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高
摘要:質量診斷與改進平臺是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五縱五橫一平臺”重要內容。本文提出對診斷與改進平臺建設采用校本數據平臺和診斷與改進服務相分離系統(tǒng)架構,針對該系統(tǒng)架構,提供基于關系型數據和大數據技術兩種診斷與改進平臺技術實現思路以及具體建設內容。
關鍵詞:高職院校;診斷與改進平臺;診斷與改進指標;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7C/08C-0096-05
一、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為順應校園教育信息化新需求,不斷加大了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實現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有線無線一體化認證;建成數字化校園云平臺,實現服務器、存儲、網絡等資源虛擬化應用;新建了校園“一卡通”和無線門禁系統(tǒng)等較完善的教學基礎設施,為教育管理信息提供良好的運行環(huán)境;已完成數據標準、統(tǒng)一身份認證、信息門戶(包括移動應用門戶)、數據中心平臺等基礎平臺和教務、學工及網絡教學平臺等眾多業(yè)務系統(tǒng)建設,同時完成了現有業(yè)務系統(tǒng)的身份認證、信息門戶和數據交換等集成對接,實現了各系統(tǒng)間數據的共建共享,為學校師生提供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服務,也為當前高職院校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平臺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
二、建設目標
當前多數高職院校在建設數字校園期間,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數據標準,并梳理學校自身信息化對數據要求,建立了學校的數據標準。高職院校需要基于診改工作需求繼續(xù)完善現有數據標準,全面整合學校現有信息資源,加強數據治理,建設一個內置數據切片、數據聚合及大數據分析與挖掘算法的全量校本數據平臺(人才培養(yǎng)工作狀態(tài)數據平臺),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提供數據支撐。
基于校本數據平臺(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數據管理和數據服務等),建設一套能夠實現質控點管理、數據分析、數據畫像、數據監(jiān)測及預警等功能于一體的診斷與改進服務平臺,實現由定性分析轉向定量分析人才培養(yǎng)工作狀態(tài),判斷發(fā)展變化趨勢,學校自主診斷改進,促進高職院校內部質量體系建設,提高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持續(xù)提升。
三、診斷與改進平臺系統(tǒng)架構
要實現高職院校教學“診改”工作的常態(tài)化,提高問題診斷與問題解決的效率,“診改”工具的開發(fā)與數據系統(tǒng)的支撐必不可少[1],質量診斷與改進平臺作為“診改”工具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從定性分析轉向定量分析提供支撐。質量診斷與改進需要以診斷為前提,診斷以標準為基礎,診斷的本質是發(fā)現偏離標準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方法[2],診斷與改進平臺為高職院校質量問題診改、分析和預警提供數據支撐。雖然當前各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具體到每個院校信息化水平和建設內容會有巨大差別,同時后續(xù)對信息化建設規(guī)劃和建設支持力度也不一樣,大量充足的數據資源是診斷與改進平臺所需的養(yǎng)分源泉,高職院校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建設力度決定質量診斷與改進平臺對學校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的服務能力,高職院校需根據自身診改需要規(guī)劃診改平臺建設技術架構和建設思路。根據我校當前調研成果和建設經驗,可以將質量診斷與改進平臺建設歸納為一種系統(tǒng)架構,兩種技術實現思路。質量診斷與改進平臺總體系統(tǒng)架構。它由校本數據平臺和診斷與改進服務平臺兩平臺構成,每個平臺可實現跨平臺部署(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統(tǒng))和獨立運行。校本數據平臺由數據源、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數據管理和數據服務功能構成。診改服務平臺可以調用校本數據平臺接口,以從“學院、專業(yè)、課程、教師、學生”等五個層面對學院診斷與改進情況實現可視化展示和報告輸出。診改服務平臺和校本數據平臺需與學院現有身份認證和信息門戶集成,根據權限和角色訪問授權資源。
實現上述系統(tǒng)架構,可采用兩種技術實現方案:一種基于關系型數據,另一種基于大數據技術架構。兩者比較如下表1所示。
四、 具體建設內容
(一) 校本數據平臺
1.數據標準及其管理。
數據標準為校本數據平臺提供統(tǒng)一的數據標準定義和平臺邏輯模型。它是校本數據平臺進行數據治理的依據和根本,是診改服務平臺及各業(yè)務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需要參照國標,部標(JY/T 100X—2012)進一步完善學校現有的數據標準內容,提供數據標準的管理工具。提供對數據標準的數據集、數據項進行管理和數據集的檢索、查詢、增加、修改、刪除功能,并可對數據標準集進行瀏覽,能夠基于某個數據表,查看其字段規(guī)則下的存放數據。提供代碼集信息進行統(tǒng)一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代碼集目錄管理、代碼集的檢索、查詢、增加、修改、刪除、導入導出功能。
2.數據集成與采集。
診改平臺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除了將學?,F有數據中心平臺數據、業(yè)務系統(tǒng)數據、機器日志數據、互聯網數據和高職院校上報的數據全量集成到校本數據平臺外,還需要建設統(tǒng)一的數據采集通道,將還缺乏的數據采集到校本數據平臺中,為數據分析與決策提供完備的數據支撐。
校本數據平臺應提供ODI、Kettle和sqoop等ETL工具、網絡爬蟲和智能數據采集等多樣方式采集學校結構化、半結構化以及非結構化數據,全量存儲在融合關系型數據庫和分布式Hadoop集群組成的融合技術校本數據平臺中; 對于需要填報數據提供智能化數據采集工具、數據采集填報平臺;對于高基表等文本數據和excel文件形式數據提供智能化數據導入工具,導入數據到校本數據平臺;對于有字段缺失的數據,可根據需要采集的字段,定義采集庫及快速生成填報頁面,以達到填報補采的要求。
提供采集策略管理,能根據采集工具及數據源類型,定制采集方式,采集頻率等;提供數據采集日志管理,提供至少包含數據類型、采集對象、采集頻次類型、采集狀態(tài)、起止時間、執(zhí)行時長、數據總量與新增數據量、數據更新量等內容的監(jiān)控。
3.數據查詢。
采用導航式的分類查詢,能方便用戶從“學校、專業(yè)、課程、教師和學生”五個層面按照自定義信息根據權限快速地進行信息的查詢。
4.分析與預警。采用導航式的分類查詢,能方便用戶從“學校、專業(yè)、課程、教師和學生”五個層面按照自定義信息根據權限快速地查看學院、部門、教師、學生和各類主題分析數據,出現預警情況能通過APP、微信等推送信息。
5.診改報告。
質控部通過平臺進行任務發(fā)布,展現學校各個診斷點的情況,各負責人依據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形成自我改進、自我完善,按診斷指標、診斷標準、質控點數據計算自動出診斷結果,負責人撰寫自我診改意見,形成診改報告,支持領導與專家查閱并審批報告。
6.診改畫像。
根據“五橫五縱”中橫向數據(學校、專業(yè)、課程、老師、學生),將每個層面的內控指標和畫像展示點,形成五個層面的畫像,通過畫像系統(tǒng)可以全面了解學校五個橫向層面詳細信息,掌握實時動態(tài)數據變化情況。
學校層面主要包括辦學條件、機構設置、師資科研、專業(yè)狀況、學生情況、教學經費、學校榮譽、質量工程等幾個維度。
專業(yè)層面主要包括各學院具體專業(yè)開設情況、專業(yè)分類、國際合作專業(yè)、專業(yè)招生、專業(yè)教學、專業(yè)資源、專業(yè)就業(yè)等能夠全面地反應專業(yè)的整體情況。
課程層面主要包括可統(tǒng)計顯示課程類型,使用教材性質、課程資源、校企合作等數據匯總呈現。
教師層面包括學院、部門和個人三個視角進行教師畫像,具體包括教師人事、科研、資產和社會服務等。
學生層面也可分為學院、部門和個人三個視角進行學生畫像,主要包括學生基礎信息、學業(yè)成績、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學生獲獎和校園生活等。
7.其他功能。
系統(tǒng)除了提供組織機構、用戶、權限(頁面權限、功能權限和規(guī)則權限等)管理和日志管理,還需要提供快速、便捷的大數據報表展現和打印功能。
五、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目前還處于試點階段,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提供數據支撐的信息平臺建設模式也處于探索階段。本文根據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五縱五橫一平臺”建設內容,提出高職院校診斷與改進平臺建設可采用校本數據平臺和診斷與改進服務相分離系統(tǒng)架構,并建議高職院??梢愿鶕陨淼男畔①Y源現狀、診改業(yè)務規(guī)劃和投資收益,有選擇地采用基于關系型數據或大數據技術完成校本數據平臺建設。
參考文獻:
[1]林玥茹,石偉平.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必要性、難點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8(4).
[2]游淵.高職院校專業(yè)質量標準的價值、要素及構建[J].職教論壇,2017(33).
責任編輯:曹鴻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