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萍
【摘要】高中階段學生處于思想價值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政治教學作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應當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發(fā)揮政治教學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新時期優(yōu)秀人才。開放式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近年來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從高中政治教學開放式課堂教學實施的意義出發(fā),對如何有效開展高中政治開放式教學策略進行探討,為實現(xiàn)高中政治教學效率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 開放式教學? 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085-02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課程的重要意義逐漸受到大眾的重視。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有許多教師依然采用內容講解,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這樣機械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政治教學的內容只能做到表面理解,對思想道德培養(yǎng)也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因此,新時期下的高中政治課堂開放式教學探究與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政治課堂開放式教學的意義
(一)強化學生課堂參與效率
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了優(yōu)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得到了確立,通過對開放式教學的合理應用,政治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傳統(tǒng)政治教學中,教師通常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習效率低下。而開放式教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通過多種課堂互動,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得到激發(fā),課堂參與效率顯著提升。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使得許多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教師嚴厲的形象深深刻在學生的心中,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往往不敢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提出質疑,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復制。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主觀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可能被抹殺。而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樣也是聆聽者與合作者。開放式課堂的創(chuàng)建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對政治教材的解讀更加完善
是否合理應用教材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在傳統(tǒng)政治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材為全部教學依據(jù),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教學過程因循守舊,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而在開放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方式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以教材為主的封閉式教學方式得以突破,教師將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基于教材中的重點內容,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通過對政治教材的靈活運用,合理創(chuàng)造,使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二、高中政治課堂開放式教學策略
(一)對傳統(tǒng)教學觀念進行轉變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開展開放式教學的重要條件。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進行開放式政治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首位,以提升學生思想素質為目的,進行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為每個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人人參與其中,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開放式課堂教學。例如在進行《聯(lián)系的普遍性》教學時,教師可以拋出一個問題:“世事萬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嗎?”針對教師提出的這一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發(fā)表見解,無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學生可以單獨進行答案的陳述,也可以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還可以進行一次辯論賽,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分成兩組舉例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這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滿學習的樂趣,教學效率得以顯著的提升。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行角色轉換
在開放式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占有絕對權威的主導地位,而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的朋友、聽眾、伙伴。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共同討論,或者轉換師生角色,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受尊重的教學環(huán)境中吸收更多的知識養(yǎng)料。在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要占據(jù)主導作用,在保證“開放型教學法”的同時,要始終發(fā)揮教學的主導作用。除此之外,開放式課堂教學的開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為了滿足教學需求,教師要不斷積累大量的社會信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實踐指導,并結合社會實踐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符合實際的正確觀點指導,使學生在政治教學中實現(xiàn)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例如在進行《矛盾的特殊性》教學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角色轉變,讓學生自主進行備課,走上講臺進行教學,教師則化身學生進行聽課。在講課完成后,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內容等進行指導與糾正。通過互換角色,使學生了解到講課的辛苦,在師生的相互理解中得到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開放教學內容,合理開發(fā)教材
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崩碚?,在高中政治開放式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開放,靈活運用教材,通過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促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此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促使教學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教師根據(jù)政治教材的內容制作課件,并合理擴充教學內容,使課件內容更加合理。如學生熟悉的人口、環(huán)境、經(jīng)濟、資源等社會問題,都可以通過教材的合理開發(fā)實現(xiàn)高效教學,教學質量也將得到有效提升。
(四)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于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chǎn)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在這方面,我主要采用適時應用鄉(xiāng)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chǎn)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xiāng)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chǎn)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jīng)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通過對政治課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jù)政治課教學的內容來選擇探究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鄉(xiāng)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內在的聯(lián)系,優(yōu)化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合理運用開放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政治知識,提升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地探索更多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方繼鋒.高中思想政治開放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當代教研論叢,2016(12).
[2]徐欣.高中思想政治開放式“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6(16).
[3]牛歡.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