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在宮腔鏡下實施不同手術方案的療效。方法 90例
被臨床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的患者, 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觀察組患者行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實施宮腔鏡下刮除術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臨床指標和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長(9.45±0.28)min、住院時間(3.02±0.14)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36±0.34)min、(4.56±0.13)d, 術中出血量(3.05±0.11)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7.23±0.12)m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更為可靠。
【關鍵詞】 宮腔鏡手術;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下電切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029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常見婦科疾病, 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來, 宮腔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 為該病的手術治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在宮腔鏡手術治療中可選用不同的手術方式。本文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實施宮腔鏡下不同手術方案治療, 觀察并比較其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被臨床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陰道少量出血等癥狀, 年齡28~59歲, 平均年齡(37.15±7.29)歲;體質量指數(shù)18.29~24.69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27±1.66)kg/m2。本次研究方案的具體內容已經(jīng)倫理部門批準, 入組患者均已經(jīng)掌握此次研究的相關方案和風險等情況, 并自愿參與到整個研究之中。將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9~59歲, 平均年齡(37.05±7.29)歲;體質量指數(shù)18.32~24.70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05±1.76)kg/m2。觀察組患者年齡28~58歲, 平均年齡(37.25±7.39)歲;體質量指數(shù)18.79~24.59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19±1.75)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1. 2. 1 觀察組 行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治療。在實施常規(guī)麻醉后, 對患者外陰、陰道等進行仔細的消毒處理。隨后, 視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臀部或肌肉豐富的部位, 將電極貼好。之后在患者陰道內放置內窺鏡, 再次對陰道予以消毒處理。利用子宮鉗將子宮向下適度牽拉, 暴露宮頸, 對宮頸管消毒處理后, 對宮頸內口予以適當擴張?zhí)幚?。再選擇合適的宮腔鏡置入其中。安裝灌流液導管, 消毒后調節(jié)相關指標, 包括攝像機的焦距、色彩、清晰度等, 并在調節(jié)完畢后插入宮腔。醫(yī)生經(jīng)宮腔鏡對不同患者的病灶情況進行仔細檢查, 包括息肉的具體大小和相應數(shù)目等。再利用環(huán)形電極管完整切割息肉根蒂。最后, 切除完畢后實施局部電凝止血。
1. 2. 2 對照組 實施宮腔鏡下刮除術治療。手術麻醉與消毒、放置宮腔鏡等操作均與觀察組保持一致。隨后, 醫(yī)生在宮腔鏡引導下, 對患者宮腔內的息肉情況予以仔細觀察。確認息肉情況后, 可用刮匙徹底搔刮宮腔頸, 將其中的息肉予以徹底刮除。在刮除息肉后, 利用負壓吸引方式將息肉吸出宮腔, 并檢查息肉刮除效果, 確認徹底刮除后對宮腔實施徹底沖洗, 完成手術。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 3. 1 手術相關臨床指標 對兩組手術相關臨床指標進行觀察比較, 包括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
1. 3. 2 療效判定標準 無效:在手術操作后, 患者宮腔內的息肉未完全清除;有效:在手術操作后, 患者宮腔內的息肉完全清除, 但子宮內膜未達到完全恢復的水平;顯效:在手術操作后, 患者宮腔內的息肉完全清除, 且子宮內膜達到完全恢復的狀態(tài)[1]。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長(9.45±0.28)min、住院時間(3.02±0.14)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36±0.34)min、(4.56±0.13)d, 術中出血量(3.05±0.11)ml明顯少于對照組的(7.23±0.12)m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常見婦科疾病, 患者多表現(xiàn)出陰道出血、月經(jīng)量過多等臨床癥狀[2]。在臨床治療方面, 常規(guī)激素治療等措施療效欠佳, 宮腔鏡下手術治療屬于應用較多的治療方式。在具體宮腔鏡手術治療中可采取刮除術或電切術療法。以往張莉[3]學者通過研究認為, 子宮內膜息肉患者采取手術治療較為方便, 而采用宮腔鏡下電切術效果顯著, 可以有效降低子宮內膜厚度, 并減少術后復發(fā)。此次研究對不同宮腔鏡手術方案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 結果發(fā)現(xiàn), 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更為可靠。其中, 應用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的觀察組手術時長、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應用宮腔鏡下刮除術治療的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相關原因可能為:宮腔鏡下刮除術在刮除操作中容易對患者的局部組織產(chǎn)生一定的損傷, 使術中出血量增多, 也會影響患者術后的子宮內膜恢復。但是,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方案的應用, 則可以在宮腔鏡仔細觀察的同時, 徹底切除局部息肉[4]。比較方法還可以根據(jù)患者需要, 將息肉根蒂部位周邊存在的增生組織清除, 以達到更好的手術切除效果[5]。另外, 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對患者子宮內膜造成的損傷也相對較小, 對促進患者術后子宮內膜的快速恢復, 以及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均意義重大[6-11]。
綜上所述, 針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實施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術中出血量更少, 治療時間, 與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刮除術相比較, 療效更為可靠。
參考文獻
[1] 韓正枝. 孕激素輔助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及對子宮內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 貴州醫(yī)藥, 2017, 41(3):294-296.
[2] Bozkurt M, Sahin L, Ulas M.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decreases NF-κ B1 expression in the mid-secretory endometrium of women with endometrial polyp.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5(189):96-100.
[3] 張莉. 宮腔鏡下刮匙刮除和電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對比. 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2018, 23(4):737-739.
[4] 王潔, 陳曉娟, 歐陽陽鋼, 等. 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聯(lián)合屈螺酮炔雌醇片預防子宮內膜息肉復發(fā)的療效.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16):3954-3956.
[5] 李翠梅, 江震欽. 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輔助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臨床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8):1289-1291.
[6] 張蓉, 馬如霞, 馮潔, 等. 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聯(lián)合孕激素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效果分析.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8, 17(10):1083-1085.
[7] 范岫潔.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觀察.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4):1928-1929.
[8] 尚春萍.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觀察.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 3(6):86.
[9] 于建艷.宮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66例療效觀察.吉林醫(yī)學, 2013, 34(19):220-221.
[10] 姜修如.宮腔鏡手術聯(lián)合地屈孕酮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觀察.吉林醫(yī)學, 2019, 40(1):122-124.
[11] 丘峻朝, 姜翙, 陳萍.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河北醫(yī)學, 2012, 18(6):818-819.
[收稿日期: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