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美會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古詩在語文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對古詩教學而言,語文教師不僅要積累文化素養(yǎng),也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而情境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易”、“趣”、“活”。古詩是有情有境的,因此,教師可采用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情境;角色體驗情境;生活拓展情境;語言描繪情境這五種古詩情境教學策略,使學生進入詩境中體會古詩的魅力,讓古詩在課堂上“活”起來。
【關鍵詞】 情境教學 古詩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1-039-020
小學語文教師深知古詩教學的重要性,但古詩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小學古詩教學存在著各種弊端,主要表現為重“釋”輕“會”,套路成就,重“授”輕“悟”,重“背”輕“讀”。由于古詩中的時代生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存在著時間與空間的雙重鴻溝,學生理解較為困難。教師應該努力縮短這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學生親近古詩,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與古詩相適應的情境,使學生學習古詩能夠入情入境。
一、情境教學的概述
情境教學被真正認識是在1978年。由江蘇省小學語文教師——李吉林首次提出。她也是目前情境教學的最大貢獻者,并且將情境教學發(fā)展為情境教育,并運用于中小學各個學科教學領域。李吉林老師在《情境教育精要》中提出:情境教育創(chuàng)新歷程可以概括為“一個主旋律,三部曲”,三部曲即“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這三部曲都圍繞一個主旋律,那就是兒童學習快樂、高效、獲得全面發(fā)展。李吉林老師認為“情境教學是通過創(chuàng)設優(yōu)化的情境,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李吉林老師說:“情境課程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生動豐富的環(huán)境,學生可活動其中,感到學科學習變得‘易、‘趣‘活,且因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一切都是由于情境教學本身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崩罴掷蠋熖岢銮榫硠?chuàng)設的六種途徑: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角色體驗情境;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語言描繪情境。通過學習情境教學的相關理論,結合對這六種途徑在古詩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筆者對古詩情境教學有了一些理解,總結了小學古詩情境教學的五大策略。
二、小學古詩情境教學策略的具體應用
(一)音樂生情,渲染情境
古人曰:“詩言志,歌詠言”,我們在教古詩時,可根據具體的古詩的情感基調,選擇與之相應的音樂伴奏。例如在教王維的《山居秋暝》時,可播放柔和清雅的音樂,更能讓學生進入這清幽的詩境中。我在教王昌齡的邊塞詩《從軍行》時,播放激昂奔放的音樂伴奏,學生在朗讀“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時,讀出了將軍們視死如歸的濃濃愛國情。除了運用配樂伴奏外,我們教師和學生還可以彈奏、演唱、哼唱歌曲。如今,許多的古詩被當作歌詞,譜寫成了一首首優(yōu)美的歌曲。如《漁歌子》《明月幾時有》《春曉》等都已成為了可吟可唱的歌曲,學生不管是在伴奏下還是在吟唱中,通過音樂渲染古詩的情境,學生更能夠理解古詩中特有的韻味和情感。
(二)圖畫呈現,再現情境
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許多古詩都非常具有畫面感,尤其是小學階段以寫景詩居多。最新部編版教材中的課文插圖生動豐富、色彩鮮明,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課文插圖有效地進行古詩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網絡上下載相關的圖片、視頻、微課;或者自己在黑板上畫“簡易粉筆畫”、或貼上生動的“剪貼畫”,利用這些“圖畫情境”既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讓學生進入詩境中,體會詩人的見聞,也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蘇軾的《贈劉景文》時,教師可在黑板上簡要地畫一個荷塘與亭子,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詩人在這個亭子里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學生很容易發(fā)現除荷花之外還有菊花,亭子后的果園中有“橙黃橘綠”的碩果累累。最后,還可以讓學生想象,你若是蘇軾,此時的心情又怎樣呢?
(三)角色體驗,融入情境
我在教陸游的《示兒》這首詩時,介紹詩人創(chuàng)作的相關背景后,讓學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臨終前的陸游,你此時最想對兒子說哪些話呢?兒女們又會怎樣回答呢?這樣體驗角色后,學生將詩人遺憾、悲痛的心情,以及渴望收復失地和盼望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體會得更加入情入境。
除“代入角色”體驗外,還有另一種角色體驗的方法是“角色扮演”,例如《小兒垂釣》中“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學生通過在講臺上的表演,把詩中的“搖”表現的淋漓盡致,接著詩人想象小孩和行人可能會說的話,會做的事,讓學生想象演出,詩意水到渠成地顯露而出。這一方法尤其適合應用于一些有故事情節(jié)的古詩中,如《送元二使安西》《所見》等古詩,學生通過想象,分角色扮演才,融帶入古詩情境中,從而促進學生學得實,學得活,學得深,真正使古詩課堂活起來。
(四)生活拓展,親臨情境
生活拓展情境是通過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的場景,作為兒童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的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兒童眼前。
生活拓展情境由于缺乏一定的條件,在古詩教學中運用較少。但是我們如果有機會巧妙運用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將會為學生開展另一片古詩學習天地。例如在教杜牧的《山行》時,如果有一片大楓林基地,到了秋天,帶學生去體會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景,學生一定很感興趣。在教研交流中,曾經有一位教師在教白居易的《暮江吟》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句詩,解答學生們的疑惑——“為什么這江水又半江紅又江綠呢?”這句詩其實蘊含了一定的科學知識,這位教師就將班里的一部分學生就去到長江三江口那里去觀看江水,這其實是春天來了以后是斜陽鋪在水上,所以是“紅”。綠色是因為綠色植物在水中的一種映襯,雖然當時長江三江口水已經受到一定的污染,就看不到那種碧綠的“瑟瑟”之景,但是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半江紅和半江綠的詩境。
教師們在采用生活展現情境時,應注意三點,一是感知目標要鮮明,例如選擇哪一個季節(jié)?選擇觀察什么景物?選擇哪一個場景觀察?教師提前需要明確。二是要安排最佳的體驗程序,例如是想從整體到局部再到細節(jié)?還是由近到遠?三是教師要設計啟發(fā)性的導語,孩子們觀察的過程中,老師的啟發(fā)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想象詩境,體會詩情。
(五)語言描繪,品讀詩境
語言描繪情景,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語言描繪與藝術直觀情境相結合。在課堂上有些老師運用圖畫、音樂、角色體驗等手段,但是學生卻沒有因為這些藝術的直觀而真正進入情境,原因何在?那就是教師的語言描繪不到位,或者過于平淡,或語速過快,兒童的思維還來不及想象教師的畫面。因此,藝術直觀的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必須與語言描繪情境相結合,才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二,是教師魅力范讀,引入詩境。例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送元二使安西》時,以自己獨具魅力的朗讀,將學生帶到了當時訣別的場景,老師動情的吟誦“勸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睕]有做太多的解釋,讓學生通過反復品讀,從而感受詩人與元二訣別時的心痛與依依不舍之情。其三,是創(chuàng)造性的填詞吟詩。在古詩教學中,老師不可千篇一律的讓學生搖頭晃腦的朗讀,要明確每一次朗讀的不同梯度的目標,從讀準確漸漸到讀出情感。教師還可在指導古詩朗讀時,對詩句進行填詞補白,使古詩讀得有聲有色,例如一位老師在教《春曉》時,加入了擬聲詞,讓同桌互動表演朗讀:
(啊呵——)春眠不覺曉,
(布谷,咕咕——)處處聞啼鳥。
(滴答,呼呼——)夜來風雨聲,
(唉——)花落知多少。
教師這樣創(chuàng)造性的誦讀,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情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結語
綜上所述,采用古詩情境教學策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古詩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也有利于古詩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因此,為了更有效的達到古詩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根據教材特點、學情需要、教學目標、教學條件資源以及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來選擇優(yōu)化的情境策略。以上這五種古詩情境教學策略應該相互補充,綜合利用。使學生在情境中活學,使知識在情境中活現,并且籠罩著濃烈的古詩情感色彩??傊诠旁娊虒W中,靈活運用情境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學習古詩,讓古詩在課堂真正“活”起來。
項目基金:“湖南理工學院2018年湖南理工學院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讓古代詩歌在課堂上“活”起來——小學古代詩歌的情境教學研究》”(項目編號:YCX2018A25)的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李吉林與青年教師的談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