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強
方法 選取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組, 根據(jù)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為低值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 35例)、中值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7%~10%, 34例)和高值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10%, 31例);另選取同期100例體檢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兩組均進行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 比較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并比較研究組患者中不同亞組間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結(jié)果 研究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別為(8.84±1.35)%、(74.62±11.62)mg/L;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別為(5.12±1.06)%、(18.04±3.62)mg/L。研究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值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于中值組、低值組, 中值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于低值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值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中值組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值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中值組、低值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可以為糖尿病腎病臨床診斷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支持, 臨床應(yīng)用價值較高, 適用于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 糖尿病腎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02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生活習慣的改變, 以糖尿病為首的慢性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 我國為糖尿病高發(fā)地區(qū), 受累人群廣泛, 且患病年齡不斷縮小, 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1]。糖尿病臨床并發(fā)癥較多,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其臨床癥狀不顯著, 往往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加強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及時開展治療措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2, 3]。為此本研究特選取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 并與同期100例體檢健康志愿者進行比較, 觀察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本中心治療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組,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好;③患者均有良好的認知功能及閱讀能力。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②腫瘤患者;③精神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及言語功能障礙患者;④酮癥酸中毒、原發(fā)性腎病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其中男49例, 女51例;年齡50~90歲, 平均年齡(68.19±7.27)歲。根據(jù)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將患者分為低值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 35例)、中值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7%~10%, 34例)和高值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10%, 31例)。另選取同期100例于本中心體檢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 男50例, 女50例;年齡48~89歲, 平均年齡(68.59±6.8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受查者均對本項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兩組受查者術(shù)前禁食12 h, 于每日清晨固定時間抽取空腹靜脈血2 ml送檢, 采用硼酸親和色譜層析法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 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對尿微量白蛋白進行檢測, 均嚴格按照規(guī)范化操作進行, 均由同一檢測小組操作, 每例樣本均檢測3次, 取平均值用作研究對比。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并比較研究組患者中不同亞組間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較 研究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別為(8.84±1.35)%、(74.62±11.62)mg/L;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別為(5.12±1.06)%、(18.04±3.62)mg/L。研究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研究組患者中不同亞組間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較 高值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于中值組、低值組, 中值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于低值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值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中值組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值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中值組、低值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要求其終身服用藥物, 長期治療藥物稽留在體內(nèi), 對患者腎臟及其他靶器官造成損害,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臨床常用于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手段為影像學檢查, 臨床存在較高的漏診率及誤診率, 不利于患者治療的開展, 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5-9]。邢小飛[10]學者的研究顯示, 給予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檢測, 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應(yīng)用價值極高,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直觀反映患者血糖水平, 尿微量白蛋白與腎小球損傷有關(guān), 通過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以了解腎損傷情況, 兩種檢測手段聯(lián)合使用, 可以有效提示糖尿病患者腎病病變情況, 有利于疾病的診斷。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別為(8.84±1.35)%、(74.62±11.62)mg/L;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別為(5.12±1.06)%、(18.04±3.62)mg/L。研究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值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于中值組、低值組, 中值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于低值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值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中值組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值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中值組、低值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 臨床應(yīng)加強對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診斷, 且上述結(jié)果與邢小飛[10]學者的研究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 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可以為糖尿病腎病臨床診斷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支持, 臨床應(yīng)用價值較高, 適用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程龍飛, 章金燦, 黃澤偉, 等. 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6, 10(16):2382-2385.
[2] 梁霞, 韓翠欣, 劉歡, 等. 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比值在妊娠期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及病情監(jiān)測中的意義. 臨床誤診誤治, 2018, 31(11):71-76.
[3] 劉宏. 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分析. 承德醫(yī)學院學報, 2018, 35(3):256-257.
[4] 龍建秋. 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價值探討. 飲食保健, 2017, 4(25):334-335.
[5] 張彬. 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分析. 心理醫(yī)生, 2017, 23(24):27-29.
[6] 王佑清, 喻飛, 王生忠, 等. 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價值.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2, 26(5):481-482.
[7] 羅艷香, 朱芳, 王長奇. 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聯(lián)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2, 30(2):176-177.
[8] 王秀軍, 劉長山, 孫麗萍, 等. 糖尿病腎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等代謝指標的相關(guān)性.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4, 12(4):263.
[9] 沈阿萍. 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檢測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guān)分析.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 5(36):148-149.
[10] 邢小飛. 糖尿病腎病診斷中聯(lián)合檢測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的價值探究. 藥品評價, 2018, 15(7):16-18.
[收稿日期: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