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麗
摘??要:隨著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人們對道德與法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小學生處于三觀未定的人生階段,處于人生思想構造的重要時期。如何為小學生們奠定正確的三觀基礎,如何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增強他們是非對錯的辨別能力,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為社會輸送一批有思想覺悟的人才,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法治;課堂策略
《道德與法治》的課標明確指出:所有的老師,都應成為孩子道德的老師。道德與法治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組成,對于小學生的道德成長,價值觀的引領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夠促進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對于改善社會風貌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必須做出改變,應該將學生們作為課堂教學主體,開展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1.課堂教學內容單一
造成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的首要原因是“唯成績論”現(xiàn)象嚴重,即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教師總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橹饕康?,所講的內容也全部都和考試內容有關,如此,教師大都堅持“唯成績論”的教學觀點,并以學生的成績?yōu)閱我辉u測標準,從而造成課堂教學內容非常單一,嚴重的影響了教學成效。
2.缺乏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本就屬于純理論性教學,所以課堂氣氛難免會有些沉悶,但是現(xiàn)階段教師并沒有及時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長期采用一種教學方式,久而久之,這種沉悶的課堂氣氛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成效降低。
3.學生的學習方式缺乏有效指導
新課改理念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才是正途,但是,有的教師還在堅持“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指導,不能客觀的認識自我學習不足,久而久之,其學習效率變差,導致教學成效降低。
2.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教師應當確立自己的輔助地位
小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相對稚嫩,教學如果以解釋理論為主,以小學生的理解水平則不易接受,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教師要推己及人,充分理解學生所思所想,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看待課堂。因此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此類課堂轉型的關鍵所在。在此類教學中教師應當處在一個輔助地位,使小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引導他們通過實際的案例,去理解和分析法治與道德相關問題。例如以“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為主題,通過激烈的辯論或者夸張的小品表演使學生充分融入到這個問題之中,幫助學生從根本上理解其中的矛盾,發(fā)表相關看法。此外應當表揚其參與課堂的態(tài)度,然后以教師的輔助引導,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方式,勢必比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高效有趣。
(2)事先確定教學目標
教師在布置課堂的之前,首先要確定一個明確的教學計劃。如:這節(jié)課教學的方式,這節(jié)課教學的內容,如何提升學生的興趣,如何快速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下個目標等。教師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方式去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由教師引導,由學生去學習,最后讓學生主動完成并深入理解知識要點,才能完成一節(jié)完美的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也是此理。如何通過生動幽默的話語去引導學生注意力,如何通過平易近人的方式使學生們不由自主地進入狀態(tài),如何使學生們在一次次的課堂活動中加深理解,將課本中無聊枯燥的知識,充分而形象生動的掌握。這些問題與教學計劃息息相關。因此如何制定一個完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不僅是對老師的硬性要求,更是處理此類課程難點的關鍵所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周密的計劃是保障課堂進度的前提與提升課堂質量的基礎。
(3)將課后鞏固實踐化
客觀上,短短的一節(jié)道德與法治教學課中無法將課上全部的知識完全地傳輸給所有學生,因此一個善于完成且有教育意義的課后作業(yè),便是極其重要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像其他課程一樣,它具極其獨特的理論性,因此不可像其他學科一樣用書面作業(yè)或者抄寫作業(yè)完成,否則無法達到其教育意義。另一方面要尊重小學生的活潑天性,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中應當注重實踐,以實際生活去落實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深化課上所學知識。例如學生可與家長討論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所提到的問題,與家長交流看法,然后由家長寫出總結?;蛘哒n后學生自由結成小組去討論對社會焦點問題,互相討論交流看法,下次課程供大家分享。這樣的作業(yè)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課上所學知識還能加深課下的理解,通過充分的社會實踐調動了家長與學生的積極性,娛樂并完善了學生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奠定了學生的三觀基礎,寓教于樂,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充滿期待與興趣。
(4)評價機制多管齊下
學生掌握知識程度不能靠一紙試卷終結,這樣的評價制度很片面,容易激發(fā)學生對于評價的偏見。對于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以整個學期階段的課堂效果來評定,依據(jù)整個學期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認知的變化來說明。同時以每個學期每個階段為一個時間段,跟其他階段對比,小學生的認知表現(xiàn)所發(fā)生的變化,在最終的評價中,除了要參考知識結構,還要參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以及本學期學段學生認知的變化才能最終評定一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的評價可以促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主動掌握知識,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在生活中的運用,學以致用,有利于學生自我進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4]。
結語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品格,價值觀念,青少年法治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三觀,改善道德與法治方面的認知,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整個社會的風尚改觀。道德與法治課堂時效性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引導,深刻領會教學目標,制定合理、合適的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多方面的教學評價,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提升我們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全面促進小學生更好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范麗平.新課程下教學方式的探究——創(chuàng)設活動提高思品課堂的效能[J].新課程小學,2018,(5):165.
[2]??劉汝敏.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8,(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