與威脅,香君決絕地表示“奴便終身守寡,有何難哉,只不嫁人”[3]68。有姐妹勸她“明日拿去學(xué)戲,要見個男子的面,也不能夠哩”[3]68,說明在當(dāng)時,嫁人是遠比做藝人要強的,然而香君軟硬不吃。即便媒人們動手動腳甚至用吃官司、受刑罰相脅迫,香君也沒有半分妥協(xié)。這里既是拒媒,也是明志,表達了香君對愛情的執(zhí)著。
香君拒媒已經(jīng)明確地表明了她的態(tài)度,那么在“守樓”一出中,面對楊龍友與李貞麗的勸說與強迫,香君以死明志,不愿改嫁,更加體現(xiàn)出她對愛情的忠貞。香君身為青樓女子,她自知斗不過權(quán)貴奸黨,當(dāng)楊龍友前來勸說她改嫁時,香君拿出定情之扇,表示自己已嫁侯方域:
【攤破錦地花】案齊眉,他是我終身倚,盟誓怎移。宮紗扇現(xiàn)有詩題,萬種恩情,一夜夫妻。(末)那侯郎避禍逃走,不知去向;設(shè)若三年不歸,你也只顧等他么?(旦)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3]91
香君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愛情,堅信“萬種恩情,一夜夫妻”[3]91,當(dāng)楊龍友問她若侯方域三年不回該如何,香君也是毅然回答“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3]91,這連珠炮一般的話語,不假思索的回答,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改嫁田仰。同時香君又反問“阮家妝奩尚且不受,倒去跟著田仰么”[3]91,表明了自己不與奸黨為伍的堅定立場,她不肯為了錢財就輕易背棄侯方域,她不愿出賣自己的愛人與自己的愛情。當(dāng)李貞麗要強行給香君梳頭穿衣,香君奮力反抗,持扇前后亂打,情急之下甚至“倒地撞頭”,“把花容碰了個稀爛”,血噴了滿地,連詩扇都濺壞了,這也達到了全劇的一個高潮,可見香君當(dāng)時為了守住自己的忠貞是多么的慘烈,她對于愛情的忠貞與執(zhí)著,令人動容與敬佩。
封建社會的婚姻都大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基礎(chǔ)[4],李香君與侯方域的結(jié)合雖是在李貞麗、楊友龍的安排下促成的,卻是李香君自由意志的結(jié)果。李香君自身極具才情,東林黨人對她頻頻稱贊,張?zhí)烊?、夏彝仲等名人還為她題詩相贈,可見香君自身便是才貌雙全。加上受其師友蘇昆生、柳敬亭等人的潛移默化,使得李香君對復(fù)社名士、東林黨人有著很大的好感,這就使得她在對象的才學(xué)與政治態(tài)度上有著預(yù)期,有一套自己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李香君之所以情愿與侯方域結(jié)合,也是因為侯方域在情趣才學(xué)、政治立場方面都達到了她對伴侶的期盼。李香君第一次出場是與其假母李貞麗一同,兩人皆有一段唱詞:
【秋月夜】(小旦倩妝、扮鴇妓李麗貞上)深畫眉,不把紅樓閉;長板橋頭垂楊細(xì),絲絲牽惹游人騎。將箏弦緊系,把笙囊巧制。
【前腔】(旦艷妝上)香夢回,才褪紅鴛被。重點檀唇臙脂膩,匆匆挽個拋家髻。這春愁怎替,那新詞且記。[3]8
兩位美人上場,唱的都是美人曲,但是兩者之間仍存在差別。李麗貞年紀(jì)終歸大于香君,她唱的更多是景。而李香君作為一個正值年輕貌美的少女,唱的是她眼中的自我,更值得尋味的是這少女動了心思,有了春愁。李香君身處青樓,對情愛的認(rèn)知自然較早,少女思春再正常不過。而隨后通過蘇昆生教曲,能夠發(fā)現(xiàn)李香君學(xué)習(xí)的曲子正是《牡丹亭》: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凈)妙妙!是的狠了,往下來。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縻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得先?!瓏硣锄L聲溜的圓。[3]10
這一段唱的正是郁郁寡歡的杜麗娘到了繁花似錦的花園中,花園中的勃勃生機激發(fā)了杜麗娘心中被壓抑的人生欲望。也正是這對于愛情的追求與渴望,促使杜麗娘為情所死又為情而生。李香君悉心學(xué)習(xí)《牡丹亭》定然也使她對愛情有了不一樣的認(rèn)識,她的心中對愛情有所向往,渴求一段稱心的姻緣。而侯方域于第一出上場,介紹自己:
小生姓侯,名方域,……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選詩云間,……中年浩氣,流成蘇海韓潮。[3]3
由此可知,侯方域一族“久樹東林之幟”,侯方域本人也是復(fù)社重要領(lǐng)袖,心中有著抱負(fù)與政治理想,同時他本人也是風(fēng)流倜儻,富有才氣。李香君早已聽聞侯方域的名氣,相見之后更覺他才氣逼人,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香君的政治傾向與審美,因此可以說,李香君嫁給侯方域是其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
李香君受到東林、復(fù)社黨人的影響,使得她傾心于有才有情并且有錚錚風(fēng)骨的君子。她自身才藝雙全,也渴望能找一位擁有共同政治理想與才情的另一半,所以她不是一味地聽從李貞麗才與侯方域結(jié)合,而是李香君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根據(jù)后面的故事可知若是所嫁之人不是香君理想之人,她定會激烈反抗,不會順從,這體現(xiàn)了她自由的愛情觀。
李香君是一個具有高度自我意識、堅強獨立的女子,她對愛情自由的追求、對愛情的忠貞都出于她高度獨立清醒的愛情觀。李香君獨立的愛情觀主要體現(xiàn)在她身處愛情不盲目,深明大義,能為了大局忍受離別,同時在家國危難之時與侯方域再相遇也能舍小情而入道。
李香君身處青樓,但是她對于愛情還是有著自己的想法與主見的。在當(dāng)時社會,男子是占主導(dǎo)地位的,對于青樓女子而言,嫁一位好男兒,便相當(dāng)于有了庇護。因此,當(dāng)時的女性普遍會把另一半當(dāng)做是自己的天,自己的地,一旦抓緊便不愿再放手。而李香君不同,她雖然愛戀侯方域,但是她并沒有被愛情沖昏了頭腦,在緊要關(guān)頭仍能保持清醒,甚至為了侯方域的安全與大局主動讓侯方域出走。李香君剛烈、獨立的性格在“卻奩”中有很深刻的表現(xiàn)。兩人剛剛結(jié)合,正是濃情蜜意之時,“兒女濃情如花釀,美滿無他想,黑甜共一鄉(xiāng)”[3]27,可是當(dāng)楊龍友來賀喜時,香君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的蹊蹺:“俺看楊老爺,雖是馬督撫至親,卻也拮據(jù)作客,為何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爺施之無名;今日問個明白,以便圖報。”[3]29短短兩句話卻問得合情合理又直擊要害。而當(dāng)?shù)弥侨畲箐吽Y助時,侯方域尚覺得對阮大鋮“亦不可絕之太甚”[3]30,香君卻狠狠地責(zé)備了侯方域:“阮大鋮趨附權(quán)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於何等也?!盵3]30并唱道:
【川撥棹】不思想,把話兒輕易講?!偃酥?不過因他助俺妝奩,便要徇私廢公;那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脫衣介)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3]30
在此前,香君都是一個羞澀矜持的弱女子形象,這里的香君卻是果敢、剛烈的。原評贊道:“巾幗卓識,獨立天壤?!盵3]30她沒有被愛情的甜蜜沖昏了頭腦,而是展現(xiàn)出了犀利深邃的政治眼光,即便是面對自己心愛的人,她也一絲不茍,果然剛毅,展示了她獨立剛強的一面。
當(dāng)侯方域被阮大鋮所迫害時,香君更是深明大義,即便不舍,也當(dāng)機立斷催促侯方域:“事不宜遲,趁早高飛遠遁,不要連累別人?!盵3]49當(dāng)侯方域表示“只是新婚燕爾,如何舍得”[3]49,李香君卻沒有被情愛所蒙蔽,而是正色道:“官人素以豪杰自命,為何學(xué)兒女之態(tài)?”[3]49一語點醒了侯方域,足見香君的清醒與獨立。侯方域不舍,香君難道就舍得嗎?畢竟是女人家,剛剛新婚就要離別,香君自然也是不舍:
【前腔】歡娛事,歡娛事,兩心自忖;生離苦,生離苦,且將恨忍,結(jié)成眉峰一寸。香沾翠被池,重重束緊。藥裹巾箱,都帶淚痕。[3]49
侯、李兩人這才相親相愛了短短幾日,就要生離,怎能不苦。卻只能“生離苦,且將恨忍”[3]49,香君心里自然無比苦楚,但是即便如此,香君也沒有挽留侯方域,甚至比侯方域還理智,且催促侯方域“怕有巡兵蹤跡,快行一步罷”[3]49。香君強忍心中的不舍與苦楚,為了大局與侯方域的安危親自送別了侯方域。在關(guān)鍵緊要的時刻,香君卻比侯方域看得明白、想得清楚,她不是離開了男人就不能活的女人,相反,她是為了大局能夠忍受離別,具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的女性。
同時,李香君獨立的愛情觀還體現(xiàn)在她于國破家亡之際雖與侯方域重逢,但是能接收點化,拋卻兒女情長,毅然入道。李香君自與侯方域離別之后,思念萬分,當(dāng)李香君好不容易到了“葆真庵”,身子終于安頓,心里卻還念著不知在哪的侯方域。終于,兩人在道觀中得以重逢,紛紛講述自己離別后的種種,全靠師友幫助才得以安身。侯方域正說到“待咱夫妻還鄉(xiāng),都要報答的”[3]171,張道士卻一陣當(dāng)頭棒喝:“當(dāng)此地覆天翻,還戀情根欲種,豈不可笑……呵呸!兩個癡蟲,你看國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么?!盵3]171這句句緊逼,層層遞進,逼得人喘不過氣。如今都已家破國亡,都成了亡國奴,哪還能執(zhí)拗于個人的情情愛愛,剛剛還被李香君看作是命根子的“情根”,在張道士的反問下竟是何等的聲小氣微。她感到醍醐灌頂,瞬間清醒,一時間竟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于是當(dāng)即決定放棄個人情愛,放棄與侯方域的廝守,毅然拜了卞玉京為師入道。李香君對侯方域愛得深沉、執(zhí)著,但是她心中有大義,能夠為了大道舍棄愛情,這是與以往文學(xué)作品中眾多女性形象所不同的地方。李香君雖是女兒家,但是她能夠不拘泥于個人情愛,甘愿入道,愛情不是她的全部,她的心中還有家國大義,這也是她獨立愛情觀的體現(xiàn)。
李香君這一女性角色聰穎大膽、才情兼?zhèn)?她對于愛情有著明確的選擇傾向;對于奸權(quán)敢于反抗,能夠為了愛情堅守忠貞;同時對于愛情不盲目,深明大義,顧全大局。需要注意的是,李香君的愛情是基于其政治立場的,她自由、堅貞、獨立的愛情觀與作家孔尚任的個人創(chuàng)作密切相關(guān)。
李香君對于愛情的選擇與追求與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她傾心侯方域,拒絕與奸黨為伍,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立場影響。在當(dāng)時,東林黨人氣節(jié)高盛,得到廣泛的敬重,而以馬、阮為代表的奸黨卻臭名昭著,社會上下都恨之入骨。“明末萬歷、崇禎朝,東林黨人聲譽日盛,……不僅聳動了朝廷上下,而且贏得了市民的敬重。曲中佳麗,耳聞目睹東林黨人的氣節(jié),于是傾心結(jié)納,任何一名妓女,只要得到東林的推許,便會身價陡增,車騎盈門,甚至可以猜測李香君之所以看重侯方域,正是由于看重其政治操行。”[5]李香君自身與復(fù)社領(lǐng)袖張溥等人為友,同時跟從厭棄朱門、蔑視權(quán)奸的蘇昆生學(xué)習(xí),耳濡目染了東林黨人風(fēng)尚。并且當(dāng)時人多把南明的滅亡歸咎于奸臣禍國,“人人思食其肉……凡有血氣者,皆欲寸磔士英、大鋮等,以謝先帝”[6]。結(jié)合這樣的時代背景,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識》中說:“權(quán)奸者,魏黨之余孽也,余孽者,進聲色,羅貨利,結(jié)黨復(fù)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盵3]1也把馬、阮等權(quán)奸認(rèn)為是造成明朝滅亡的罪魁禍?zhǔn)?。因?孔尚任讓李香君傾心侯方域,是與政治關(guān)聯(lián)的,具有傾向性。
李香君的愛情觀還受到當(dāng)時重名節(jié)、守貞潔的社會思潮影響。明代程朱理學(xué)在思想文化領(lǐng)域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社會各層都受到貞節(jié)觀念的影響。在當(dāng)時,朱熹被列為“十哲”,整個社會都將“明天理,滅人欲”[7]“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理論作為行為、思想準(zhǔn)則。在這樣的社會思潮下,女性貞潔觀念被極大強化。明人呂坤在其《閨范·善行》中“貞女”條寫到:“女子守身,如持玉危,如捧盈水……女子名節(jié)在一身,稍有微瑕,萬善不能掩?!盵8]《明史·列女傳》掇其尤者收錄了265位,人數(shù)已是《元史》的三倍以上。由此可見,女性守節(jié)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時整個社會的風(fēng)氣。所以李香君定然是以堅守、忠貞的態(tài)度對待愛情的。同時,孔尚任作為孔子的后代,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儒家向來重視“名節(jié)”,《論語·微子》中就有“不降其志,不辱其身”[9]。孔尚任耳濡目染儒家文化,自然重視“名節(jié)”,因此,他對女性的名節(jié)與忠貞也非常認(rèn)同。他曾撰寫過《敕褒節(jié)孝朱氏傳》和《敕表節(jié)孝陸氏傳》兩篇小傳,文中對丈夫早逝、為夫守節(jié)的朱氏和陸氏大為認(rèn)可,加以褒揚。在《桃花扇·小引》中,孔尚任說到:“《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quán)奸者也?!盵3]1特意強調(diào)了李香君的“守貞待字”??梢哉f,李香君對于愛情的忠貞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孔尚任的“貞節(jié)”思想。
李香君的愛情觀還受到孔尚任的創(chuàng)作意圖影響??咨腥卧凇短一ㄉ取ば∫分忻鞔_表示:“《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本,父老猶有存者。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yè),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chuàng)人心,為末世之一救類?!盵3]1“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盵3]1由此可以看出他寫《桃花扇》的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揭示歷史興衰之理,二是為了吸取歷史經(jīng)驗,“為末世之一救類”??咨腥我詯矍楣适伦鳛橐劳?但是他想表達的絕不單單是男女情愛,而是把關(guān)注的焦點轉(zhuǎn)向了更具內(nèi)涵的廣闊社會。主角間的情愛與政治息息相關(guān),情愛離合是依托,寫政治才是真實意圖。李香君之所以能具有自由、忠貞、獨立的愛情觀念,正是因為她的心中不只有個人情愛,還具有著家國大愛,她的愛情與政治息息相關(guān),家國大義高于一切。而這也是孔尚任創(chuàng)作的結(jié)果,他借李香君這一角色來寄托自身對于歷史、社會的深刻思考和追求。李香君面對情愛的清醒、自持,最后甚至入道而放棄個人情愛,正是作者自我意識的表達:國已不存,有家何用?在動蕩的社會背景下,孔尚任在創(chuàng)作時將關(guān)注主體外向化,使得個人的情感與經(jīng)歷讓位于家國、歷史。梁啟超曾在《小說叢話》曾指出:“《桃花扇》于種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蓋生于專制政體下,不得不爾也。然書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一讀之使人生故國之感。……讀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義之思想者,必其無人心者也。”[10]香君的獨立人格精神也正代表了孔尚任的獨立思考與人格精神,這一人物形象背后所蘊含的是復(fù)雜歷史背景下,作者關(guān)于歷史、政治的深刻思考。
李香君這一女性角色有著獨特的愛情觀,面對愛人,她忠貞堅守,誓死不從奸人的強迫;面對愛情,她順從本心,追求自由,選擇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侯方域;面對家國大義,她又能清醒獨立地放下個人情愛,甘愿入道。而李香君愛情觀的形成,與當(dāng)時社會崇尚東林黨人、注重氣節(jié)的社會風(fēng)氣相關(guān),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孔尚任家國社會高于個人情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