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芬
摘 要:文章以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春夏秋冬》課文為例,論述了語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并且強調(diào)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低年級語文;學習能力
作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不僅要熟透教材,還得熟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掌握科學的教學方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惫P者認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應做到不惑,不憂,不懼。
一、知者不惑——熟悉課文編排
本篇課文編排包括三大部分:圖、字、詞。
四季圖:圍繞著“四季”,勾畫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畫面。課文由淺入深,起步平緩,插圖生動有趣,學生理解本課內(nèi)容的難度并不大。
形象字:教師要在識字教學中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鍛煉學生獨立認字的能力。讓學生在了解漢字的基礎上,以拼音做輔助。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識字,如“趣味引導”“借助插圖”“加一加、減一減”“變魔術”等形式引導學生經(jīng)歷識字過程,獲得獨立識字體驗,讓學生能夠準確認識漢字。
韻律詞:本課詞語讀起來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朗朗上口,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教師要讓課堂回歸學生,放手讓學生多讀——小組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反復接觸文本語言,感受文本的韻律美。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的過渡期和適應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要手把手地教導,如教“八”字的書寫時,教師教授口訣“低撇高捺”。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耐心教導學生,注重基礎,進行啟蒙教育。
二、仁者不憂——注重教學方法
(一)課程導入——談話激趣,展示課件
低年級的學生多動且活潑,教師要善用聲音、圖畫、顏色等吸引他們的注意,使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教師要了解兒童的心理,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情境,教學課件可采用艷麗的顏色,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
如:在開課前,教師問:智慧寶寶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幾個季節(jié)嗎?你最喜歡的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學生回答:春天,因為沒那么曬也沒那么冷;夏天,可以去沙灘玩水;秋天,可以去公園放風箏;冬天,可以堆雪人、滑冰。
教師總結:一年四季不盡相同,接下來我們?nèi)ヌ剿魉募镜膴W妙吧!
(二)趣味識字——運用多種方法,快捷識記生字
展示插圖,圖文結合。認識“春風”“夏雨”“秋霜”“冬雪”。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告訴教師答案。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其中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風、冬;翹舌音:霜。
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將全班分為六小組,每組七人,讓學生和小組成員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景物,說出這些景物的特點。教師出示霜和雪并講解有關霜的小知識,總結雨字頭的字大都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此外,借助字的偏旁,教學生認識“雷、雹”等字,相機識記生字,認識部首“雨字頭”。
感悟韻律,識記詞串。詞串: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教師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并說說春風吹過來的感覺,比較被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教師讓學生說說夏天下雨、冬天下雪的情景并有感情地齊讀詞串。
添油加醋,識字生花。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仔細觀察《四季》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換一換法:如“雪”,可以通過換偏旁變成“霜”識記;比一比法:如“入”,通過和“人”比較識記;想一想法:通過形象演變進行識記,如“飛”字,可以想象成鳥的形狀等;加一加法:如“落、飄”,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三)指導范寫——示范指導,書寫生字
鞏固讀音,分析結構。教師示范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認真練寫。重點關注“春、冬”:兩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岸钡膬牲c要在豎中線上?!叭搿钡牡诙P要長,并且要出頭?!帮L”和“飛”的橫斜鉤要寫得穩(wěn)當。
有的放矢,握筆有神。書寫時要做到“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學生當小老師給教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書寫有力,姿勢準確。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
優(yōu)秀展示,書評得當。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
教師指導學生書寫時要抓住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掌握識字方法。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了解生字的結構。教師要注重多示范,一筆一筆地教,力求讓學生把每個筆畫寫正確、寫規(guī)范、寫到位,將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
(四)朗讀背誦
全班分為六小組,每組七人,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梢园凑照n文順序讀,也可以打亂順序自己調(diào)整讀。采用多樣的朗讀形式,通過重組朗讀,使識字語境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動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畫面感。
三、勇者不懼——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阻抗
(一)低年級學生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認知較差
一年級學生對左右方位、時間觀念的認知還不夠系統(tǒng),完全依賴于教師的指令,當跟不上教師的指令時會顯得焦躁,他們對時間沒有概念,難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做好預判,溶解學生的顧慮。教師不斷訓練學生的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比如左右手互換舉手,堅持10秒,教師在旁邊提醒時間,讓學生注意到5秒是多長,10秒是多長,一分鐘有多長。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參與,多說、多讀、多討論交流,教師做好引導。
(二)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凌亂、不系統(tǒng)
一年級學生觀察水平很低,不能全面細致地感知細節(jié),只能說出個別部分或顏色等;集中不了注意力,而且觀察的錯誤較多。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順序性”方面的訓練,比如開火車讀書時,一個接一個。再比如男女生讀書時,規(guī)定好先男生后女生,或者先女生后男生讀,做到不凌亂,鍛煉學生的判斷能力。
(三)低年級學生的記憶機械化
小學低年段的學生以形象記憶為主,多屬于無意識記憶,記憶比較機械。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采用鮮艷的顏色,沖擊學生的視覺,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四)低年級學生思維發(fā)展比較緩慢
雖然抽象思維逐步發(fā)展,但仍帶有較大的具體性、直觀性。因此,教師要將抽象思維具體化。比如教師在講解“風”的時候,通過感知、觀察,讓學生體會到“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的景象,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認識自己的五感。
(五)低年級學生概括能力較低
學生概括的事物常常是表面的特征、零散的條件、模糊的景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描述語言,建設模板。部編版教材中也設置了“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欄目來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講:這個故事講了什么?爸爸和媽媽陪你看了什么書?你積累了哪些詞語?由此可見,部編版教材是“以兒童為主”的、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指導書。
四、結語
不忘初心做教育,砥礪前行育花朵。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說的“知者不惑”的“知”,筆者認為是一種智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叭收卟粦n”,真正有仁心的人,不會因環(huán)境的改變而動搖,部編版教材的施行不僅沒有增加學生的課業(yè),還為學生減輕負擔,真正做到教育植根于愛?!坝抡卟粦帧?,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語文教師要始終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認真研讀部編版教材,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豐富自身的精神境界,做到“不惑、不憂、不懼”。
參考文獻:
[1]馮維.小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15.
[2]楊喜燕.基于課程標準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現(xiàn)狀分析與優(yōu)化建議[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