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蘭
摘要:本文針對數(shù)學預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預習活動或作業(yè)設計的原則和要求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出多種多樣、切實有效的預習作業(yè),使它們充滿樂趣,富有活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預習習慣,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進行順利地銜接,同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課前;預習活動;作業(yè)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149-01
1.預習作業(yè)設計之“要求”
(1)課前預習作業(yè)忌“空泛”宜“扎實”,要有操作性課前預習,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學生接觸到的是新的甚至陌生的學習材料,所以,預習作業(yè)是否具有強烈的指向,是否要求具體,便于操作,便于展開自學,將直接影響學生預習的效果。布置預習“活動任務”,要防止出現(xiàn)“今天請同學們回去預習例×或多少頁、第幾課”這樣空乏的預習要求,教師要善于將預習要求分解為若干小點或用若干小問題來呈現(xiàn)。如人教版八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是:設計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質?根據(jù)書上圖寫出這些性質的數(shù)學語言,但考慮到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數(shù)學語言比較難寫,可設計三個填空題:請根據(jù)大圖填空:①∵AB=AC,∠BAD=∠CAD∴ ;②∵ AB=AC, BD=D∴ ;③∵ AB=AC, AD⊥ BC∴ 。設計2: 看懂例1后試做練習 ①等腰三角形有一內角為75度, 那么頂角為
度; ②等腰三角形有一內角為100度, 那么底角為 度; ③等腰三角形有一外角 為75度,那么頂角為 度; ④等腰三角形有一外角為100度, 那么頂角為 度。設計3: 看懂例2后試著在自 己的預習本上畫一畫, 若有不懂請做好記號上課時提出來。我們也應考慮到, 預習作業(yè)的量不要太多, 多了 學生一完不成, 二反感, 三導致預習質量大打折扣, 所以在設計預習作業(yè)時切忌多多益善, 而應精挑細選,
要針對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及相應的教學內容才行。
(2)課前預習作業(yè)忌“統(tǒng)一”宜“分層”,要有差異性我們在設計課前預習作業(yè)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在興趣愛好、個性特點、意志品質、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改變“一刀切”“一鍋煮”的做法,盡量分層設計,對于后進生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實際能力,適當調整預習的要求,增加一些他們力所能解的問題,減少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切實使后進生預習時有事可做,而且能夠解決一些問題;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則可適當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yè),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預習中學有所獲。如人教版九上《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的第四課時的預習作業(yè)筆者分層設計為:A類學生:試著自己推導把二次函數(shù)的一般形式變形成頂點式的形式,然后能得到一般式的頂點公式,并記住頂點公式,完成書P36做一做的兩道練習題;B類學生:請看懂一般式變形成頂點式的推導過程,記住頂點公式,在預習本上完成書P36做一做的兩道練習題;C類學生:只要記住頂點公式,模仿例4在預習本上完成書P36做一做的兩道練習題。(A、B、C類學生是按照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tài)從好到差進行分類的。)這樣的預習作業(yè)考慮到了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更有利于達到預習的真正效果。
2.預習作業(yè)設計之“樣式”預習作業(yè)的形式多種多樣、異彩紛呈,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出各種相應的預習作業(yè)
(1)勾畫式預習作業(yè)勾什么?畫什么?怎么勾?怎么畫?用什么符號勾畫,都要給學生明確的要求。例如:在預習解決問題時,就可以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幫助理解數(shù)量間的對應關系,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又如,書中的重要定義、定理、公式等要勾劃出來,定義、定理里重要的字詞要在下面做上著重符號。對幾何作圖題則可要求把相應的圖形畫在旁邊,對幾何中的定理要求畫出相應的圖形,再根據(jù)圖形寫出它的幾何語言。
(2)提問式預習作業(yè)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笔澜缟显S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源于“疑問”?!百|疑”是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的鑰匙?!皩W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龑W生在預習時提問,把自己最想要了解的問題寫在書上,關鍵是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筆者認為數(shù)學課的預習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問:Ⅰ.否定式質疑——通過對定義、性質、定理、法則中的重點詞語的否定產(chǎn)生疑問。如預習全等三角形邊角邊的判定時,就可以通過否定而產(chǎn)生下列問題:①“有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中的“夾”字去掉換成“一”字行不行?②把上面這個判定中的“對應”兩個字去掉,換成“分別”行不行?③以上如果行,請說明理由;如果不行,請各舉反例說明。Ⅱ.假設式質疑——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內容進行增加或減少關鍵限制詞或部分條件而產(chǎn)生疑問。
參考文獻:
[1]?《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蔡朱峰.《新課程下初中數(shù)學作業(yè)的教學設計》.中學數(shù)學雜志,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