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學習共同體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必要輔助手段,是充分發(fā)揮個性特點,達到真正面向全體的有效手段。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具體地講主要有這么幾種:從練習內(nèi)容上、從練習形式上、從學習程度上、從教學目的上構建學習共同體。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共同體;構建
構建學習共同體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必要輔助手段,是充分發(fā)揮個性特點,達到真正面向全體的有效手段,形式有多種多樣,具體地講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從練習內(nèi)容上構建學習共同體
(一) 同步同題
為達到某一訓練要求,選擇同一訓練內(nèi)容(同題),把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同步進行。最常見的是口頭的分組討論。如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季”一節(jié),教師出示了思考題:“這段話是圍繞哪幾句話寫的?根據(jù)是什么?”由于采取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的方式,學生十分活躍,爭論激烈。爭議的焦點是:“這段話是圍繞樹木、春水、小鹿等景物寫小興安嶺春天的美,還是寫工人們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幾乎每個學生都在小組或全班發(fā)表了見解,最后統(tǒng)一于全段圍繞寫景的正確認識。課文之所以不寫人們怎樣辛勤勞動,這是由課文寫作重點決定的。
從此例可以看出提煉分組方法,學習反饋廣度大,提高監(jiān)管力度,潛能生沒有空子可鉆。通過小組合作,傳遞多渠道信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師生、生生互動,教學取長補短。
(二) 同步異題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同中求異,求同存異,領悟方法,提高積極性。如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當你讀到“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了血絲……”時,仿佛看見了什么?教師設計了創(chuàng)造性續(xù)想練習,提供不同的想象角度,將學生按座位行別分為三組,同時分練。這樣的同步同課異題,不僅訓練了不同角度的求異想象,而且展現(xiàn)了同一角度的求異想象,使父親的形象更加立體化了。
也可以選擇不同的課文同步異題。通過學習《窮人》這篇課文,學生掌握了從人物語言抓特點的方法后,緊接著設計一組以其他課文為內(nèi)容的遷移驗收題,訓練他們舉一反三(如下)。
結合課文,從下面語言入手分析人物特點。
《詹天佑》: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表現(xiàn)了詹天佑()。
《窮人》:他搔搔后腦勺說,“……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突出了漁夫()。
《月光曲》: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苯沂玖素惗喾遥ǎ?/p>
這樣的并進式分組練,從整體看,內(nèi)容廣泛又目標集中,時間少而容量大,課堂反饋信息量加大,是反映時代特點的有效措施。從局部看,每個學生只參加一組,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完成,同時又學習了其他組的成果,擴大了視野,從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鞏固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單位時間的效率較高。
二、 從練習形式上構建學習共同體
這種構建學習共同體與上面形式相同內(nèi)容不同正好相反,訓練內(nèi)容相同,形式不同,循環(huán)組有三個特點:一是不同形式泥沙俱下,大膽地嘗試錯誤;二是異形式間體現(xiàn)著生命力和實踐價值;三是形式有幾種,必須進行理性考量,而后循環(huán)交換,以新的“外衣”出現(xiàn),使每個學生都能接觸到幾種練習形式。每次雖然不同步,但循環(huán)后仍達同步。如教師為了指導學生背誦《桂林山水》二、三段,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采用了循環(huán)分組練:
帶背組:輕聲讀課文,心里熟記,帶另外兩組試背。
試背A組:聽帶背組讀課文,看板書提示,試背課文。
試背B組:聽帶背組讀課文,看課文插圖,試背課文。
三個組別,揭示出:“熟讀為前提,形象為基礎,詞語做依托”的背誦規(guī)律,體現(xiàn)著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學生從中會悟出記憶方法。三組的輪換,不僅每個學生多次練,而且形成學生間互帶互幫的情勢。
三、 從學習程度上構建學習共同體
從練習對象的水平構建學習共同體,幾十名學生組成一個教學班,雖然同屬一個年級,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智能水平、思維方式、學習成績不可能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在統(tǒng)一要求下因材施教。如果按學生不同學習程度設計分組練習,區(qū)別對待,則會適合不同學生的“口味”,這種分組稱為“等次組”。如學習了古詩《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孟浩然坐船走了,詩人李白怎樣送別,有什么感受,大有想象余地。教師為了訓練豐富想象,將學生分為優(yōu)、中、差三組,分別布置片段想象等次組題。
差等組:想象填寫(按括號內(nèi)提示的內(nèi)容想象)。
小船開了,李白站在江邊,向孟浩然揮手告別,(想象動作)。當他目送著好友坐船離開,頓時(想象神情),心想:(想象心理活動)。臉上(想象神態(tài)),自言自語道:(想象語言)。
中等組:想象擴寫(帶點的詞語是擴寫點)。
小船開了,李白站在江邊,向孟浩然揮手告別,依依不舍。當他目送著好友坐船離開時,十分難受,不停地長嘆著。
優(yōu)等組:想象獨寫(看圖想象,獨立寫片段)。
如此填寫—擴寫—獨寫的梯次,真正做到優(yōu)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各自從他們的起點向著統(tǒng)一目標邁進,各得其所,量力性原則得以生動體現(xiàn),避免了吃“大鍋飯”,“一刀切”,兩極分化。
四、 從教學目的上構建學習共同體
教學實踐中常以對比組試驗,即對條件相同的組別施加不同的試驗因子,觀察結果。對比組一般是同時不同步,效果差異越大,試驗越成功。如教師在五年級某班進行了“聽說促寫”的對比試驗。內(nèi)容是全班集體比賽“成語接龍”,然后將全班按程度均等分為三組,實驗因子各異。實驗結果顯示:甲組>乙組>丙組,證明聽說能力對寫作能力的促進作用。這不僅堅定了我們改變“重讀寫輕聽說”的傾向,實踐“抓聽說、促讀寫、帶課外”教改的決心,就是學生見此明顯差異的結果,也激發(fā)了他們自覺練聽說的積極性。
對比組運用后,對弱效組及時補缺補漏,迅速消除不平衡形態(tài)。構建學習共同體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斷深入,思維水平不斷飛躍。
參考文獻:
[1]程紅.探討語文教學中有效學習共同體的建設[J].華夏教師,2019(3).
[2]李波.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作用發(fā)揮的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2).
作者簡介:趙藝惠,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zhèn)中心學校。