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運臨
【摘要】 新高考制度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考試與學習科目,由此而來的走班制在教師以及學校開展班級管理上有很多問題。學生自主自由的選擇多樣性的課程,符合我國素質(zhì)教育觀點。但帶來的問題是教師結(jié)構(gòu)性缺失,走班制下任課老師難以管理班級紀律,同班級學生缺乏向心力等問題。本文認為學校需要完善教學機制,才能開展適合學生的走班制教學。
【關鍵詞】 走班制 班級管理 高考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1-192-010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考試招生政策已經(jīng)趨于完善。但是這些年來社會上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大,主流意見認為,唯分數(shù)論與一考定終生的方式會加大城鄉(xiāng)入學機會不均等的現(xiàn)實。在2014年我國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全新的高考制度,并且對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相應的改變?,F(xiàn)在由“一班一表”變成“一生一表”后,每個學生上不一樣的課,折舊要求實行走班制,在走班制下如何更好的管理學生,是我們應該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走班制下班級管理難點
最明顯的一點事,現(xiàn)有的學科老師配置數(shù)量少,難以適應走班制。理論上來說,新高考制度給學生提供了最高有20種的課程組合,但是我國目前的師資力量難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多種選課組合會導致班級數(shù)量的增加,進而導致師資需求增加,如果按最低層次的要求,師資力量是舊高考模式下的1.2倍,更高層次與最高層次分別為1.5倍與1.8倍。但是我國規(guī)定高中師生比為13:1,如若現(xiàn)有相關規(guī)定不改,學科老師很難增加。
其次,現(xiàn)有教師結(jié)構(gòu)不能完全配合走班制。新高考改革下的走班制,課間依然只有10分鐘,班級多,學生流動性大。學生流動性大導致老師去不同的教師比較困難,我過學校設計一般是,教師辦公室在教學樓的兩側(cè),從一間教師去往辦公室或者另一間教室都需要時間,導致不僅學生容易遲到,老師也十分麻煩。更何況一部分高中教師年齡偏大與精力與體力上難以跟上如此高強度的選班走課教學。而且就性別結(jié)構(gòu)而言,女教師比例稍微高于男教師,而且英語,語文等學科的女教師比例更高。走班制帶來的其中一項不良后果是,學生中形成的小團體都在一個班上時,女教師的管理效果有限,有時甚至難以維持班級秩序進行正常教學。
第三,實行走班制后,學生數(shù)量沒有變化,但是流動量變大,班級被打散,教師很難熟悉上自己課的所有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也難以熟悉。不少學生表示,學習其他課程時的學習氛圍沒有語數(shù)外的氛圍濃厚。當大班被打散時,學生會自發(fā)的形成走班上的“小團體”,導致班級進一步被分化,缺乏集體歸屬感,不僅不利于認可老師的管理,也不利于班主任管理。
第四,走班制的實行下未來教師缺口會受到學生影響,對教師的學科結(jié)構(gòu)造成不可逆的改變,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的是,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或者學科的難易度去選擇所修的科目。但是,高考以分數(shù)作為主要評判依據(jù)的考核方式?jīng)]有改變,學生們?yōu)榱俗非蠓€(wěn)定的成績,不在乎自己對于地理生物的興趣,由于這些科目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學生們會優(yōu)先選擇。不僅如此,對于物理,由于在高考舔包資源的時候選擇性更廣,物理也成為了首選科目。從長遠的職業(yè)發(fā)展來看,未來學校對物理,地理,生物老師的需求會增加。
二、應對措施
針對老師配置數(shù)量少的問題,著眼于一個學校是無法解決的,需要在更高的層面上讓老師跨校流動,目前筆者認為有兩種解決辦法比較好,一種是讓兩個地理位置比較接近的學校間的學生互相流動走班,甚至讓學生進行跨校選課,這樣一來可以調(diào)動多個學校的教師資源,但是學生流動量太大,于現(xiàn)實情況來看(上海、浙江試點省市的實踐),另一種方法可能會更好。第二種方法是實現(xiàn)老師的跨校講課,這就需求當?shù)亟逃肿龅健皡^(qū)管校聘”的改革,老師的跨校講課相對于讓學生跨校聽課,與實際操作上難度與經(jīng)濟成本都小很多,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針對教師結(jié)構(gòu)性短缺的問題,可以采用跨學段流動的方法,如遴選一批初中優(yōu)秀老師,按照高中授課標準進行考核,納入相應的學科教師庫中,這樣可以應對短期內(nèi)學科教師缺少的問題,長期可以通過遴選年輕的學科老師重新進入大學進行轉(zhuǎn)學科培訓,來保證穩(wěn)定的年輕教師儲備。
針對走班教學制度下,班主任管理鞭長莫及問題。除語數(shù)外三門科目班級固定,班主任便于管理,但是其他六門教師,學生,班級都不固定,給管理上帶來了一定難度。特別的前文所說的學生由于對班級沒有向心力,形成小團體的情況,可能常常在上課時導致學科老師的管理被架空,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們在下面沒聽。這個時候,作為班主任應該實行課代表負責制度,班主任必須統(tǒng)計本班學生的選課情況,規(guī)定某一課上的課代表,課代表只需要向本班同學負責,保持本班同學的課堂秩序。
針對學生逃課的問題,學校需要增加物質(zhì)投入來解決,走班制帶來的影響之一是學生的流動性變大,如果沒有完善的管理手段,學生逃課與遲到現(xiàn)象層出不窮。在走班制上按以往的老師約束學生逃課行為難度較高,則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智能校園管理系統(tǒng),通過進入學科班時進行校園卡打卡。這樣班主任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學生的出勤狀況,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成績分析數(shù)據(jù),每個年級應進行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的成績與心理狀況,教育部要求不能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這樣會讓學生缺少了解自己的渠道。
三、總結(jié)
新高考改革下的走班制,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了讓學生受到個性化教育,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得到了學者以及學生們的認可。但是目前實行走班制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完善,教師和學校都要做好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才能更好的管理學生。
[ 參? 考? 文? 獻 ]
[1]王曉玲.走班制背景下班主任如何履職?——基于北京市部分國際學校教師協(xié)作機制的調(diào)研[J].中小學管理,2019(07):33-35.
[2]韓明榮,高俊.中職走班制分層教學的方法及保障[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06):43-44.
[3]劉瑤,盧德生.我國分層走班制教學研究審思[J].當代教育科學,2019(0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