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翠蘭
摘 要:微觀語篇錯誤是大學生英語寫作中常見錯誤,是大學英語教和學中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問題。選取學生英文習作的樣本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語篇錯誤在微觀上的表現(xiàn)主要是在語篇的銜接和詞匯錯誤等方面。造成語篇錯誤的原因既與英漢兩種語言特點差異有關(guān),也與教與學的方法有關(guān)。糾正語篇錯誤的策略包括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和模仿、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語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等。
關(guān)鍵詞:英語寫作;微觀;語篇錯誤;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8-0070-04
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一詞是由結(jié)構(gòu)主義學者Harris于1952年提出的,到了1960年代,語篇分析研究開始受到廣泛關(guān)注,它融合了心理學、符號學、人類學、文學、社會學等各項研究成果,逐漸形成了專門研究交際中語言使用情況的獨立學科。語篇錯誤指的是學習者對于目標語的書寫或者說出現(xiàn)使用錯誤和理解錯誤的情況,它是語法層面的錯誤,也可以是語用層面的錯誤。從近幾年大學生英語四、六級寫作得分情況來看,總體成績不容樂觀。大學生英語寫作的語篇錯誤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宏觀語篇錯誤表現(xiàn)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布局、文章主題,內(nèi)容產(chǎn)出這三個方面;微觀語篇錯誤表現(xiàn)在詞語的拼寫錯誤、時態(tài)錯誤、固定搭配錯誤、詞性錯誤、邏輯銜接和整體連貫性的缺陷這些方面。近10多年來,國內(nèi)研究者對大學生英語寫作中語篇錯誤研究逐漸增多,研究視角和理論支撐相對集中,結(jié)構(gòu)形式大都先是剖析語篇錯誤的成因,然后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針對語篇錯誤的研究在視角和方法上還有待突破。本文選取安徽省某一綜合性高校大三學生群體的100份四級作文作為樣本,嘗試運用語篇分析理論從微觀的維度對大學生英語寫作中語篇錯誤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宏觀維度另文論述。
一、大學生英語寫作中微觀語篇錯誤的具體表現(xiàn)
從微觀層面看,語篇錯誤主要是語篇的銜接和詞匯問題。這兩種錯誤折射了學生英語寫作的基本功欠佳,寫作水平亟待提高。以下我們從這兩大模塊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語篇錯誤進行逐一分析。
(一)銜接錯誤
銜接是學生在英文寫作中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語篇教學中教師需要著重強調(diào)的部分。一般而言,銜接錯誤可以從連詞、替代、省略和指代四個部分來進行分析(見附表一)。
1.連詞
英語語篇中語法的銜接方式有動詞的時態(tài)形式、照應、替代和省略等,學生出錯頻率最高的是連詞的使用,所占錯誤的比例是35.5%,其中以連詞的遺漏或多余最為常見。由于連詞的錯用和亂用,句子之間的銜接就變得不夠緊湊。
例:1)They often go to the city, I worked there ten years ago.
2)I have forgotten the person and who had never taught me before.
例1)中的兩個句子沒有使用恰當?shù)倪B詞進行連接,這在英語中是不被允許的,是典型的漢語思維。例2)中用了who引導的定語從句,and就顯得冗余,英語中連接句子時定語從句和連詞是不能同時使用的。
例:3)Though it was raining, but I still wanted to go out.
4)If you will come to help me or not.
例3)中though和but不能同時連用,去掉though或者是but,例4)中if和or not是錯誤的搭配,正確的結(jié)構(gòu)應該是whether… or not。例4)屬于連詞的固定搭配,一般是因為學生的錯誤記憶導致。
2.替代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漢語在使用的過程中喜歡重復,而英語恰恰相反,會采用詞語或者結(jié)構(gòu)多樣化的方式來避免重復。學生在寫作英文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漢語思維習慣的影響很難想起進行名詞、動詞、副詞以及句式的替換,這一部分的錯誤比例為24.3%,僅次于連詞所占的比重。
例:1)He is going to go to the zoo and I will go to the zoo.
2)Kate has two brothers, but she likes the brother working as a policeman.
3)Lucy likes to be dressed in black, but Mary likes blue.
例1)中g(shù)o to the zoo在一句話里出現(xiàn)了重復,顯得累贅,可以將句式進行這樣的改變和He is going to go to the zoo and so am I. 例2)中的第二個brother改成one,例3)中的第二個like可以換成prefer,這樣更符合英語避免重復的語言習慣。
3.省略
省略其實是一種為了使表達清晰、緊湊,避免不必要重復的一種修辭策略,它是替代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文中被省略的部分讀者可以通過上下文推斷而出。省略在語篇中同樣能起到銜接的作用,是連接句子的紐帶。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必須關(guān)注一點,被省略的部分必須確保讀者能通過上下文推斷出來。由于語法規(guī)則和語法技能的欠缺,大學生經(jīng)常會將語篇中不能省略的部分省去,該省略的地方卻沒有省略,從而導致語篇銜接混亂。
例:1)I am going to go to the supermarket and am going to buy some food.
2)My sister likes to go shopping in her spare time, but I do not.
3)Stay naturally energized, get organized and keep a peaceful mood, if have,you may get a great success ,may get a better life.
例1)中and連接兩個句子,后面的一個句子主語I 已經(jīng)省略,而且是正確的省略,讀者可以通過句子推斷而出,省略了主語之后這里的have to 也可以省略,and連接的就是go to the market 和buy some food 這兩個并列成分。例2)中第二句話完整的意思應該是I do not like to go shopping省去了后面部分,只用了I do not 恰恰是正確的英語寫作方法,省略正確。例3)中if have作者省去的是前面句子中所泛指的主語,結(jié)合后面一句話來推斷主語是you。這種省略會導致句子銜接不連貫,省略不當。主句當中的may get a better life者有意在前面省略主語you,但是這里僅僅省略you是不夠的還要省去重復的may和get,并且要在may前面加上連詞and從而和前面構(gòu)成形式一致的并列賓語。
4.指代
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都會涉及指代問題,英語作文中學生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指代錯誤(占錯誤總量的19%)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人稱代詞和旁指代詞的所指代錯誤。
(1)人稱代詞。
英文寫作的過程中人稱代詞會不停地進行切換,從第一人稱到第二人稱,從單數(shù)到復數(shù),指示代詞的更換給讀者造成一種不連續(xù)性和混亂的感覺。另外,英語中的“you”和”we”并非我們意義上所指的“我/我們”“你/你們”,而是一種泛指。
例:1)When I was watching TV at home ,he heard an old lady crying …
2)There were two books you chose from that day , but it has been sold now.
3)We should insist that no pains no gains.
例1)中從句中的主語的“I”,可是在主句中出現(xiàn)的卻是”he”,前后指代不一致;例2)中主句用的是“two books”,從句中用“it”來指代,造成了單復數(shù)使用混亂的現(xiàn)象;例3)中的“we”可以用來指代任何人,并不是漢語概念上的“我們”,所以在理解上要注意到英語中人稱代詞的這一特殊性。
指示代詞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指示代詞多用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要將多余的代詞移除,上下文的銜接和語義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例:1)The teacher who is known as his good teaching method, he is my father.
2)Those I promise I will tell them both.
例1)中使用了who引導的定語從句,所以整個句子框架是The teacher is my father.這里的he和例2)中those是多余的,應該去掉。
(2)旁指代詞
英語中我們最常見的旁指代詞有this ,that, these和those等,旁指代詞出現(xiàn)的錯誤往往是因為指代模糊或者指代不一致而導致。
例:Nowaday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appeals to citizens to sort the rubbish. Some think it is doable but some argue it is a waste of time .I do agree with this.
首先,這個例句里面this出現(xiàn)了指代不明的情況。前面給出的是“doable”和“a waste of time”兩種觀點,而這里this的指代不夠明確,容易造成讀者的理解偏差。同時由于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that和this會出現(xiàn)混用的現(xiàn)象。This是指上文明確提到過的東西,這是漢語思維的方式,但是在英語中這樣的指代我們一般用that,所以上面的例句中的this需要替換成that才是英語的正確表達方法。
(二)詞匯錯誤
詞匯是構(gòu)成語篇的基本單位,一篇文章的質(zhì)量高低是建立在滿足詞匯使用正確與否的基礎之上。盡管詞匯方面的錯誤不屬于語篇分析范疇之內(nèi),但是由于詞匯的薄弱會涉及學生在重復這一模塊出現(xiàn)錯誤,而這種錯誤屬于語篇錯誤范疇。所以它是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個方面,應該屬于寫作中微觀范疇的內(nèi)容。樣本中大學生作文涉及的詞匯使用錯誤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詞語的拼寫錯誤、時態(tài)錯誤、固定搭配錯誤以及詞性錯誤。
從附表二的絕對數(shù)量上來看,學生在詞匯上面所犯的錯誤數(shù)量要遠遠高于他們在語篇銜接方面所犯的錯誤數(shù)量,這說明學生的英語基本功能力非常薄弱,這也是為何英語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把詞匯方面的教學和引導當成一個重點來抓的主要原因。
First ,you should put more people and money to declare this governments appeal. Since there must b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dnt got this piece of news, enlarging the declarations strength can have a more satisfying effect. Furthermore a regarding law is also pretty essential. Banning people of throwing rubbish disorder can be effective because nobody would rather be punished than do rubbish classification.
上段話里出現(xiàn)的詞語拼寫錯誤有g(shù)overnment和enlarging. Who hadnt got……在這里應該使用的是現(xiàn)在完成時而不是過去完成時,所以hadnt要改成havent. 在banning people of throwing rubbish disorder……中ban……from 是固定搭配,表示“阻止”,此處的of屬于搭配不當。另外這句話里的disorder是用來修飾動詞throw所以要用副詞disorderly,所以詞性使用錯誤。
二、語篇錯誤的成因及對策
(一)語篇錯誤的成因
1.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造成英語和漢語語言表達方式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兩種語言的思維模式和哲學傳統(tǒng)均具有文化上的對等。從思維模式上的不同來看,英語是從屬關(guān)系而漢語是并列關(guān)系。中國人看問題從全局角度出發(fā),認為人和自然是統(tǒng)一的。漢語的思維習慣是模糊邏輯和思維合成模式,這種獨特的思維模式以對等的方式體現(xiàn)在漢語語言上。相比較而言西方人喜獨立地看待問題,在語言上的邏輯思維模式就是語言表達要正式,常用從屬關(guān)系。
2.教學中語篇分析理論的缺失。由于學生英語基本功不扎實,課堂上教師更多關(guān)注的是語法和詞匯的教學,因此,學生在英文寫作中對文章結(jié)構(gòu)、詞匯拼寫和語法知識比較敏感,對句子之間的連貫性和語篇整體框架的把握能力較弱。很多英語教師缺乏語篇分析的理論知識,很難把寫作的教學上升到理論層面,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寫作的特點和技巧,只能教授給學生一些死記硬背的碎片知識。教師本身也很難意識到文章結(jié)構(gòu)和語篇連貫詞的重要性,會不自覺地忽略或者跳過這方面的指導,限制了他們教授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教師語篇能力的欠缺直接導致學生語篇能力薄弱。
3.學生語言能力的缺乏。與聽、說和讀的教學相比,中國的傳統(tǒng)課堂非常忽視學生寫作技能的教學和鍛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把著重點都放在語言點的解釋和學習上,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不自覺地認為寫作是不需要額外學習,沒有什么理論和技巧,不值得為之浪費寶貴的時間。這是中國英語課堂的一種常態(tài)。這種理念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能夠做到很好的閱讀和理解語篇,但是說的能力欠缺,也很難把自己的思想用正確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聽、說、讀和寫四大基本技能的語言學習中,寫作成為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二)語篇錯誤應對策略
1.由于英漢思維模式的不同,造成英語和漢語語言表達方式巨大差異,使學生的英語寫作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一門新語言和文化的習得,最主要和直接的途徑就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靈感的源泉。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對英語的詞語、句型以及英語諺語和文化有了更廣、更深的了解。在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英語源語言知識的基礎之后,才能模仿這樣的圖示寫出漂亮的英語作品。除了本身的熟記模仿能力之外,學生還要學會把兩種不同的語言特點進行比較,要具有批判性思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兩種語言異同點的認知和把握。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外大量閱讀和模仿。
2.教師本身要加強英語基本功的鍛煉,具備良好的語篇分析理論知識。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所讀的源語作品要進行系統(tǒng)性理論分析,幫助學生領(lǐng)會英語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模式。在課堂上英語教學是師生一起分析篇章的組織和結(jié)構(gòu),教師的教學目標是針對語篇主題如何一步一步演繹展開,如何使用連貫詞將作者的各種觀點串聯(lián),注重語篇開頭以及結(jié)尾的寫作技巧。在授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寫作給予語篇層面的理論指導,強調(diào)語篇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多語篇知識的認知,從而避免語篇方面相關(guān)的寫作錯誤。
3.教師在教英語課程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寫作方面的訓練,加大零散段落的重組;拓寬學生的英語源語閱讀范圍,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分析范文,增加學生的語篇認知和語篇意識;通過英漢互譯的形式,來分析和比較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特點和本質(zhì)區(qū)別。
三、結(jié)語
寫作的教與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寫作的質(zhì)量是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jié)果。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語篇分析能力還有許多值得挖掘和探討的地方,這需要我們師生一起共同來摸索,任何的經(jīng)驗和方法都可以嘗試著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袁野.基于網(wǎng)絡流行體的構(gòu)式語篇分析框架[J].外語教學,2013,(05).
〔2〕范曉迪.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J].教學與管理,2014,(03).
〔3〕李碩.語篇分析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商南學院學報,2017,(04).
〔4〕曹怡魯.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議論文語篇組織結(jié)構(gòu)特征探析[J].當代外語研究,2018,(09).
〔5〕王敏汕.基于語篇體裁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07).
〔6〕何秋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銜接教學促進寫作教學[J].英語廣場,2017,(06).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