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平
【摘 要】初中生參與課堂活動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探究熱情不足、思維過于局限等情況。政治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突破自我呢?選擇合適機會滲透德育教育顯得至關重要。具體實踐中,必須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參與習慣,并在和諧師生互動關系的支持下,幫助他們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通過優(yōu)化教學方案,不斷補充教材內容,學生們實踐探究的熱情高漲起來,德育工作的推進才會變得異常順利。
【關鍵詞】初中政治;德育教育;有效滲透;策略研究;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02
引言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而固化,多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們很少有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就十分有限。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導致了教學質量變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德育理念的滲透自然阻力重重。新課程背景下,政治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重新認識德育教育,并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鼓勵他們完善認知體系,朝著正確方向突破創(chuàng)新。讓學生真正發(fā)揮了主體作用,初中政治課堂德育滲透的效果事半功倍。
一、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在平時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教師用一言一行影響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提高教學質量,師生之間矛盾消失,后續(xù)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也能變得異常高效,這一舉多得,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因為初中生對于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他們的理解情況,所以,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典型事例才有利用的價值,社會新聞吸引著他們全部的注意力,不斷滲透德育思想,從而轉變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政治課堂活動就能體現(xiàn)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政治知識生動化,德育教育具體化,二者融為一體后,初中生成為高素質、全能型人才指日可待。如在學習《自立自強》一課時,初中政治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名人自立自強的事例,像臺灣腦癱畫家黃美廉的成才之路、洪戰(zhàn)輝帶著妹妹上大學的事例以及青年舞蹈家劉巖自強不息的故事等,然后,通過課堂交流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自強的精神和品質,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讓學生學習文明禮儀
政治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政治課程中有許多專業(yè)的政治術語,而學生們往往會因為對這些知識的陌生感而產生極大的探究興趣。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可以巧妙的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促使學生們在學習和探究新知識的同時能夠有效的汲取知識中蘊含的德育意識,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如在講解《學會拒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首先向學生們提問:有多少人經常打游戲?打游戲的同學認為游戲對你有沒有吸引力?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隨后學生們表示:自己經常打游戲,有的時候是因為無聊也有的時候是朋友相約。也有的同學表示:游戲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自己克制不住的想要參與其中。針對學生們的這種現(xiàn)象,我要求學生們考慮:打游戲到底好還是不好?大多數的女同學表示:打游戲會玩物喪志。而男同學則表示:打游戲不僅能促進友誼還能鍛煉腦子。于是,我引導學生們要辯證的看待打游戲的問題:打游戲確實能夠在疲勞時放松心情,但是過度打游戲確實有玩物喪志的嫌疑,因此要恰當的應對打游戲的問題學會拒絕游戲的誘惑是自己的能力,而拒絕朋友的邀約是一門藝術。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們了解到有的時候拒絕也是一種文明。由此可見,在初中政治的實際教學中采用結合政治術語的德育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促使學生們更扎實的學習政治知識并了解人際中的文明禮儀,從而幫助學生們有效的提高個人修養(yǎng)。
三、關注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
對于傳統(tǒng)道德教育,我們首先要做到“文化自信”,要從對傳統(tǒng)道德的學習中,提煉適合當代的思想,來進行發(fā)展,從而促進我們的德育教育[2]。如在《誠信做人到永遠》一課中,就要結合課文內容,充分為學生解讀“誠信文化”。首先我為學生們介紹,誠信文化在我國有著優(yōu)秀的歷史,自古就有“修辭立誠”、“不誠無物”、“人無信不立”等誠信觀念。之后我為學生講述了幾個當代的誠信故事,讓學生互相討論誠信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們更加明確了誠信的重要性。
四、借助多媒體授課方式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發(fā)展,為初中政治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教學方式從聲、形、色等多方面入手,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以及大腦思維,讓他們在課堂上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集中注意力,不斷把間接知識化為直接經驗,把抽象內容具體到腦海,從而真正實現(xiàn)情境教學。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可以把政治教材中一些德育因素進一步強化凸顯,散發(fā)出更強大的觸動力和吸引力,當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被波瀾涌起,教書育人的目的自然更容易實現(xiàn)。如講到《中華五千年精深的民族文化》時,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莫高窟、萬里長城、故宮、傳世陶瓷、京劇等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往往很多同學第一次看到這些大氣的圖片,他們的興趣隨之而來,不用多說,在欣賞這些文化成果的同時,他們在內心已經有了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感,進而產生自豪的民族責任感。這樣運用多媒體又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五、德育融于社會實踐中
作為政治課而言,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比較可行和有效的實踐形式。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家鄉(xiāng)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和學生生活中的實際,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觀察社會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學生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挖掘“鄉(xiāng)土”典型,關注鄉(xiāng)情鄉(xiāng)貌,既加深了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熱愛家鄉(xiāng)、憂國憂民等思想品質[3]。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學生之間樂于分享、勇于參與、尋求共贏,能使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實現(xiàn)發(fā)展,以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對于政治教師來說,不僅要在本學科的教學中關心學生,同時也應該具有一種終極關懷精神,它可以表現(xiàn)在教學及與學生交流的各方面,如它可以在道德方面表現(xiàn)為無條件幫助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的奉獻精神,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出對真理的熱切追求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并用這種精神來對待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鑫.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7(14)226-226.
[2]張耀明.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8(03)59-60.
[3]宋海洋.初中政治教師積極開展德育教育的“五點”方法[J].學周刊,2018(3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