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樂以致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毕ED美學家柏拉圖主張:“對于身體用體育,對于心靈用音樂?!庇慕逃椅榈闹赋鲆魳方逃墓δ茉谟凇案倪M德行”。心理學研究表明:聲音的感受較之光線的感受,與情緒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更為直接,它更能激起人的情緒共鳴。一個人有了一定的音樂修養(yǎng),不但不會妨礙他的專業(yè),反而由于經(jīng)常接觸優(yōu)美純潔的音樂,使它的思想潛移默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音樂與人的德育教育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被所有人都認同非常有效果的,音樂與德育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教育;滲透措施
一、音樂是一種德育語言方式
音樂的表達是一種非語言形式的表達, 一般語言只能表達心意中較為確切的一部分,只 有音樂語言才能表達心意的整體。 作為一種意向、情感和觀念,很多德育內容是難以用具體言語和文字表達的,需要音樂模糊表達。比如,愛國之情,能夠在《國歌》聲中得到感悟;民族自尊心,能夠被《黃河大合唱》所激發(fā);《團結就是 力量》教會我們團結等。運用音樂 這一特殊的德育語言,教學中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音樂是一種德育情感方式
各種音樂中不同的情境模式成為情緒傳遞的一種通用符號?!短飯@交響曲》是貝多芬難得的輕松愉快的心情表達,《二泉映月》對不平等舊社會的控訴實際上是阿炳的正義和堅強的內心情感的寫照。對于舒緩的音調會讓人感到心情放松愉悅。道德情感和音樂情感相互對應、直接統(tǒng)一。德育過程主要表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三、音樂是一種德育行為方式
音樂的產(chǎn)生是人的行為的結果,人們對音樂的理解的結果都是通過行為來表示的。同樣的音樂作品,不同演唱者的不同音樂行為方式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演奏者和演唱者的唱奏過程既是對生理狀態(tài)的一種調整,更是對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解釋,特別是道德情感的一種表達。比如我們對勇者的贊美、對弱者的同情等等。
四、寓德育于音樂課堂教學全過程
教師在音樂教材里的德育進行滲透時,要認真準備教材,挖掘音樂素材的教育作用,在教材中找到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點,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愛國情懷和藝術的美感。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對教學全過程應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設計,將德育教育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如師生互動、營造積極健康的藝術和道德氛圍、優(yōu)化課堂評價,形成平等、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要能打動學生,要感染學生,要使課堂氣氛活躍,有效提高融入德育的實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營造平等、民主、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育家賀淥汀說過:“一個人有了一定的音樂修養(yǎng),不但不會妨礙他的專業(yè),由于經(jīng)常接觸優(yōu)美純潔的音樂,使他的思想潛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因此,教師要重視音樂的教育作用,并使其能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通過音樂藝術的魅力,給學生以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力量,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自覺的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五、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一)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
新課程標準針對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提出,將音樂教學作為一種途徑,實施美育教學,側重于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感受,并在音樂教學中適當?shù)臐B透德育。例如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過程中教師即可將美育教學、德育教學與多媒體情境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首先通過搜集關于升國旗、奏國歌方面的圖片及影視資源,其次可將新中國成立的微視頻放映到大屏幕上,強化小學生對國歌的感受,并抓準時機展開德育教育,使小學生在音樂感受中強化對祖國的熱愛。例如在《小烏鴉愛媽媽》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將《小烏鴉愛媽媽》歌曲作為開展德育的教育素材,在歌唱的環(huán)節(jié)中逐步引導小學生回憶自己媽媽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激發(fā)小學生的感恩之心。
(二)在音樂評價中滲透德育
教學評價對于激勵學生、感化學生存在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應善于利用教學評價、巧用教學評價,一方面透過教學評價明確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素養(yǎng),另一方面將德育教育融入教學評價中,以言語互動、言語贊揚的方式給予小學生更多的信心,使小學生在教師的評價引導下,真正地成為教師口中所描述的孩子。例如在《小紅帽》的唱歌教學中,教師即可利用教學評價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在言語方面可以說“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今天的課堂紀律保持得不錯、你真棒”,肢體方面也可以經(jīng)常用“大拇指”贊揚小學生。
(三)在教育方式中滲透德育
在教育方式中教師應將音樂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聯(lián)系,古往今來音樂與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可以將這種聯(lián)系作為滲透德育的一個契機,以講故事的形式利用5-10分鐘的時間,在拓展小學生認知視野的基礎上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在《紅星歌》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即可以為小學生講述關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五星紅旗方面的小故事。
作者簡介:梁紅彥(1972.10.12),男,漢族,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專,中級,大閣學區(qū)總校林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