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芹娟
摘 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目標,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益的最優(yōu)化,本文從五個方面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翻轉(zhuǎn),努力打造魅力英語,讓學生動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
關鍵詞:英語課堂; 翻轉(zhuǎn)教學; 有效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8-122-001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江蘇省《關于進一步提高職業(yè)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意見》等文件精神,自2017年起,我校將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作為教師管理的主題活動,掀起了向課堂要效率的熱潮。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本人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組織教學”翻轉(zhuǎn)為“動機激發(fā)”
每一位教師都希望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希望學生一走進課堂就能帶著一種高漲的、熱烈的情緒來學習和思考。要讓學生達到這樣一種狀態(tài),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交往的情景中,受到某種刺激,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需求的欲望。在教學實踐中,“友善交往法”、“表揚促進法”、“目標激勵法”等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好方法。例如高一教材Unit1 hello!everyone 這是高中第一課,一上課就對他們說:Welcome to our school , Im glad to meet you , I hope we will become good friends very soon . I will do my best to help you. Do you need friends? Do you think 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在師生一番友好的交流中,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心境,同時在對話中我注意不斷地、適時地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力量,學生的情緒很快被調(diào)動起來了。
二、“講授知識”翻轉(zhuǎn)為“主動求知”
要想擺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就必須讓學生走“舞臺”的中心,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教授“定語從句”,我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定語從句,然后分group討論,讓學生自主尋找定語從句的知識規(guī)律:先行詞+關系詞+定語從句,關系詞的確定應把先行詞放回定語從句中,根據(jù)它在定語從句中的功能來確定選用: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導師”作用,要留意學生學習情緒的變化,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的“障礙”,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對話氣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質(zhì)疑、交流,生為主帥,師為參謀,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與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三、“鞏固知識”翻轉(zhuǎn)為“自我表現(xiàn)”
機械記憶是讓學生把知識保存在記憶里,一旦考試需要時,就能把它們倒出來。機械記憶、重復練習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但往往扼殺學生的興趣,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學生對此經(jīng)常采取的也是“應付”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在自我表現(xiàn),自我承認的狀態(tài)下完成對知識的鞏固。例如學完定語從句之后,為了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定語從句,我要求分4人小組,其中一人先講出一個簡單句,其余3人要在這一簡單句的基礎上擴充成含定語從句的復合句,并要求小組內(nèi)成員要創(chuàng)設動作情景去配合。先給幾分鐘準備,然后請他們分別講演出來,其中一個小組:A:The boy is my friend. B:The boy who is sleeping is my friend. C:The boy whom I talked with is my friend. D:The boy whose name is Zhanghan is my friend. 他們正確的表達,配之諧趣的動作情景,使其他同學也躍躍欲試。這樣的鞏固練習,學生沒有疲勞與乏味感,他們常常會興致盎然。為了保證學習的效果,教師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做到口動、手動、心動,人人動。
四、“運用知識”翻轉(zhuǎn)為“實踐創(chuàng)新”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jīng)驗的教師們在實際工作中總是遵循這樣一個方向,就是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占首位的,不應當是背誦,而是借助詞來進行思考,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作,認識客體、事物、現(xiàn)象和周圍的世界,并且認識其極其細微的差別,深入思考這些細微差別?!毙碌慕逃^念告訴我們,教學活動是否成功,關鍵要看這一階段的質(zhì)量。例如在高一教材Unit 6 Go out and enjoy life的教學設計中,在學生掌握本話題有關的新單詞、詞組及表達方式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兩項任務,一項是讓他們分組調(diào)查班里同學所喜歡的旅游地點和旅游方式,并做好調(diào)查報告;另一項是以自己的旅行經(jīng)歷為話題寫一篇“Travel Journal”,然后通過小組交流,全班分享等形式,展示他們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成果,這樣的知識運用不就是一種實踐,一種創(chuàng)新嗎?學生通過對語言知識的感知、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感受了成功,發(fā)掘了潛能,培養(yǎng)了能力。
五、“檢查知識”翻轉(zhuǎn)為“相互交流”
死板的檢查測試,給學生帶來的是壓力,甚至是厭惡。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因此要讓學生在樂中學,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權威性的檢查”要變?yōu)椤跋嗷ソ涣鳌?。通過同學間、師生間的學習體會和情感體驗的交流,讓學生總結(jié)知識,體驗學習方法,感受學習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平時多通過搶答,挑戰(zhàn),開火車等鮮活的形式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不足和遺漏,并以適時的糾正及補救,使各層次的學生確立不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成功。在教師的指導下及同伴的影響下,以達到師生共進,教學雙贏的目的。例如在測驗前的復習中,單純地去檢查效果不大,但我采取生生之間互相提問,搶答等形式后效果明顯見好。
有效課堂教學的精髓是成功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內(nèi)驅(qū)力,教師應該充分放手讓學生去做,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目的。給學生騰出巨大的空間,讓學生動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